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现浇支架预压试验技术探讨

2020-05-25黄南育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建设监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激光束现浇钢管

黄南育(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200433)

0 引 言

目前,混凝土现浇支架应用十分广泛,但在搭设(拆除)、支架预压、混凝土浇筑等过程中时常发生支架垮塌事故。如何对现浇支架进行预压试验并进一步做好优化工作呢?通过梳理,笔者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以减少混凝土现浇支架垮塌事故的发生。

1 现浇支架类型

现浇支架主要分为两大类:满堂钢管支架和梁式支架。

1.1 满堂钢管支架

按钢管连接形式的不同,可将满堂钢管支架分为扣件式、碗扣式、盘式、门式等。

1.2 梁式支架

梁式支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

(1)按支撑形式可分为钢管桩基础式、扩大基础钢管柱或支架支撑式;

(2)按主梁的材料、结构形式可分为型钢(工字钢、H 型钢)、贝雷梁、军用梁以及专用钢梁(移动模架)等;

(3)按梁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简支梁式和连续梁式。

2 现浇支架坍塌破坏的原因分析

2.1 满堂钢管支架

(1)材料质量不合格:满堂支架钢管材料不合格,钢管结构尺寸偏小、锈蚀、弯曲、存在裂纹,扣件质量不合格等,导致支撑杆件破坏,引起支架坍塌。

(2)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承载力偏低,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基础局部破坏承载力下降,导致支架整体失稳。

(3)支架搭设不符合设计要求:竖杆纵、横向间距偏大,不在同一直线上,底部缺少垫板,竖杆上、下端存在悬空,扫地杆(顶托纵横向杆)距地面(顶面)距离偏大,剪刀撑设置不合理(数量偏少、缺少纵向、水平剪刀撑),水平杆安装不到位等,导致支架部分构件受力过大,结构整体性变差,引起支架破坏。

(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未按工艺要求分层浇筑,存在局部集中荷载。

(5)支架拆除:支架拆除顺序不合理。

2.2 梁式支架

(1)钢管桩、柱等支撑结构材料不合格:钢管直径偏小,管壁偏小,钢管不顺直,钢管锈蚀等。

(2)钢管桩、基础承载力不足:钢管桩、地基基础(扩大基础)承载力偏低,导致支架整体下沉或倾覆。

(3)支架搭设不符合设计要求:支撑钢管桩接长接头焊接不合格、不顺直,连接杆件焊接不牢固,多片梁之间横向连接不够(数量偏少、连接不牢),梁部支撑点未加固,受力不在节点上等。

(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未按工艺要求分层浇筑,存在局部集中荷载。

(5)支架拆除:支架拆除顺序不合理。

2.3 小 结

综合上述原因可知,支架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支架本身质量问题,支架存在的质量问题都应在支架预压试验中被判断出来,但在支架预压时还会发生坍塌事故,这说明支架预压方案本身存在问题。

3 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是检验支架安装质量的关键,支架预压能准确检验支架的实际承载能力。可以说,支架坍塌都与支架预压(静载试验)不当有关。下面对支架预压质量控制进行解析。

3.1 支架预压问题分析

(1)荷载不准确:偏大,支架预压时坍塌;偏小,浇筑混凝土时坍塌。

(2)变形观测点设置不合理: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支架变形情况,易发生误判,错过最佳处理时机,从而引起支架破坏或坍塌。

(3)分级加载不当:每次加载过大,每级加载需要时间较长;加载过程中缺乏观测,对有缺陷的支架极易在加载过程中发生坍塌。

(4)未设置中止或终止加载前提条件:易发生盲目加载,导致支架发生破坏或坍塌。

3.2 现行支架预压规程与单桩静载试验规程比较

支架预压有专门的规范《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与支架预压相似的桩基静载试验也有相关规范《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程》,对这两个规程作以下比较(见表1)。

表1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程比较

3.3 支架预压方案的优化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支架预压加载分级较粗,加载速度慢;沉降观测间隔时间长,支架预压没有终止加载条件;支架预压规程是基于支架是合格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目的仅是检验支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测出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为支架设置预拱度提供依据,对于有缺陷的支架极易在预压时发生破坏。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桩基的实际承载能力,已考虑到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可以避免桩基被压破坏。

从安全性方面考虑,桩基静载试验方法值得借鉴。假定支架可能存在质量缺陷,将支架预压试验方法作以下优化:

(1)加载分4~5级,将最后一级改为10% 或5%;

