APP下载

有效支持大班幼儿篮球活动的实践探索*

2020-05-28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幼儿园肖志彬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拍球接球投篮

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幼儿园 肖志彬

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3~6岁是儿童运动兴趣产生的关键期,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大班年段的幼儿基本动作更加灵敏,手眼协调,体能充沛,能理解合作体育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在大班年段开展篮球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和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观摩教学中,发现一些幼儿园开展的大班幼儿篮球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户外场地小,受天气制约;幼儿人数多,体能发展滞后;教师高控行为过多;玩法简单,教师教法传统,没有鼓励幼儿自主掌控;材料单一;家长配合与支持不够;等等。针对大班幼儿篮球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研究教师在篮球活动中“教什么”“怎样教”等,探索教师支持大班幼儿篮球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目标,明确篮球活动的组织方向

大班年段是幼儿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身体的关节调节能力较强;他们速度意识和竞赛意识都很强,且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有达到目的的方法,会协商与合作。教师组织大班篮球活动,应注重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各种资源,拓展大班幼儿篮球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确立发展性的目标:第一,引导幼儿练习多种操控篮球的玩法,提高运球、拍球、抛接球、投球、控制球的灵活性(知识、动作技能方面);第二,注重篮球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态度、运动素质、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多维目标发展(情感培养方面);第三,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喜欢篮球活动,爱上运动,养成运动习惯,让幼儿在“快乐玩”的同时“有意义地学”(体育教育核心目标)。

二、甄选内容,支持篮球活动多样化

教师应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能力发展水平,开展丰富的篮球活动,并注意引导幼儿练习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单调重复练习,可以采取单人或多人循环交替、螺旋上升的方式(参见下表)。

幼儿篮球基本动作及游戏活动

在物质准备上,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做法,将自己包揽的事情交给幼儿讨论并鼓励幼儿自己去做。比如,幼儿园原来装篮球的不锈钢球筐是上开口的,个高的幼儿能自主选取篮球,个矮的幼儿就不太方便取球,教师便可以与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球筐装球会让收球、取球更方便呢?”最终幼儿商量决定更换成前开口的篮球筐并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制作。某教师开展了“篮球可以跟什么材料一起玩?你觉得怎么玩有挑战性?”的主题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运用其他器械材料,如建构区的碳化积木、万能工匠等,设置障碍,开展运球比赛、绕曲线拍球活动等。有的教师引导幼儿组合轮胎、平衡板、梯子、标志桶、大小圈等材料,开展适宜的篮球活动,如过平衡木运球、跨步过梯子拍球、拍球转圈比赛等。开放式的物质准备,为幼儿的运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所需要的规则只有一个:注意安全,从哪里拿的送回哪里,你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针对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路径和水平,教师应逐步提高篮球动作的难度,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力量与耐力。教师在确保活动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挑战,如可以站在台阶上拍球、站在平衡木上拍球、坐在椅子上双手交替拍球、坐在羊角球上单手拍球等,还可设置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双人抢球护球、听信号变速拍球、拍球拾物等。在投篮练习中,教师可以先投放不同高度的篮筐,待幼儿动作熟练后再利用大型绳网器械的孔洞引导幼儿进行目标投准等。

篮球活动的多样化,必须兼顾标准化与游戏化。有条件的园所可以聘请专业学前体育教师进园指导,吸收体育从业人士的建议,从而优化篮球活动内容和教育方法。

三、激趣诱导,有效组织和指导篮球活动

(一)寓教于玩,培养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创设幼儿喜爱的篮球活动环境。教师可编排有趣的篮球操,引导幼儿在球操练习中增强花样拍球和控球能力,培养幼儿对篮球的感情;选择姚明、乔丹等篮球明星的比赛及获奖照片布置在活动场地周围,或是把幼儿园组织的篮球比赛的获奖照片布置在专栏里;在运动休息时间给幼儿讲篮球故事,如绘本《鞋子里的盐》《小个子也能打篮球》等,激励那些不喜欢参加运动的幼儿像故事里的小乔丹一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运动区投放“一周篮球练习计划表”,引导幼儿规划自己的活动计划。

对于幼儿而言,篮球本就是玩具,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篮球活动。例如,幼儿多次练习传接球却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气馁或者不想再练习了,教师可降低难度或以增加游戏情境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玩篮球。同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篮球活动中积极投入的幼儿,从而激发他们参加篮球活动的热情。教师也可以设立篮球运动角色,如把幼儿分为红队、黄队,引导幼儿穿上相应颜色的运动背心,给自己队取队名,开展竞赛性的两人运球、3~5人运球接力等活动,比赛规则由幼儿之间协商决定。此外,教师应注重家长的配合,鼓励家长尤其是会打篮球的家长言传身教。

