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略》与《汉书·艺文志》

2020-05-25李霞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书

摘要: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大规模整理国家图书,成《别录》、《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的先河。班固在《七略》的基础上“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汉书·艺文志》(以下称《汉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群书目录,也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七略》;《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1自汉高祖时,萧何收集秦图籍,与韩信、叔孙通等分别对收集到的图书档案进行整理。汉惠帝四年,废除秦始皇挟书之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志·总序》)《汉志·兵书略》序曰:“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记奏兵录,犹未能备”。可知高祖、武帝时,皆尝校理兵书,为一书目录。汉成帝时,河平三年,开始统校群书,编纂群书目录。“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詔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2受成帝之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3“每一书出,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所著目录便是《别录》。图书还没整理完成,“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数术略》,有《方技略》”。可知,刘歆依《别录》成《七略》,共分为六略三十八种,是典型的二级分类法。《汉书·刘歆传》曰:“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就“种别”二字,姚明达谓《七略》为分类之书而《别录》则否,云:“吾由《汉书》卷三十六所载刘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之“种别”二字而知之。盖所谓种别者,即依书之种类而分别之,明乎“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并未分类,至《七略》始分类编目。”4杜泽逊先生认为“《别录》是书录的结集,应当是分类的,其类别可能是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到《七略》则更为严密。”5总而言之,通过看《七略》的“六分法”,反映了汉代学術的发展状况,显示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辑略》,颜师古注云:“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阮孝绪云:“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六艺略》分九种: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是儒家“六艺”和学习六艺的基础读物,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诸子略》分十种: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刘歆等认为诸子百家学说是‘六经之支与流裔,故诸子略居六艺略之后而列为第二大类,而儒家又列为诸子略之首。诸子略包括先秦以来古代哲学、政治、经济、法律诸方面的著作”6;《诗赋略》分五种: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诗赋单列一略,体现汉代文学发展的成就;《兵书略》分四种: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皆为军事著作;《数术略》分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分四种: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皆医药和养生方面的书。

然《七略》在唐末就亡佚了,我们今天能看到其概貌,得益于班固编纂的《汉书·艺文志》。

班固,字孟坚,生于光武帝建武八年。“班固在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召为校书郎典掌管图书,后任兰台令史,再迁为郎,开始‘典校秘书,(《班固传》)他曾在明、章两朝主持国家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工作。班固的伯祖班斿曾跟随刘向整理国家图书馆藏书,班固从小应该受到伯祖所讲的刘向、刘歆整理图书故事的影响,《汉书·刘向传》中称赞刘向是一位‘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的难得人才,所以,他在编著的《汉书》过程中放入了‘艺文志一类书目编撰整理体系。”

“《汉书·艺文志》,《汉书》十《志》之一也。其所以名为‘艺文者,艺谓群经诸子之书,文谓诗赋文辞也。...徒以汉代崇儒尊经,故班固此志,以艺居上,文居下,而名之曰《艺文志》。”7班固以《七略》为母本,在其基础上“今删其要,以备篇辑”而成,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有自己的著录思想。以《六艺略》为主,简明《汉志》的七个特点。

一.继承《七略》尊儒思想。班固经常引用孔子或者“六经”的言论,如“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乐》、《诗》、《礼》、《书》、《春秋》以应仁、义、礼、智、信,所以说“五常之道”。班固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六艺略》以古书对象分为九类,依旧把儒家尊崇的六经放在前列,突出其地位;《诸子略》以思想系统分为十类,列为第二,其中将儒家摆在首位。

二.继承《七略》分类体系和图书排序方法。《汉志》依旧沿用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每略下细分各小类,将《辑略》分散到卷首及各略序类序中,大序、小序之文,皆出于《辑略》,但稍有增益。首以总序开篇,接录一类之书,然后作一小序、一略序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图书排序上,完全认同六艺的崇高地位。

三.书籍变动,明确标注了“入”“出”“省”,图书归类更加合理。入,增加,增入。有两种情况。一,《七略》之外,班固新增加的。《书》入刘向《稽疑》一篇,小学家入《扬雄》、《杜林》三篇,儒家入《扬雄所序》三十八篇,赋家入《扬雄》八篇,凡五十篇,皆班固新入也。二,仅内部互相调整,与“出”相对。《军礼司马法》,篇末附注云:“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又在《兵书略·权谋类》末注云:“出《司马法》,入礼也”。可知,《汉志》的“出”“入”是相对的,可以内部互相移出、移入。此百五十五篇正是从《兵书略·权谋类》移入到《礼》。出,移出。《乐》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省,删除,《七略》原有而此《志》省去的。《春秋》省《太史公》四篇即此。

四.每類后必书若干家若干篇,自注出入省,甚明,每略之末又总计之。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班固本刘氏《七略》以志艺文,于六略之末都计书数,各著凡若干家、若干篇,亦尤之题上事也。...盖古初著述,篇章之名于夫叙传目录,载于末,此正例也。”8

五.同类之书约略以时代先后为次序。在《六艺略》中,凡是原有古今文异本者,则先列古文经,后列今文经。或者今文经先行,古文后出,则依先后举之。如《礼》,《礼古经》五十六卷在前,《经》十七篇在后;《诗》,则《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在前,而《毛诗》二十九卷在后。

六.书少不能成一类者,附入性质相近的一类中。最明显的就是《春秋》。《春秋古经》十二篇,然《经》十一卷,原因是《春秋》是鲁史旧名,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中历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共十二公。公各为篇。因为闵公事短,不足成卷,将其合于庄公,故十一卷。自石渠《议奏》为界,以上讲《春秋》各家,以下列举和《春秋》性质相近的书,像《国语》二十一篇。《新国语》五十四篇。《世本》十五篇。《战国策》三十三篇。《奏事》二十篇。《楚汉春秋》九篇。《太史公》百三十篇。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太古以来年纪》二篇。《汉著纪》百九十卷。《汉大年纪》五篇。

七.班固自注中对作者、内容、篇章、篇卷残缺、书籍的真伪等情况加以说明。如《易》类《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春秋》类《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诸子略·道家》中《文字》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汉志》是对西汉及西汉以前学术史的系统总结。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引金榜之语:“不通《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9因此,《汉书·艺文志》进入传统学术的正门,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

注释:

1班固  汉书·艺文志·总序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年

2班固  汉书·艺文志·总序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年

3班固  汉书·艺文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年

4姚明达 中国目录学史 商务印书馆   2014年

5杜泽逊 文献学概要 中华书局 2008年

6张三夕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84页

7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艺文志叙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 5页

8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9清·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9年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  中华书局  1962年

[2]张三夕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姚明达 中国目录学史  商务印书馆 2014年

[4] 杜泽逊 文献学概要 中华书局 2008年

[5]李昕 中国古代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之起源--兼论《汉书·艺文志》 2017年3月

[6]张舜徽 汉书·艺文志通释·艺文志叙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

[7]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

[8]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年

作者简介:

李霞(1994-),女,山东省济南市,硕士,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汉书
千年石质“汉书” 留存汉风遗韵
悬梁刺股
被皇帝逼出来的“学霸”
浅析《史记·平准书》与《汉书·食货志》异同
汉武帝立乐府之辨
传统循吏观构建与实施
《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议
《史记》《汉书》中的项羽形象刻画的差别
从《汉书·艺文志》看班固对儒学的崇拜
苏东坡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