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闻如何讲好故事

2020-05-26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讲道理

刘涛

【内容摘要】相比于传统新闻叙事,融合新闻由于“多媒融合”的特点,呈现出相对独特的叙事特点和规律。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提供了一种普遍共享的新闻叙事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融合新闻叙事的基本理念和框架。具体来说,讲事实强调融合新闻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元素在事实呈现上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大数据维度上抵达不可见的新闻世界;讲形象强调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创新,特别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和互动方式深化新闻主题;讲情感强调融合新闻要打造感人至深的故事语境,通过对故事情景的还原与创设,推动公众认知的情感认同;讲道理则强调融合新闻不能陷入纯粹的“视听狂欢”,而是要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有所承诺并兑现承诺。

【关键词】融合新闻;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知识生产

新闻叙事的常见思路是故事化叙事,即通过对新闻故事的呈现来抵达更大的认识世界。我们一般所说的新闻故事,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故事指一切具有新闻价值的议题或事件,而狭义的新闻故事则主要指反映既定新闻主题的微观故事,特别是人物命运故事。如何讲述新闻故事,则涉及到新闻叙事的知识范畴。就传统新闻叙事而言,相对于消息类新闻较为单一的叙事方式,深度报道的叙事方式则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事件发展路径、记者调查路径、“华体”叙述路径、“章回”叙述路径、多重线索路径、逆向推演路程等。①简言之,事件发展路径强调按照事件发展的线性逻辑和顺序来呈现故事;记者调查路径主要指根据记者对事件调查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华体”叙述路径意为美国《华尔街日报》早期探索的一种故事叙述方式,即借助“小命运、大主题”的认识理念来讲述故事;“章回”叙述路径借鉴“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强调将几个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多重线索路径强调对新闻故事的多条线索或时空脉络采取交叉叙事(如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交替叙述),以此讲述一个复杂的新闻故事;逆向推演路径强调借助一定的悬念设置和布局情节,采用“回溯式”的推理方式反向叙述新闻事件……

新闻为什么要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普遍的文本生产理念,其功能就是实现微观故事与宏大主题的无缝对接,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现社会主题在个体命运之中“长”出来的目的。故事超越了传统的文化区隔系统,因此不同种族、阶级、性别的群体可以在故事维度上实现沟通、和解与对话。作为主题话语表达的常见修辞实践,故事意味着是一种通往全球意义活动的“通用语言”,因此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心理认同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的重要传播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传播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达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目的。从修辞学来讲,故事是意义的结构装置和“伪装”形式。故事表面上直观、形象、不加雕饰,实则已经在戏剧结构中预设了一套相对稳定的领悟模式,从而确立了人们的理解方式及意义生产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其实就是将中国立场、中国话语、中国逻辑悄无声息地植入到特定的故事结构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中国声音的认知与认同。从接受心理学上讲,大脑的认知机制可以分为系统性认知机制和启发性认知机制两类,前者对应的是理性思维,意义建构过程遵循的是理性和逻辑,后者则迎合了大脑的惰性原则,强调以一种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个体一旦进入故事化的文本语境,往往会启用大脑的启发性认知机制,即在“惰性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文本意义的直接建构。②因此,讲故事是一種普遍的修辞观念。对于新闻叙事而言,如何讲好故事,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是新闻专业理念层面的技术操作问题,同时也是新闻深度参与社会实践的话语策略问题。

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思路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③实际上,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是新闻叙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如果故事的表达内容缺少了事实基础,新闻的价值内涵也就荡然无存;第二,如果故事的呈现手段缺少了“形象之维”,缺少了鲜活、生动的呈现“面孔”,新闻的传播力将大打折扣;第三,如果故事的表现方式无法对接公众的情感认知系统,新闻便难以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同;第四,如果故事的话语落点忽视了更为深刻的价值或道理,新闻就无法兑现“启人悟道”的话语承诺。

对于融合新闻而言,我们依然可以借鉴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这一新闻叙事的基本方法,从而勾勒融合新闻叙事的故事世界。④必须强调的是,相对于传统新闻叙事,融合新闻由于“多媒融合”的特点,必然呈现出相对独特的叙事特点和规律。简言之,所谓讲事实,强调融合新闻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元素在事实呈现上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借助大数据抵达以往难以抵达的新闻世界;所谓讲形象,强调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的创新,特别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和互动方式呈现新闻主题;所谓讲情感,是强调融合新闻要打造感人至深的故事语境,通过对故事情境的还原与创设,推动公众认知的情感认同;所谓讲道理,则强调融合新闻不能陷入纯粹的“视听狂欢”,而是要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有所承诺并兑现承诺。