(2)由于每级加载持续时间较长,沉降(变形)观测很难做到时时观测,在加载过程中出现破坏也难以被及时发现,因而建议在加载全过程中采用激光束进行不间断监测,一旦达到预警值,立即暂停加载,并缩短加载完成后的观测间隔,待较稳定后,再延长观测间隔时间;

(3)增设终止加载条件,一旦达到终止条件,立即停止加载以防支架受损;同时增加对支架水平位移的观测,支架整体失稳一般会产生水平位移。

3.4 支架预压试验要点

(1)支架预压试验的前提条件:应在支架验收合格后进行。

(2)观测点布设:当结构跨径不超过40m 时,沿结构的纵向每隔1/4跨径应布置一个观测断面;当结构跨径>40m 时,纵向相邻观测断面之间距离不得>10m;每个观测断面上的观测点应不少于5个,且对称布置;每组观测点应在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对应位置上布设(支架预压规范要求)。

(3)加载:支架预压加载过程可分为4级进行,依次施加的荷载应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90% 和100%,当沉降或变形较大时,最后一级可分两次加载(观测时间可适当放宽)。纵向加载时,应从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时,应从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加载重量要求准确,加载要均匀,且符合实际浇筑时的重量分布。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本级加载沉降(变形)观测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4)沉降观测:加载过程中采用激光束进行不间断观测。加载完成后,每30min 观测1次;每小时沉降小于0.2mm 时,每6h 观测1次;无变化时,每12h 观测1次。连续2次沉降小于2mm,视为稳定,方可继续加载。

(5)终止加载条件:总沉降量和变形量达到支架设计沉降量和变形量时,暂停加载,对支架、支架基础、沉降变形速率进行检查分析,并进行沉降观测。若无法稳定,则终止加载;若能够稳定,则对支架检查无异常(含基础)后,可再加载 5%,沉降量超过设计值后,终止加载。激光束预警值按支架设计变形量设置。

(6)卸载:达到预计加载量且观测稳定后或达到终止加载条件后,可先卸载至现浇构件重量,卸载后 6 h 观测支架回弹量,最后一次性卸完全部荷载。卸载后 6 h 观测支架回弹量。支架两侧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7)支架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复核实际加载重量,检查支架变形及支架基础变形情况,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后再重新预压。

3.5 激光束观测报警点的设置方法介绍

3.5.1 材料器材

(1)激光笔若干(每跨约 6 支)。

(2)观测靶(见图 1):用 200 mm×200 mm 的薄铁皮或塑料片,在中心开 1 个 a mm×b mm 的矩形孔(a:2倍的设计横向变形值,b:2 倍的支架沉降量),要求该塑料片通过卡子或夹子能固定于需要观测的点处,备若干个。

图1 观测靶示意图

3.5.2 设置方法

将激光笔固定在墩身两侧(相互复核),上、中、下各固定 1 支激光笔,使光束水平穿过支架(通视),照向邻墩;观测靶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布置,纵向固定在需要观测的点上,调整观测靶使激光束穿过靶心矩形孔中心(一般每层可布置 3 个,跨中、1/4、3/4 跨),并在邻墩布置激光束接收靶;接收靶为一未开孔的观测靶,在靶心画一圆圈,使激光束照在靶心(可复核激光笔是否移位)。

观测靶安装好后,在观测靶与钢管连接处做好标记,以便判断观测靶与钢管件之间是否发生错动。同理,可在支架跨中断面,横向布置 1 组观测靶,以便观察支架纵向水平位移。

3.5.3 观测方法

在支架预压过程中,可一直或间断地打开激光笔。当支架观测点发生变形、超过观测靶 1/2 矩形孔距离时,即会遮挡激光束,接收靶上的激光光斑消失(自动报警),以此时时监控支架变形情况,一旦报警,及时处理即可。

4 结 语

通过上述总结归纳表明,现浇支架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支架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关键。支架预压既是支架施工的安全保证,又是对支架搭设最终质量的检验,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试验项目,完善的支架预压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现浇支架施工的安全风险。若延伸激光束观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可在支架使用中既能对支架进行全过程变形观测,又可用于模板变形观测,从而满足预警条件,最终达到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

猜你喜欢

激光束现浇钢管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自由平抛水柱的激光束全反射条件研究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基于MEMS反射镜显示系统的激光束控制算法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激光焊接设备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现浇X形桩低应变瞬态动测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借助激光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