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导师制”提升小教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初探

2020-05-25侯星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实践能力价值

摘  要:“双导师制”自产生以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方面就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小教本科生培养呼吁“双导师制”,它具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应变能力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双导师制;小教本科生;实践能力;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

源于英国牛津大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导师制,一经传入我国,便备受高校青睐,我国高校已在本科群体中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计划中加入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安排配置本专业的导师,同时在与校方合作的小学或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优秀在职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两方双向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中共同培养小教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1]

二、双导师制指导的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单一导师制对培养小教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十分局限,施行双导师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相关阻力,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双导师”推动,共同培养

“双导师”即对小教本科生的培养师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高等院校的科任教师,一是来自高校聘请的小学一线教学能手,集二者优势和力量对小教本科生开展培养:高校内教师侧重理论指导和学术引领,小学教师则重在帮助学生走进小学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技能。且在导师认选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双向地根据自己的规划选择校内外指导教师。

2.师生配比合理,指导充分

欧洲大学双导师制的师生配比通常是每位导师指导5-10名学生,师生比最多不会超过1:10。相比于其他专业,面对小教本科学生实施的双导师制在师生比上存在一定优势。[2]其师资除了校内专业导师外,主要来自于与高校合作的附属小学或教育实践基地的小学,师资队伍大且具有天然优势,一般每位导师指导8-10位学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动手实践都能得到充分指导。

3.校内校外紧相连,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育实践必不可少,但资源的匮乏往往导致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双导师制打破原先导师制的单一和封闭,使学生在校内导师的辅导下学习专业的教师技能,通过校外导师的引导,接触见习课堂和丰富的校外教学资源,全方位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在实践道路上走向开拓创新和多元化。

三、小学教育本科生推行双导师制的可行性

1.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要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高校與中小学共同指导师范生机制,实行双导师制。长期以来,高校与小学接轨程度很低,师范生难以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解决问题。实行双导师制,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2.适应新时代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

不少中小学校长反映,许多大学本科的师范毕业生欠缺教学技能与敬业精神,而师范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大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太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提升专业水准的新要求,这都要求高校要调整培养思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而双导师制就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模式。

3.有机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途径

双导师制通过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校内外导师共同协作教育学生,以及提供科研课题和其他实践工作的机会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的目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验应用的重要性,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双导师制教学对提升实践能力的作用

小学教育本科学生在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下,得到双导师的充分指导,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出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专业素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双导师制更加个性化、生活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1.提高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

当前许多小学教育专业设置的实践性课程形式比较单一,一般见习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践的过程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有针对性的在技能方面作出教学指导。同时,校外导师的参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根据小学实际情况的不同,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见习模式优化学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2.培养实践智慧,提高应变能力

教育实践的情境复杂而多变,尤其是小教本科生在入职之后所面临的实际教学对象、环境等都是不确定因素,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和应对能力。[3]校内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对自我形成清晰的认识,校外导师通过创设多种实践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学生的实践智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愿望。师生在校外实践结束后,就教学中的实践智慧和教育机智进行深入交流,促使学生形成对教学的深刻认识,进而理解感悟,从普通的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的实践智慧。

3.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度

专业导师与在职导师的配合与协调,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行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小教本科生提炼技能、增长学识的本领。小学教育本科生要站稳三尺讲台,需要具备一定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与学生的接触交往中人文情感的关怀。作为一种隐性教育,习得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教育实践中导师用身体力行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教育关怀影响着学生,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内心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情感。不仅能够在专业技能上有量的提高,更为未来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打下良好基础。

人才需要在培养中塑造,创新和开拓是关键之路。新时代的背景下,双导师制打破单一导师制的樊笼,在小教本科生的教育实践维度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等师范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让双导师制教学发挥出提升小教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雨佳,奚雯雯,黄晓赟.基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导师”指导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88-89.

[2]  齐静怡.“U-S”合作“双导师制”的实践探析——以丽江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9(12):141-143+120.

[3]  张凯丽.基于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林区教学,2019(08):30-31.

作者简介:侯星羽,女,汉族,江苏靖江人,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实践能力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