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视野中西方音乐发展演化的宏观趋势

2020-05-26方冰

北方音乐 2020年6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把握个性化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艺术结晶,体现着特定人群认识、把握世界的价值判断方式。而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逐步彰显“音乐创作的个性化取向不断得到明确”这一趋势,根本原因在于作曲家能够凭借个性化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来适应广大公众“期待从个性化视角以审美方式认识、把握世界并构建价值判断体系”的文化诉求,并以此为指导来不断推动音乐创作理念和手法的革新与发展。这一史实也为今天的作曲家们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分众化”的音乐消费发展趋势提供了有益启示:作曲家应更为积极地调研、掌握不同“分众”群体对于世界的认知、把握和价值判断方式,从而深入理解其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诉求,并以此为指导来调整自身的音乐创作理念及手法,有望走出一条个性化的成功创作之路。

【关键词】西方音乐;文化;历史;个性化;把握;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172-02

【本文著录格式】方冰.历史文化视野中西方音乐发展演化的宏观趋势 [J].北方音乐,2020,03(06):172-173.

本文从音乐与建筑、绘画、雕塑等姊妹艺术的关系这一视角切入,重点阐述音乐作为文化所反映出的西方各族民众对于世界的认识理念和价值判断之变化轨迹。而之所以要引入建筑、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种类,则是因为它们同样也是西方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的结晶,也从侧面反映着西方各族民众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世界认识理念和价值判断的变化,足以同音乐艺术形成互通互证。所以,将音乐和建筑、绘画等姊妹艺术形式相提并论,有助于从更多元的视角切入,来更全面地勾勒西方人群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价值判断演化的轨迹和趋势。

一、音乐创作中个性化表现趋势的逐步彰显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作曲家出于娱人悦耳之目的,就开始竞相融入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发展出了诸多乐派,为此后西方音乐创作的长足发展做了铺垫。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迎来了巴洛克时期。所谓“巴洛克”是指不规则的珍珠,用来比喻16世纪以来欧洲大地上日益涌现的因过于注重雕琢而显得新奇、怪异的建筑形式。之所以原本用于建筑领域的“巴洛克”这一形容词被运用到了音乐创作领域,是因为两者间具有太多的共通之处。的确,巴洛克时期“采用大、小调体系代替教会调式”“华丽繁复的节奏”“新式的对位法”“通奏低音”“自由节奏”“阶梯式唱/奏力度变化”等多种多样的音乐创作要素,对于当时的听众来说都是备感新奇,所以赋予其“巴洛克”的别号。

但是,无论是巴洛克建筑还是巴洛克音乐,都代表了当时欧洲贵族和手工业资本家、商人等富有阶层“华丽到略显夸张”的音乐审美观念。彼时,音乐创作刚刚摆脱教会束缚不久,而新航路的开辟又为欧洲贵族带来了无数的黄金珠宝供其奢侈享用,间接地促使欧洲工商业资本家获得了盆满钵满的收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作为当时有财力的贵族和业资本家,迫切需要华丽到略显夸张的音乐风格来表现自身志得意满及对于未来光明前景的热切希望。所以,华丽而明媚的巴洛克音乐,代表了当时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社会阶层共同的审美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与把握方式。在这一时期,虽然音乐的创作手法相比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来说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也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个性,但是巴洛克作品音乐风格的一致性,表明了当时处于社会顶端的封建贵族和工商业资本家阶层,实际是用自身的音乐审美价值判断代言了整个社会各阶层的音乐审美价值判断。所以,这一时期音乐的个性化创作特点还未完全得到彰显。

继巴洛克之后的古典主义时期,经由海顿、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的大力揄扬,器乐曲终于摆脱了聲乐附庸的地位得到了独立发展,交响乐、奏鸣曲、四重奏等重要的器乐演奏形式纷纷确立了独立的艺术地位。当然,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创作在体现贵族阶层审美风格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分异更为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在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前期,诸如海顿等著名作曲家继承巴赫等巴洛克晚期大师的创作思路及风格取向,在创作中仍然表现出了适应宫廷贵族阶层需求的风格取向。但是,从莫扎特开始,古典主义音乐(主要是器乐曲)的创作即融入了更多的个性,在轻快的格调下展现出了淡淡的忧郁,从侧面昭示着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贵族阶层逐渐日落西山的历史境遇,也表现了作曲家凭借个性对于时代精神的把握方式。而到了古典主义晚期的大家贝多芬手中,器乐曲创作则仅是在形式上保留着古典主义音乐的规范,而艺术精神已转化为浪漫化的创作个性了,其第三交响曲《皇帝》,如果不结合拿破仑称帝的史实,就断难理解《皇帝》的真实内涵。