一、讲事实:新闻世界的数据表征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事实的调查和讲述,以某种逻辑将事实呈现出来。尽管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但新闻生产的“事实逻辑”从未改变。如果融合新闻无法在事实层面上有所突破,其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进入“后真相”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当越来越多的情绪和观点充斥网络,对事实的核实、调查、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之所以强调融合新闻“讲事实”,就是想突出融合新闻在事实呈现上的独特作用。例如,融合新闻往往整合了文字、图像、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元素,而每一种媒介元素及其书写文本都可以提供一种通往事实的不同视角,当这些不同的“声音”整合在一个融合文本系统中,便有助于我们更系统、更完整地认识世界、理解真相。作为多媒整合的常见形态,网页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多媒体整合方式。除了常规的文字叙事,网页中可以嵌入图片、声音、动画、短视频等媒介元素,而这些媒介元素不仅创设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通往新闻真相的多维理解方式。

必须承认,在真相挖掘与呈现层面,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抵达以往常常不为人知的新闻真相。比如,英国《卫报》的数据调查新闻就擅长利用大数据分析,从各种社会迹象和数据结构中,发掘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真相。“2011年伦敦骚乱”爆发后,英国政界人士曾经表示“骚乱与贫困没有关系”,并指责社交媒体散布谣言、煽动骚乱,使得政府方面疲于应付,未能查清骚乱的真正原因。面对如此情况,英国《卫报》主动与学界展开合作,推出了数据新闻作品《骚乱中的谣言》和《伦敦骚乱:基于嫌疑人和地区经济绘图》:前者抓取并分析了260万条关于骚乱的推特信息,用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了谣言在推特上的传播路径,解释了各类用户在散布信息时发挥的作用,指明了推特平台在辟谣和动员民众恢复秩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后者则调用了来自法院和政府的官方数据,同时标注出了伦敦各个区域的贫困程度与骚乱状况,表明骚乱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密切联系。数据确凿的新闻事实,生动地呈现了社交媒体在应对骚乱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贫困是诱发骚乱的关键因素,使得来自政界的怀疑不攻自破。

新聞故事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单元,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融合新闻可以将诸多新闻嵌入在一个叙事结构中,从而呈现一个更大的事实图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都市报》系统梳理了从2019年12月至作品发表时的国内重要疫情信息,并以时间轴的方式加以呈现,由此推出H5作品《记疫》。该作品包含政府行动、境内疫情、行业战疫、境外疫情四个板块,以“一句话”简讯的形式串联为时间轴,并以红、绿、蓝、黄四种颜色加以区分,用户可自行选择不同的板块进行了解。同时,用户可以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标签进行阅读,如“李文亮”“钟南山”“钻石公主号”“辟谣”等。用户点进每一条“一句话”标签,都能看到详细的资料介绍、确凿的信息来源。在一些重大事件、重要决策的标题后,制作团队还辅以短视频进行说明。文字信息、视频资料在这款时间轴H5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整合——文字可以帮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概况,而短视频的辅助则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的真实性。此外,《记疫》还为在抗击疫情中的因公殉职者建立了数据库,用户可点击界面右上角的“纪念逝者”图标,了解每一位英雄人物故事,这不仅强化了用户对新闻事实的感知,还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讲形象:抽象议题的直观表达

如何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客观上需要我们在“讲形象”上有所突破,也就是借助形象化的表现方式讲述新闻故事,深化新闻主题。“《华尔街日报》体”之所以备受推崇,实际上源于其对故事、人物、命运、悬念、细节等新闻要素的重视。就主题性新闻而言,如何将一个抽象的社会议题转换为公众可以微观认知和把握的具体问题,“《华尔街日报》体”的常见叙述思路就是从“小”处入手,也就是从小人物、小命运、小场景、小细节切入,创设一个微观接受语境,从而第一时间捕获公众的注意力。然后再以“小”见“大”,过渡到对新闻背景和主题的认知,由此实现微观故事与宏大主题的无缝衔接。

