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音乐教育的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本土化的创编研究

2020-05-26杨芳

北方音乐 2020年6期
关键词:奥尔夫律动本土化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学前音乐教育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深刻剖析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追根溯源地介绍其产生及发展脉络,引出其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逐步揭示目前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实施现状,通过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历时两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方言创编结合、奥尔夫律动与诗歌的韵律融合、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歌谣创编结合、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民间舞蹈的创编结合及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戏剧的创编结合,最终形成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本土化的创编研究的实践性论文。

【关键词】 学前音乐教育;奥尔夫;律动;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85-03

【本文著录格式】杨芳.学前音乐教育的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本土化的创编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6):85-87.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校级教育科学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奥尔夫音乐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长师高教【2018】54号。

一、学前音乐教育及其重要作用

(一)学前音乐教育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阶段的阶段性音乐启蒙教育。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活动处于开端和启蒙阶段,要想拥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必须在学前阶段就开展一定的音乐教育活动,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性人才。

(二)学前音乐教育所处地位及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所处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教育法》关于审美教育的规定,明确提出美育是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使学前幼儿通过参与一定的音乐教学活动受到启发和熏陶形成自我的美感能力。

(三)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说,首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音乐爱好者,他们积极并且有能力地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在音乐教学活动里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学习能力的纵深方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突出的特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节奏和旋律练习、音乐教育的创造性、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具体将从奥尔夫律动产生及发展、在学前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四)奥尔夫律动产生及其发展

谈到奥尔夫律动需要先谈谈律动这个概念,即律动是有节奏的跳动、有旋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

关于律动,从“体态律动学”的核心观念可以诠释出体态律动,即指用人体的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音乐节奏疏密、旋律起伏、情绪变化的节律。强调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中以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是精确的、生动的,由此而产生的动作才可能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律动的体态。

体态律动包含动作元素,但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由于生活舞蹈含有即兴的成分,并非单纯模仿,对听辨音乐的表达有很强的即兴性。生活舞蹈大多来自于各国的民间音乐,反映各国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也有即兴的成分,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

体态律动首先表现的是音乐元素,即紧紧围绕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的变化而进行,然后才是表现对音乐情感方面的体验。体态律动中,音乐是主体,律动是方式。奥尔夫音乐律动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他以多元化教育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观念,并主张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他的教育理念受到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的影响而发展得来。

二、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奥尔夫律动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体现基于幼儿们的视角,利用幼儿好动的特点,让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活动。(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活动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打破了过去教师唱幼儿跟着唱的传统学歌模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激发幼儿间的互动。例如过去幼儿教学模式都基本上是围成一圈,互相之间活动空间较小,在律动活动过程中打破了过去授课的模式,增加了互动频率,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丰富,可以一组内以双人互动的方式进行;(3)增加音乐感受力。过去的音乐活动较单一,不是听音乐、做游戏就是听音乐唱歌,现在的律动活动幼儿必须边听边创,通过真实的参与体验感受到不断增强的音乐感受力,提高音乐敏感度。

奥尔夫音乐教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注重幼儿人本性的培养

音乐活动的最初意义与原本形式是将音乐与舞蹈、动作和语言结合,因此,每个幼儿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例如奥尔夫音乐教法的节奏训练是其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幼儿较为容易接受的节奏游戏,使得幼儿能够更加容易接受音乐知识及音乐训练活动,并且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二)培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通过注重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用快乐的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并且能够更自然和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例如通过即兴的音乐表演及演奏乐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音乐创作,通过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重视学生参与度

奥尔夫音乐教法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活动,并非是由观众或者听众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幼儿们全体参与,并且运用所学到的语言、舞蹈、歌唱等进行综合性戏剧呈现,这样多元素及综合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的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实施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国际上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法自其诞生之日起伏迅速被各国引入并且与本土音乐教法融合,各个国家纷纷成立专业的奥尔夫音乐研究团体,并且在中小学等各个领域开展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奥尔夫教法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目前已形成一定发展规模和完善的本土音乐理论。美国奥尔夫音乐协会拥有5000名奥尔夫会员,为在美国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开展和实施奥尔夫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基础,目前已完成从中小学音乐课堂到音乐治疗以及老年健康等领域。加拿大有十多个这样的奥尔夫地方组织,他们承担并执行国家奥尔夫音乐教育委员会的各项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国家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交流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活动举办方邀请国家和国际的一线奥尔夫音乐教师参与其活动,让奥尔夫音乐教师和参与比赛的孩子集中进行音乐方面的培训。在邻国日本,奥尔夫音乐教法也引起了很大反响,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被邀请到日本六个城市讲学。广东省的音乐教师们也认识到了即兴创作的重要性,1989年成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协会,会员达到350名,她们遍布于各个职业和教育层次。

