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实践的优化对策研究

2020-05-25袁冲

家长·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优化对策现状

袁冲

摘要:高中是学生思想观念以及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有效地对高中生开展法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还有助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持续有效实施。反观我国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就我国高中法治教育优化实践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有效地分析现阶段高中法治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建议,为高中法治教育工作提供参照。

关键词:法治教育;现状;优化对策

一、高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背景意义

现阶段,在我国高中教育机构内部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而其主体受害者无疑是学生。在校园欺凌下,一些受害者身心健康受到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有些甚至会因为受不了校园暴力而产生轻生的想法。而那些校园暴力实施者却因为缺乏法治意识,没有意识到其行为属于违法,在获得一些利益后,会变本加厉地实施校园暴力。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依法治国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生有效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努力地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针,同时出台多项关于高中教育机构参与依法治国战略方针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引导高中教师强化对高中生的法治教育,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所以,研究如何有效地加强法治教育力度,进一步优化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为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帮助,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遵纪守法自觉性,并促进学生法治核心素养提升,使其能够有效地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二、我国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经过我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中法治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阻碍性问题,导致高中法治教育的成效并不高。不仅学生没有自主地去分析各類法律的核心含义以及具体作用,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相对较差,学生很难对法治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学成效不够显著。高中法治教育课程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很多高中法治课程教师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来担任,其并没有专任的法治教育教师,他们对于各类法律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践体验经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法治教育变得过于形式化,从而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该项教育的作用,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成效也并不高。

其二,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法治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诸多高中法治课程教师在实际开展法治教学活动期间,仍然沿用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没有将多元化教学模式落实到该项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也没有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感的提升,在课上仍然以教育决策者自居,没有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无法自主地学习各项法律常识。另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法治教育成效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法治核心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意识都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其三,高中学生无法直观感知到法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诸多高中教育机构并没有将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当中,没有有效地创设出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从而导致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法治信息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的法治知识学习以及教师的法治教学都将变得事倍功半,进而导致法治教育无法有效起到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三、我国高中法治教育创新实践措施分析

基于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在教育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法治教育创新实践措施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高中法治教育课程教师是影响法治教育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其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法治教育的成效。只有保证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够保证法治教育课程持续有效地开展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准确有效地把握高中法治教育课程开展的目标,以法律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目标,以运用法律知识能力的形成为关键目标,以法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树立为核心目标,在确定目标之后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从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彰显出教师的教学成效。

其次,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期间重点关注一些法律的动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身在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相关教学经验,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素养,利用业余时间分析各项法律案例。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互相分享一些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地强化高中法治教育的力度,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以及法治核心素养,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现。

(二)创设良好校园法治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保证高中法治教育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有效地提升高中法治教育的成效,从而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事。基于这一情况,高中法治课程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重视良好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创设工作。

首先,高中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全校性质的法治宣传活动,借助不同形式的活动向学生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性知识,例如,要在一些重大的学生大会上以组织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全校师生都能够意识到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努力参与到法治信息宣传教育活动当中。

其次,高中教育机构管理者必须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工作研讨会,并在会议当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强调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现的最有效措施,然后由法治课程教师提出其所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出有效解决办法,从而不断地提升高中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成效,降低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现的概率,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优化革新高中法治教育模式

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法治知识学习体验感以及学习积极性最为关键的一项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高中生法治教育成效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法治知识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现行的高中法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高中法治课程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首先,落实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社会当中亲身感受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可能地去搜集关于法律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各项法律知识的具体含义,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

例如,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在狱警的协助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与犯罪人员进行一次互动,近距离地感受违反法律的后果。其次,高中法治教师要落实趣味教学模式,在课上要运用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来讲解各项法律知识点,同时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各项法律知识的具体含义以及对于社会群众所做出的具体规定的意义,从而保证高中法治教师能够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断培养高中生学习法制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其法治核心素养,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出现。例如,教师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进行一次“遵规守纪好学生”评选大赛,由学生互相之间进行监督,最后通过学生的推荐评选,对于在一个学期内没有违反学校纪律且能够践行法律法规的学生进行奖励表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向高中生宣传一些我国的法律知识,使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严格遵循我国法律规定行事。而有效开展法治教育课程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极为关键的一项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肩负起提升高中生法治意识的重大使命,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法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主动探索高中法治教育的优化实践措施,高中法治教育的质量和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必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和增强。

参考文献:

[1]吴爱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J].中国律师,2018(12).

[2]张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堂教学的“温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2).

[3]裴红娟.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基于学校角度分析[J].教育探索,2019(6).

[4]魏龙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5]许欣然.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設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优化对策现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