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较为灵活和丰富,图像、声音、动画、VR等表现元素或手段的嵌入,无疑提升了融合新闻呈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新西兰的交互式动画“Oat the Goat”,正是借助交互式动画这一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反校园霸凌的教育主题。面对居高不下的校园欺凌率,新西兰教育部针对即将踏入小学校园的儿童,开展了以预防欺凌为主题的教育普及活动。孩子们被安排观看一则名为“Oat the Goat”的交互式动画:小山羊Oat背着书包、带着手杖踏上了登山之旅,他途径了一个山洞,却发现一群山羊正在山洞里欺凌一只小怪物;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四张卡片,要求观众在其中进行选择,让小山羊Oat对小怪物展开帮助。故事的最后,曾经参与欺凌的山羊们都改邪归正,与小山羊Oat、小怪物一同登上了高山。灵动可爱的动画角色、生动细腻的情节,加之唯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使得孩子们在参与剧情、享受美感的过程中,学习了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的正确方法。别具生趣的童话替代了僵化的说教,将科学理性、团结友爱的观念更为充分地传递给了儿童观众。

相对于传统新闻,融合新闻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对数据关系进行可视化或可听化表达,从而将复杂的问题以一种形象、直观、鲜活的方式予以呈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地图平台Mapbox利用中国国家卫健委、中国各省市区卫健委、中国各省市区政府、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官方数据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的公开数据,发布了一则基于交互式动态地图的数据新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象地展示全球疫情的发展变化。该动态地图由四大板块构成,包括确诊数据、实时更新、历史曲线、累计数据。点击“时间穿梭”按钮,整个动态地图就会以热力图的形式呈现2020年1月21日以来的全球疫情变化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肺炎逐步在全球扩散蔓延。用户除了能够在宏观上获取全球疫情数据,还可以自行点击地图上的触发区域,读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累计、新增、现有病例数据。选择分类集合按键,用户就能在地图上直观看到不同地区疫情治愈的难易程度,圆的半径根据中心数值的大小而变化,外圈的红色、绿色、灰色部分分别代表确诊、治愈、死亡人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用户既能实时掌握全球疫情的整体动态变化,又能便捷地查看各地区的具体数据。

三、讲情感:感性话语的多媒再造

情感是建立在基本生命体验上的移情作用,是一种来自于直观的生命对生命的冲击力。孟子有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如果要分析这种“恻隐之心”的情感发生机制,那就是一种在场性的、来自于其他生命的直接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克服了一切功利的考虑,因而是一种喷薄欲出的生命冲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关于生命的故事不再是在场性、具身性的,这就需要超越孟子的逻辑来思考新的问题。

社交媒体时代,虽然媒介信息更多元更丰富了,但并没有促进情感的丰富,反而是在“旁观他人的痛苦”,利用他人的痛苦——“暴行的照片可以导引出南辕北辙的反应,有人呼吁和平,有人声称要血债血偿。”⑤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情感,只不过是跟自己的诉求和利益相关的情感,也就是说,情感在此意味着一种可兹利用的修辞资源。必须承认,融合新闻生产本质上也意味着是一种修辞实践,讲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情感话语的召唤。如上所述,情感不是基于抽象的符号,而是基于具象的、充满生命张力的感知,正如一位外国领导人所说“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亡只是个统计数据”。⑥可见,融合新闻生产只有抓住公众的情感“痛点”,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公众从微观命运到宏大议题的认知转换和过渡。

如何在生命维度上讲述故事,成为融合新闻表达的重要情感话语策略。2019年4月,网易哒哒推出了一则以环保为主题的H5作品《英雄》。虽然名叫“英雄”,但实际上是一个“反英雄”的曲折故事:未来的某一日,受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高度恶化,大海啸爆发;洪水滔天之時,人们无助地逃跑,一位“超级英雄”挺身而出,发动自身的超能力抗击洪水、救助人类,获取了短暂的平静。然而,海啸很快卷土重来,拟人化的洪水喊出了宣言——“垃圾!尾气!砍伐!你们的行为决定了今天的命运!我的力量来自千千万万沉默和麻木的人类!再强大的英雄也无法战胜我!”随后,洪水一举击穿了“超级英雄”的身躯,失去保护的人类全部在灾难中丧生。此时,画面中映出文字:“超级英雄无法拯救世界,每个人的觉醒才能拯救我们自己”。H5的结尾处,制作团队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盘点,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不要再对“环保”二字无动于衷。该作品以“英雄”为引子,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牵引着观众的情绪一再反转,将人们成功代入到悲壮凄惨的氛围之中,最终发出“环保与每一个人有关”的倡议;制作团队巧妙地诉诸情感、传递观点,使得该作品颇为深刻而富有感召力。