(二)根据动作特点,支持幼儿有针对性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并开展篮球活动的过程中,要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需求,给予巧妙的鼓励、指导与支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教师在支持幼儿进行自抛接球练习中,发现有的幼儿面对速度较快的球或者较高的球,会害怕地躲闪开或侧着脸动作生硬地接球。教师分析幼儿的动作,认为幼儿手臂肌肉力量的协调性有待发展;自抛接球可以从低到高、传球距离可从短到长、传球力度可从小到大地进行练习,同时要有一定弧线地抛球;要提升幼儿反应速度,锻炼手腕关节灵活性。于是,教师采取了适宜的支持策略,通过具体指导,与幼儿共同练习,并在集体教学中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理解抛接球的动作难点。第一,教师担任幼儿的合作者,与个别幼儿一起练习接球和抛球的手腕动作,抛球的速度从慢到快,接球时双手手腕在胸前护脸迎球。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手机录像功能,拍下录像进行动作分解,还可手把手示范指导接球的动作要领——手臂伸展迎球,身体和手臂后让缓冲接球。第三,降低难度,单人练习时可以改为击地反弹接球,多人练习时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路线,增加趣味性。

(三)增加游戏情节,开展竞赛,提升篮球活动的质量

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更加灵敏,体能充沛,从运动心理上喜欢有竞赛性、规则性及有情节的游戏。接力、攻防的篮球游戏能避免幼儿枯燥无味而重复的技能练习,从而提升篮球活动的质量。教师在开展篮球活动中,可以采取集中与分组的形式,开展竞赛。

[案例一]幼儿从篮球比赛中受到启发,开始两人一组的抢球游戏。护球的幼儿担心球被抢走就抱着球左右躲闪,抢球的幼儿提出:“这是犯规,不能把球抱着,要把球拍起来。”抢球的幼儿一着急就拉了护球幼儿的手臂,抢过球并投篮了。护球的幼儿嚷起来:“你不能拉我的手臂,你犯规了!”

幼儿对抢球和护球的规则有些了解,怎样有效地护球和抢球?有哪些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控球小游戏,帮助幼儿提高护球时的身体灵活性和躲闪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为两队,轮流当护球队员和抢球队员,引导幼儿尝试借助身体动作对抗对方并抢球或护球:第一,引导幼儿观察规范的抢球、护球的身体动作,分析动作技巧,再以“你怎样才能保护好球,不被别人抢走?”来启发幼儿分享经验。第二,以两两游戏、分组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体验抢球与控球的乐趣。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语言信号提示,指导幼儿根据信号边运球边护球,锻炼身体灵敏度。第三,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护球和抢球游戏,激发幼儿在互动中提升运球的控制水平和身体灵活性。

(四)有效地观察和评价,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求

在开展篮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分析、识别幼儿篮球活动的有效性。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可以启发幼儿以“计划—执行—回忆”的学习策略评价自我和同伴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案例二]幼儿园提供的不锈钢三向投篮器前经常有不少幼儿在投篮,有些个子高的男孩站在后面就迫不及待地先投球了,还时不时高呼自己投了“三分球”;站在前面的女生很不高兴,等到自己投篮时又被抢先了,还被其他同伴嘲笑“你真笨,都投不进去”。投篮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可是投篮器不足。于是笔者引导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借助其他辅助物或户外器械材料解决这一问题,并在交流之后针对“插队投篮”进行了讨论。

笔者在活动中观察到幼儿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交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交流中,幼儿想出了许多解决投篮器不够的办法——可以利用户外场地攀爬器械上高度不同的圈作为目标篮筐,还可以利用轮胎、木梯制作篮筐。围绕“插队投篮”的问题,幼儿提出可以设置投篮区域,排队有序投篮。

在篮球活动的分享与评价方面,教师既要支持幼儿评价自己的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同伴的篮球技能,又要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教师的点评可以从幼儿动作发展的进程、幼儿合作竞赛的情况、幼儿心理素质的表现等方面展开。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反思,从“学”的角度探讨“教”的策略。

总之,通过系统性篮球活动的开展,大班幼儿的跑动、跳跃、反应、团队合作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大班篮球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成功心理,让他们充满自信和上进心。

猜你喜欢

拍球接球投篮
大树的日常
比投篮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今天你投篮了吗
拍球真好玩
投篮王和盖帽王
拍球接龙
大班健康活动:快乐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