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

2020-05-23马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马小娟

摘 要:在小学教育当中,德育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效果,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引入小学德育当中,通过传统文化来让德育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当中,让德育更好地落实下去。首先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德育中的优势,最后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中高年级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应试教育当中,学校将大多数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德育多有忽视,导致德育效果普遍不佳。推行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小学中高年级教育当中,除了常规的科学知识教学,还需要更加重视德育,通过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德育当中,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促进德育开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很好地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育教学当中,做好德育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德育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推行时间比较长,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并不高,这就导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落实德育,德育手段也会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1]。

2.家长对德育重视度不高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非常关键,想要更好地保证德育效果,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完成德育。但是当前很多家长对德育的重视度并不高,很多家长也没有养成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诉求的习惯,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3.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当中,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前人遗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传达出来的精神和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都有很大的意义[2]。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优秀文化对德育的重要性,故而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中,影响了德育效果。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意义重大,以下针对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1.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学生一生受益,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之后,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严慈相济理念,在学生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及时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德育当中,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勤学”“刻苦”“实践”等多种精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向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除了对自身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外,还有很多有关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去参观展览馆,或者给学生讲解一些典故,帮助学生更加认真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德育效果有很大的作用,以下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在“三观”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学生年龄小,所以在德育当中,“三观”教育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4]。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了很多有关于“三观”教育的内容,如“礼义仁智信”的道德伦理思想等。所以,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当中,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三观”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个性化素质教育和德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学生也会更加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师也需要认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观”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培养学生“孝顺”的品质时,教师可以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其中有一句“入则孝”就是讲孝顺的问题,给学生讲解了《弟子规》中有关于孝顺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类似“每一个学生回家后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小事”,第二天再进行反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孝顺意识,让学生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孝顺父母。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经典文化名著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文化名著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道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正确“三观”。

2.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在小学德育中,礼仪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时,也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礼仪教育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在我国古代,对于礼仪的重视度非常高,所以在传统文化当中,也包含了很多礼仪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更多有关于礼仪的传统文化内容,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礼仪文明习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例如,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时,就可以将《礼记》中关于“天下为公”的内容作为例子,让学生通过学习《礼记》了解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与人民息息相关,教师还可以引入“天下興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名句,帮助学生树立忧国忧民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与爱国精神,保证效果。

3.在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当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需要重视人际交往,通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6]。所以,小学中高年级德育当中,教师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学生人际交往美德中的渗透,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中一些有关于人际交往美德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以和为贵”的人际交往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使学生很好地与其他同学相处,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和善的心理,多宽容和体谅他人,不要轻易与其他人发生争执。同时,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兼容”“仁爱”等思想都可以引入人际交往当中,从而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的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德育意义重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德育的特点与小学生的特性,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德育当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优秀的礼仪,让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从而保证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30(8):428.

[2]王义.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6(10):201.

[3]李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六年级德育中的有效渗透与传承[J].人文之友,2018,9(16):155.

[4]包旭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渗透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7):35.

[5]刘昆姣.关于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小说月刊,2018,18(9):213.

[6]陈雪敏.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6(11):224-22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08)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提高中高年段计算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