四、讲道理:融合新闻的知识生产

“理”本质上是一个逻辑问题,它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内在灵魂。所谓客观报道,也是在某种逻辑框架下呈现出来,并且是在层层逻辑牵引之下完成材料的组织与转译。因而它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地展现事实本身,而是受制于记者的观照视域和理性逻辑——追问的东西不一样,展现的道理也就不一样。因此,抓住融合新闻报道中的内在道理,就需要抓住组织材料的内在“问题”,以此才能抓住其中的道理,进而明确新闻故事的讲述之“道”。

必须承认,新闻评论、观点宣传、知识传播等具有明显说理诉求的文本实践,体现的自然是一种显性的逻辑。但是,融合新闻由于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更加丰富、多元、具象,其中的逻辑已不再是像语言那样的纯粹线性逻辑,而是具有复杂的关系脉络,最终体现为多种媒介元素共同作用而建构的一种认识话语。尽管融合新闻报道中的“道理”超越了传统新闻叙事的纯粹理性逻辑,但它依然需要遵循“一致性和逼真性”原则——“一致性”指的是“一段叙事内在的不矛盾”,即结构一致性、材料一致性、角色一致性;“逼真性”则是“故事的可信性或可靠性”,即是一种“好理由的逻辑”(the logic of good reasons)。⑦只有真正立足融合新闻的多媒体表征特点及其对现实的多模态呈现方式,我们才能深入其逻辑内部,达到“说理”的新闻功能和目的。

讲道理并非是对“问题”的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多媒体化的修辞实践,重新赋予“问题”一种新的认知框架,进而达到“启人悟道”的传播目的。2018年1月23日,一则“军校学员列车让座”的新闻,引发了网民关于“军人该不该让座”“军人该不该优先”的争论。对此,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一周后发布短视频《谁是站到最后的人》,从侧面做出了精彩回应:视频制作团队设置了一个“勇敢测试”,并邀请了49位参与者进行拍摄;测试中,主持人同时向49人发问,谈论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紧急状况,如“你在公共场所看到小偷,是否会上前制止”,若是参与者持否定答案,便可移步离开视频的拍摄区域。随着问题的危险程度依次升级,参与者逐渐离开,场上最后只剩下5位参与者;此时,主持人揭晓5位“站到最后的人”的真实身份——他们都是军人。视频的结尾处,画面映出:“让军人依法优先,就像战场上他们优先一样”。该作品通过一个简明而有力的设计,借助一个发人深省的“勇敢测试”,讲明了军人的职业特殊性与危险性,帮助大家直观地认识到军人们高贵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说理的力道层层递进,以循循善诱的方式阐明了“军人依法优先”的正确性,达到了出色的舆论引导效果。

是否创设了某种理解框架,是否建构了某种认识话语,是否生产了某种知识形态,成为融合新闻的重要评价指标。简言之,“启人悟道”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为对既定的知识话语的建构与生产。2020年2月初,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之际,泛科普视频自媒体“回形针”推出了原创短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该视频从感染、传播、防护、疫情等方面切入,讲解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科学知识,从而传播了正确的防护知识以及乐观积极的应对态度。这一作品的突出之处是平衡了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大众传播的易接收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制作者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剪辑汇编、对新闻材料的整合和谨慎的推理话语,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严肃性,确保了科普的深度和专业。另一方面,《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将人体感染和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微观过程以动画形式直观呈现,从而帮助观众透过专业科学术语理解病毒的作用机制。而在讲述疫情发展时,制作者使用动态的图表将数据可视化,一步一步地详细解释各项数据所代表的意义。概而言之,该作品融合了图示、动画、视频、可视化数据等视觉元素,创新了科普的表达方式,有效传达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正是表达方式上的融合与创新,使得该作品裂变式传播,全网播放量迅速突破一亿,成为科普的示范性作品。

猜你喜欢

讲道理
别让“讲道理”毁了孩子
沟通不能只讲道理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讲道理”
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数学中“讲道理”提升核心素养
一字歌
讲理的八大戒律
正面管教,愉快地与孩子“讲道理”
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