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课堂的表现性学习策略

2020-05-23孙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

孙红

摘 要:表现性学习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学习方法,它一经提出就受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利用。表现性学习策略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观点,之后引进中国。表现性学习提倡用“表现”来主动获取知识,强调由内而外、以内养外。它的提出,是基于儿童乐于表现、善于表现的天性,因而在小学课堂上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表现性学习不是万能的,应该将之与中国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以便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小学课堂;表现性学习

一、表现性学习的内涵

表现性学习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观点,被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充分研究和利用。表现性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表現性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表现”来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由内而外、以内养外,通过表现达到善待自我与欣赏别人、个体多样表现与群体共同发展的统一”[1]。表现性学习的提出和应用,基于这样一种原理——儿童有天然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儿童的表现欲蕴含着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无限好奇,对自身力量的一种尝试检验。正是通过表现(例如探究、质疑、摸索、尝试、构造、拼接、涂画、弹奏、儿童口头与书面沟通等),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展露”[2]。因此,因势利导并充分发挥儿童的表现欲,将之运用于学习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课堂表现性学习策略的实施

把表现性学习策略应用于小学课堂,使其发挥独特的优势,是每一个小学教师的职责。学生表现性学习的实施,要由教师来指导,但这种指导与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灌输式传授知识不同。表现性学习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舞台的表演者,教师是导演,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表现性学习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思考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让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手段,创造学习环境,由学生去决定怎样学……表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表现为中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活动、学习、探究,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让学生爱表现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现。在表现性学习中,学生要引发学习动机,提出学习问题,设计表现任务,决定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程,判断表现结果并能自觉反思完善”。

为了使表现性学习课堂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表现氛围。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减少畏惧或者紧张心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思想、特长、才能、技能。如果没有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即使有表达的欲望也不敢表露,这样就会使得其心理受到压抑,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在大庭广众之下畏首畏尾,不敢表达。因此,教师在表现性学习课堂上一定要营造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的氛围。

第二,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发和点拨。学生在进行表现性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不知怎么办才好,学习进程受阻。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激发或点拨,使被困学生的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困难的泥沼中摆脱出来,走向学习的坦途。例如,王高老师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表现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中讲,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指法的时候,没有按照常规的讲法——直接讲解指法的要领,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果这样讲,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王老师引进了表现性学习策略——让学生先做游戏,使之在游戏比赛中体会敲击键盘速度和准确的重要性。然后因势利导,开始讲解指法练习。王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也认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保持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热情[3]。

第三,组织学生对表现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评价能使学生感知自己、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优胜者不骄傲自满,落后者不自暴自弃。至于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欣赏性的小组评价、反思性的自我评价,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采取延缓评价的方式,当学生觉得作品不理想时,可以要求暂时不评价,待满意后再给予评价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正确看待表现性学习

表现性学习的优势自不待言,它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将理论高度融合于实践,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促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引进表现性学习策略不是要推翻和代替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和重理论、轻实践的偏颇,是对传统教学的校正和拓展。因此,不能将表现性学习神化,认为只要课堂上运用了表现性学习策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看事物不能绝对化,办事情不能走极端,要一分为二,掌握好“度”。

总之,如何正确地运用表现性学习策略于小学课堂,是应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漠然置之。要结合实际,将表现性学习策略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克服二者的缺点和不足,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龙海.论表现性学习的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2):26-29.

[2]肖龙海.儿童是天生的表现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表现性学习[J].基础教育,2005(Z1):93-95.

[3]王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表现性学习策略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4):6.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