而接下来的浪漫主义时期,则是完全沿着贝多芬的艺术精神而展开的。无论是钢琴之王李斯特还是钢琴诗人肖邦,或者是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马勒等音乐家,他们都开始广泛地引入欧洲各地、各民族的音乐创作手法来表现自身对于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人性的解放,而且造就了遍布欧洲都市的富裕市民阶级。巴洛克时期旧贵族和资本家的音乐审美价值判断时代一去不复返,此时民众需要的是用属于自己的音乐来唱/奏自己的内心。而诸如李斯特、肖邦等一众音乐家所采用的个性化创作手法及民族乐派的兴起,无疑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个性化音乐欣赏需求。所以,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的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体现了西方市民阶层要求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认识、诠释、把握世界的文化心理主张。

这一主张,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创作,则获得了更加明确的彰显与贯彻。“印象主义”来自于西方十九世纪晚期的绘画领域,当莫奈创作出了那幅举世闻名的《日出印象》之后,不仅标志着印象派的诞生,更标志着西方绘画就此从描绘外部客观现实转向了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从那时开始,画家个人化的情绪和感受驱动着西方现代绘画的创新,涌现了诸如后印象派、达达主义、野兽派、极简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各种纷繁复杂的流派。这些绘画流派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用越来越抽象的创作符号以及线条、色彩和媒材,来表现画家内心对世界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所以也变得愈发难以理解。

而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之所以被冠之以“印象主义”之名,则说明其创作理念与绘画领域的印象派具备高度的相似性,即都是凭借更为新奇的音乐语汇来表现作曲家自身对于工业化世界的个性化认知与价值判断。而德彪西之后的现代音乐创作,也走上了和绘画领域“印象派”之后现代主义流派纷呈十分相似的发展历程。比如,勋伯格的十二音、兴德米特的泛音列、肖斯塔科维奇充满现代风格的交响乐等等,也都因采用了非常规的音乐语汇来表现作曲家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价值判断,而显得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愈发难以理解。然而,无论现代主义音乐如何难以理解,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到现代主义,700年来西方音乐所走过的正是一条作曲家创作个性愈发鲜明的发展道路。而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则在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占城市人口多数的市民的崛起,而资产阶级革命又唤醒了崛起的市民的个性意识。随着工业化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急剧的变化促使欧洲民众期待着从个性化的视角重新解读、把握世界,用艺术的语汇重构一个属于自身(或自身所在阶层)的价值判断体系。正是在这一因素的驱使之下,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的创作表现出了日益鲜明的个性化演变趋势。

二、西方音乐发展演化趋势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

综合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从远古的希腊时代到今天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阶段,西方音乐创作的演变、发展表现出了“音乐审美价值判断逐步得到独立彰显”“音乐创作的个性化取向不断得到明确”这两大宏观的总体趋势。而在其背后发挥着终极驱使作用的,则是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普通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话语权的扩大,这导致他们迫切需要寻求到从个性化视角把握世界、认识世界进而构建独特的“专属”式价值判断体系的方法与途径。而文艺复兴以来至今的西方音乐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作曲家不断凭借个性化创作理念和手法来适应广大公眾“期待从个性化视角以审美方式认识、把握世界并构建价值判断体系”这一文化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动力来推动音乐不断创新发展的实际过程。

而在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社会,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进一步扩大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也为他们“从个性化视角以审美方式认识、把握世界并构建价值判断体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网络新媒体娱乐的盛行,也造成了音乐接受、消费领域“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对此,当代作曲家应以史为鉴,更为积极、深入地去调研、掌握不同“分众”群体对于世界的认知、把握和价值判断方式,从而理解其审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诉求,以此为指导来调整自身的音乐创作理念和手法。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无论是创作是以西方还是东方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就都有望在“分众化”音乐消费成为主流趋势的今天走出一条个性化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贾抒冰.论当今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几个核心问题[J].音乐研究,2013(4).

[2]刘小龙.回归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传统[J].音乐研究, 2018(1).

作者简介:方冰(1971—),男,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把握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