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增稠剂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及肺炎发生的影响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增稠剂障碍者经口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吞咽障碍临床上主要指食物经口至胃的生理性过程出现障碍,轻者吞咽困难者仅存在有吞咽不畅感,严重者将出现滴水难进现象。随着我国社会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多,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2]。脑卒中是目前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急性脑卒中者,约40%患者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3]。从而导致患者脱水、营养不良、误吸甚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其中吸入性肺炎属于危机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4]。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后的康复训练上,可通过留置胃管实施营养支持,对于拒绝留置胃管的清醒患者以及开始经口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者[5],本研究使用食物增稠剂进行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为脑卒中,经洼田饮水试验联合V-VST试验联合检查,阳性即可明确患者合并吞咽障碍。纳入标准:入组前与患者监护人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在60岁以内,既往体健;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既往精神疾病者、语言表达功能受损者、入组前存在明确肺部感染者、入组前合并全身血液系统感染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既往实施咽喉相关手术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54.7±2.3)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者31例,出血性者9例,病程7~28 d,平均(21.5±3.3)d,洼田饮水试验:Ⅲ级者23例,Ⅳ级者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54.6±2.4)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者30例,出血性者10例,病程7~28 d,平均(21.6±3.3)d,洼田饮水试验:Ⅲ级者24例,Ⅳ级者16例,两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入组时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体质量指数、腰围、胸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入组者针对脑卒中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营养神经、抗凝血(缺血性)、止血(出血性)、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针对吞咽障碍实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进食训练的食物处理上,对照组进食食物如水、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顺序进行饮食恢复训练;观察组咱进食时联合使用食物增稠剂,针对流质、半流质食物,使用食物增稠剂将其调配成花蜜状或蜂蜜状,针对固体食物联合食物增稠剂后将其调节为具有一定黏性的非松散状。调制上以140 mL温水进行调制1~2包。

1.3 观察指标:住院期间随访观察结合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统计两组吞咽困难饮水情况、经口进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质量指数、臀围、腰围变化情况,统计两组肺炎发生率及整体救治成功率。

1.4 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定[6]:痊愈指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至洼田饮水试验的1级标准,显效指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至洼田饮水试验较治疗前提升2~3级别,效为指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至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个级别,无效指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至洼田饮水试验无改善甚至级别下降;营养状况以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变化测定数值为标准,BMI为体质量(kg)与身高2(m)的比值,腰围以仰卧位平静呼吸下脐上1指周长为标准;肺炎诊断上以影像学结果、生化血液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相结合拟诊,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确诊;救治成功率指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且肺炎治愈。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困难饮水情况、经口进食情况比较:观察组饮水恢复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口进食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困难饮水情况、经口进食情况比较(d,±s)

表1 两组吞咽困难饮水情况、经口进食情况比较(d,±s)

2.2 两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干预后BMI大于对照组(P<0.05),臀围大于对照组(P<0.05),腰围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s)

2.3 两组肺炎发生率及整体救治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炎发生率及整体救治成功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严重损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多[7]。患者往往因无法正常吞咽而出现进食困难最终出现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8]。同时吞咽功能障碍亦被认为是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吞咽障碍导致的误吸时还将引起误吸、窒息最终危机患者生命安全[9]。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其不仅与口、咽、喉、会厌等组织器官功能协调性有关,而且与食物对以上结构的物理性刺激亦有相关性[10]。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多喜欢进食留置或半流质,但进食以上食物以出现反流误吸而导致肺炎的发生[11]。故适当调整食物性状,使食物具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从而提高食物通过咽、喉、食道的容易变形,避免其残留于黏膜部位,进而减少患者发生误吸、渗漏的风险,而增加食团黏度可显著增加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的安全性[12]。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多以留置胃管进行食物营养供应,而长时间经胃管喂食存在较高的反流、误吸风险,且无法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入要求[13],且其改变了生理性进食过程,引起吞咽相关肌群的废用性萎缩,进一步加重吞咽功能障碍,不利于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14]。

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在进食过程中将食物性状进行改变,其中观察组使用食物增稠剂。比较两组吞咽困难饮水情况、经口进食情况发现,观察组饮水恢复显著短于对照组,经口进食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证明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将食物添加食物增稠剂,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自主进食能力的恢复。另外针对两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干预后BMI大于对照组,臀围大于对照组,腰围大于对照组。证明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将食物添加食物增稠剂,对维持患者营养平衡,确保营养供应,提高自主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最后两组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及整体救治成功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发生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将食物添加食物增稠剂,可显著减少因吞咽困难导致的误吸而出现的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的食物增稠剂,其主要成分为黄原胶,作为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的发酵单胞多糖,不易被人体吸收,大部分以原型经消化道排出,结合变性淀粉,更好的提高了食物在消化道内以不溶性物质运输的作用[15]。通过将黄原胶及变性淀粉联合添加至液体内能有效的增加的液体黏稠度,将其添加至固体食物内则能调节固体是我的性状,在确保黏度前提下提高其松散度,应用于吞咽障碍者,能有效的促进进食过程中呛咳、误吸发生率的降低。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将食物添加食物增稠剂,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确保营养供应,减少肺炎发生率。

猜你喜欢

增稠剂障碍者经口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是增稠剂还是增愁剂
心智障碍者长期照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水性涂料中增稠剂的应用研究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增稠剂不会增加血液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