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2020-05-26王守军崔志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新技术

王守军 崔志娟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分析了汤阴县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营主体;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是,也存在县乡农技水平低下,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一、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汤阴县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推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以高产创建为载体,建立配套技术推广机制

大力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采取“六统一”管理模式,实行统一技术规程、品种分布、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田间管理、机播机收,小麦前氮后移、精量播种等技术,玉米种肥同播、适时晚收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率、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100%,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每年试验、示范新品种10余个,建立新品种试验展示田30余亩,展示品种30个。通过示范、展示、现场观摩及培训,新麦26、存麦21、郑麦366等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二)以植保合作社为载体,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新机制

创新病虫害统防统治形式,推广植保无飞机飞防模式,每年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50余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安装杀虫灯110台、性诱剂诱捕器600套、食诱剂诱捕器15套;示范“生物导弹”-赤眼蜂抛卵球2.5万枚,核心区防控面积3000亩,辐射带动5万亩。

(三)以测土配方施肥为载体,建立施肥技术推广机制

通过土壤样品分析、田间试验等优化施肥结构,制定小麦、玉米等作物施肥配方。汤阴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面积累计448.65万亩,技术覆盖率83.52%,亩节约不合理化肥使用量(折纯)1.82kg,累计节约化肥(折纯)816.543t,节约化肥投入成本4082.715万元。

(四)以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为载体,建立标准化技术推广机制

健全监管体系,县级层面组建了高效的公安、农安、食安联动指挥中心,乡镇成立了监管站,并建设了快速检测室,每个村聘任了一名监督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索二维码”的“一证一码”模式,实现生产主体自我承诺和产品源头追溯有机统一,保障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可追溯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经营,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生产,认证农业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147个。

二、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偏弱

由于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率低,劳动力成本增加,种子、农药等价格上涨的制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幅加大,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据统计,在农产品生产中人工成本占40%以上,高于发展国家10%的水平。农业生产的利润低,在农业投入成本和市场价格因素影响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不强

尽管我国制定了不少农业生产标准来保证农产品质量,但是我国小农户大量存在和分散生产的特征致使农业生产标准的执行力度偏低,农产品质量不高,也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能力。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业经营户,户均耕地面积是欧盟的2.5%、美国的0.25%,分散生产和规模效应弱的特征较为明显。

(三)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由于三产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因素制约,农村种养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农业生产链条偏短,附加值偏低,突出表现为农村产业初级农产品比重大,产后加工、精深加工水平低。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基层农技站所“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较为普遍,农技人员大多忙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的知识更新,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对高新科技的需求,农业高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未能完全发挥,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没有突破。经营主体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数量少、规模小,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人才优势,将实用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加快高科技成果普及推广。发挥经营主体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农资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探索“产品+技术”“社会化服务+技术”等市场化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日常监测、随机检查、产品检测、品牌认证等方式强化农业标准的实施,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发挥经营主体在标准实施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构建“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模式,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三)加快農村三产融合发展

发挥小麦主产区优势,依托县域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探索“企业+新型农业主体+农户”订单农业模式,促进企业和农民利益融合,实现农企互利双赢。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养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成为三产融合的主体,加快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延长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促进乡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发挥高校的资源,逐步形成以县乡农技站所为主导、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高等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重点解决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的难题。围绕小麦、玉米等主导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试验、技术集成和对比展示,完善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促进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通过现场教学、学习观摩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壮大新兴职业农民队伍,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和普及。

猜你喜欢

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新技术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体制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