(二)中国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奥尔夫教法自1980年以后由廖昌永等人传播至我国,但是至今在我国本土化的融合度都不好,究其原因是我国音乐教师片面的、流于形式上的模仿,没有深层次理解奥尔夫教学法深刻的教育内涵,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同时,在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时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第一是奥尔夫音乐教法的“本土化”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第二是中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奥尔夫音乐教育也要随之变化发展。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边学习国外经验,一边通过实践慢慢摸索着解决,总体而言,我们还在实践的起步阶段,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术研究到具体操作,都需要广大的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东北本土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的现状

中国东北地区本土奥尔夫律动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实施的现状缺乏创编性,甚至90%的大型公立幼儿园在实施奥尔夫律动音乐教学活动时缺乏创编性,照搬奥尔夫课例,通过寒暑假参与一定的奥尔夫音乐教法的培训就直接照搬所学进行学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剩下8%的私立幼儿园直接购买教育公司出版的教学光盘包含了奥尔夫律动活动。90%多的学前一线教师们普遍缺乏创编性,更别提根据本土本地区民族特点进行创编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实践。因此,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较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奥尔夫律动的本土化方面明显落后较多,这种“拿来主义”的借鉴外国音乐教法对于我国东北地区学前幼儿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发展极为不利,在幼儿们应该接受音乐普及教育的敏感期,无法得到本土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滋养和音乐本土熏陶非常不利。

目前,在我国奥尔夫教法已从学习、模仿阶段发展为交流、融合阶段,正在经历的是创生、建构阶段。自2000年,北京以及较偏远的河南、河北、西安、郑州、长春等陆续开展了短期的奥尔夫培训班,可见这些地区一线教师对于奥尔夫音乐教法体系的渴求,也从侧面验证了我国奥尔夫师资缺乏问题。2002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由奥尔夫学院派出师资力量。

在奥尔夫本土化的音乐教法的教学实践,很多奥尔夫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正在进行节奏教学、乐器教学、声势教学等层面,她们尝试融入了我国熟悉的歌曲、童谣、儿歌等创编出大量的新课例,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实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方面《学校音乐教材》存在明显的欧洲风格的内容,音乐文化背景不适用于我国学生。奥尔夫器乐合奏教学作品不成体系,也成为不了一线教师所需的奥尔夫音乐教材。另外,边远的、落后的地区,薄弱的学校不能整套购置成套的奥尔夫原版乐器用于音乐教学活动。奥尔夫师资培训费也较贵,一部分音乐教师不知如何使用这些奥尔夫音乐教具。教师方面能力不足以应付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弹奏不能演唱、能唱不能跳等现象极为突出。曲解奥尔夫教学法内涵与精髓,被误解为单调、呆板的课堂教学内容,成为“闹而夫”或“奏而夫”。这都偏离了奥尔夫舞台表演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本土化的创编结合策略

笔者历时两年时间与课题组成员们研讨并在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奥尔夫课堂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内容即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本土化的方言、歌谣、东北民间舞蹈和东北戏剧相结合,获得如下教学成果。

(一)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方言的创编结合

奥尔夫律动的语词创编与东北地方方言结合创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说唱作品。例如,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学习的歌谣、顺口溜为材料,根据最简单的2/4拍和3/4拍为节拍进行创编,易于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幼儿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歌谣的创编结合

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歌谣取材极为相似,两者都依托地域文化滋养下的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民歌和歌谣,在学前阶段歌谣主要是幼儿学龄前的民族儿歌。挖掘地域特色的儿歌,进行与奥尔夫唱歌教学的结合,最终使本民族的儿歌被广为传颂,达到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目的。

(三)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民间舞蹈的创编结合

奥尔夫律动中动作造型与东北民间舞蹈如秧歌等的动作可以进一步结合。例如秧歌中的甩抛手绢、扭秧歌等动作可以分解并与奥尔夫律动中的动作造型融合,激发幼儿通过中国舞中的民间舞蹈元素,拆解复杂动作,让幼儿体会民间舞蹈的魅力和欢快喜庆情绪的表演。

(四)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戏剧的创编结合

奥尔夫律动与东北戏剧的创编进一步融合,东北戏剧选自“猫冬”文化,产生了民间戏剧如二人转等戏剧表演形式,奥尔夫律动的戏剧表演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布景等,为学前幼儿提供了综合的舞台表演和展示艺术表演技能的机会。

五、总结和展望

实施奥尔夫律动教学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幼儿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必须符合幼儿们的学习需求及心理需求;综合音乐教学的特点,使幼儿们通过音乐体验过程,深入了解音乐专业知识及技能;激发幼儿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将枯燥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期望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高校音乐教法教师深入挖掘奥尔夫音乐律动本土化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通过让学生们养成挖掘身边优秀音乐文化和挖掘民族文化的發现的眼睛,才能真正学到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2):2.

[2]吴夏.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学前音乐教育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0):181.

[3]王丽新,钟恩富.奥尔夫音乐教法本土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

作者简介:杨芳(1983—),女,辽宁海城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奥尔夫律动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和谐律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