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教育里最美的风景

2020-05-25肖秋缘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瓶盖预设图形

肖秋缘

我在活动中,一直认为完成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于是,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幼儿给出的与目标无关的话题一律被我“快刀斩乱麻”,几句话应付过去,自觉我的随机教育与基本功非常扎实,因为我可以快速地击退幼儿的“胡说八道”,把他们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目标里。直到那一次数学活动,我才彻底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合乎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

记得那是在去年的夏天,我带孩子们上了一节数学活动名叫《有趣的图形》,课前我已经预设好了目标:认识图形,可以给图形进行分类,并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寻找。活动中我首先带孩子认识了几种图形的特征,这一环节非常的顺利,第二环节,孩子们还没有等我提出要求,便在底下七嘴八舌,交头接耳地摆弄起手中的图形,我正要制止,一个孩子竟然兴奋地喊了出来,“我把三角形變成了长方形”,其他孩子也吵吵起来,我非常生气,立刻没收了他的图片,“老师让你分类,你倒好,玩地真高兴”,当我转身的时候,发现所有孩子的小手都立刻离开了桌子,放在了后面,脸上的开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再往桌子上一瞧,不仅是他,很多孩子都已经摆出不同的图形组合。可是被我浇了一瓢凉水,孩子的兴趣荡然无存。接下去,我们的数学课按照我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分类,一节数学活动就这样平淡的完成了。晚上,我回到家里,耳边不断响起那个孩子兴奋的叫声,之后又是我严厉的呵斥,接下来就是所有孩子惧怕的表情,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如果我没有那样做,而是沿着幼儿的兴趣,发散开来,活动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子?预设的目标,真的比幼儿生成的自发性的学习还要重要吗?我不断的追问自己。

第二天,我特意找了一个平行班把活动又上了一遍,这次我完成了第一个环节概念性讲解后,发现孩子们如出一辙,又开始摆弄起来手中的图形,只不过这一次我并没有制止,而是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摆弄,好几个孩子开心地喊了出来:“我用三角形摆出正方形”、“我把长方形变成三角形”(折出来的)。就这样我豁然开朗:“你们真聪明,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孩子们更加兴奋,大家纷纷动起脑筋,有的还利用图形拼起了房子和小动物,就这样活动的难度在不断提升,幼儿的思路被打开了,主动性学习得到充分地体现,这时我真正意识到顺应孩子的兴趣去开展活动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从此我的教育理念也被彻底动摇!虽然他们没有进行分类,但这个目标早已在我们生成的活动中完成,而且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发掘。

反思刚进入教师行业的那几年,一直把预设目标为重要任务,于此与此无关的话题一律不能动摇预设目标的位置,殊不知幼儿能力的发展,是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被动的学习,只能是一场看似完美的表演,老师虽然心满意足,但幼儿的能力并未得到全面提升。真正的成长,是幼儿与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生成主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顺势而为,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大胆的想象、甚至创造。幼儿在生成活动中,找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发现的事情,不断探索地、寻找着自己的成就,能动且积极地与同伴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去商量、去探讨、去合作、去分享。他们在生成活动中,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小心翼翼、时而有所发现、时而又感慨万分。生成活动的未知性、新鲜感,不断的刺激着幼儿,提升着他们想象的空间,更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畅想天地,满足了幼儿自我价值的提现,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思考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从整体上分析,生成活动给予了孩子最大的自信和满足!

也许生成活动较预设目标而言,难度系数更大,涉及范围更广。但是这样的活动即实现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又完成了更为深刻的教育活动,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不为呢?只不过,生成教育活动的驾驭需要教师有灵活的变通能力、扎实的知识结构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成活动本身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因而教师在完成生成活动时,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广博的知识层面和对活动进行随机教育的智慧,可以适时地加入引导,使生成活动向着趣味化、可延伸性、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方向发展!教师在活动中若不会变通,就会失去生存教育的时机;反应不够快速,也就会与生成教育失之交臂,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善于捕捉,善于寻找!去发现孩子闪光的每一句话,去思考他们创新性的想法,去理解幼儿、去仔细聆听,从而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教育新天地,充分的信任幼儿,满心怀着对未知的期盼,和孩子一起走进生成教育,体会教育的美好!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洞察能力——观察活动的情况;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并随时准备进入生成活动;课堂掌控能力——及时利用好时机,自然地过渡到生产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享受生成活动的精彩!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们有兴趣弄明白的时候不要强迫他们去理解,不要在他们不想表达的时候,强迫他们去表达。孔子的这番言论深刻地体现了教育应当是跟随儿童兴趣的,是儿童从心底萌发的一种想要学习的愿望!所以生成教育巧妙地应用了这一教育法则,选择了幼儿自发自愿生成的教育活动,而这一活动正是孩子们想要了解的,更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老师应该善于把握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在那一刻用关注的语言、信赖的眼神,对幼儿实施最佳的教育!

为什么生成性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发展?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就率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带进人们的视野,同时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儿童发展认知!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而我们所提出的生成教育正是将儿童的现有水平迁移到儿童最近发展区域中,从而将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上,从一种已有的水平,潜移默化的通过生成教育转入“最近发展区”,这是一种聪明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更是合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教育!从此,我珍惜着孩子们看似随心所欲的话题,不断地把握时机,在这类教学实践中,总是被生成教育的魅力所感染,不由得去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加入他们新的探索,和他们一起忙碌在他们着迷的任务中,在那里,没有预设的目标,没有分组,有的是专注的眼睛,欢快的笑声,真诚的合作!一切皆是幼儿自发结对,兴趣使然!

例如,在《物体的沉浮》的活动当中,幼儿在活动中已经发现了沉浮现象,且完成地非常好,在离活动结束还有十分钟的时候,大家此次活动兴趣已经减弱,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拿起一个瓶盖儿说:“老师,我这个瓶盖儿为什么在水中间,没有浮起来”,于是我赶忙走了过去,大家也都围了过来,我大脑立刻疯狂的转动起来,搜索着我的物理知识,“对,是力的作用”,瓶盖儿如果是侧着放入水中的,盖子里溢进去水之后,瓶盖儿就会沉下去,但是由于浮力的存在,瓶盖儿悬在水中间。“对,这是一个生成活动的机会,抓住它”,于是我大胆地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悬浮的发现》,“孩子们,你们也来试一下,怎样放瓶盖会悬浮在水中”?孩子们又焕发了新的兴趣,睁大了眼睛,拿起了小瓶盖儿,一起加入了悬浮的发现和探索中。我不用来维持秩序,孩子们都极其专注自己的研究和操作,俨然一个小科学家,最终我们得出了物体在水中的第三种状态——悬浮!又如在社会活动《伤心的小熊》中,我们一起商量——怎样才能让小熊开心起来,孩子们想到了各种帮助小熊变得开心的方法,活动的后半部分有一个孩子突然说:“我在家里听到音乐就会十分开心”,“是呀,可以进行生活中快乐情绪的培养”!我马上想到了生成教育。于是,我激动的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的办法呢”?我们的新活动便生成了《怎样保持好心情》,活动中,大家共同商量、共同探讨发现,“音乐可以使人变得开心”,有的孩子站起来说:“干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情,可以使自己开心”,还有的小朋友说:“吃些好吃的,可以让自己开心,忘掉烦恼”,我们哈哈大笑。就这样,富有童趣的生成活动,在开心快乐的氛围当中进行着,孩子们也学习到了很多保持好心情的方法,活动开展十分成功,通过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帮助他人的愿望,同时,幼儿也自发总结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调整自己情绪情感的一些好方法,这也为今后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动地介绍,积极地讲述,在想要表达的时候去表达、去讲述,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成活动更有意义呢?我乐得合不拢嘴。

一次次的生成,一次次喜悦,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一次次教育契机的把握,我逐渐理解了教育的核心所在,慢慢走進了孩子的心里。

真正的教学应该是随机的,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智慧的,不被预设目标捆住手脚,让幼儿大胆表达、积极探索、寻找发现、乐在其中,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是的,在浓厚兴趣的牵引下,幼儿所有活动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积极主动,难怪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过“顺势而为”合乎天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生成性的教育活动,因为生成教育的过程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才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痕迹,才有师幼之间最好的互动,让我们带着预设,发现生成,和孩子一起去看教育里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瓶盖预设图形
设计巧妙的瓶盖
巧开瓶盖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水瓶盖药丸小盒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省力阀门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