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0-05-23吕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歌谣法治道德

吕红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课本与现实紧密相连,这不仅符合课程教学的初衷,还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将故事教学作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如何采用故事+童话、故事+游戏、故事+音乐、故事+歌谣让学生在故事场景中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丰富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

一、童话引领,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学生的心里总隐藏着一些自己的童话故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发展。而童话故事作为引领学生学习趣味性、生动性、连贯性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专注课堂,提升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发学习的动力,自觉学习。教学中通过挖掘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且容易理解的童话故事素材,创设富有场景的童话故事来代替授课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拓展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又能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寓教于乐,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笔者在“中秋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正确掌握有关中秋节的知识,我向学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从神话故事入手,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随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说出中秋节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中秋节的来历以及意义。最后,我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地中秋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又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时,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大头儿子挑食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纠正平时吃饭当中存在的挑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

二、游戏体验,让课堂教学“乐”起来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故事中融入游戏、儿歌等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有人帮,不一样”教学中就是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添画的游戏,意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游戏中让一人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途中有凳子、水桶等“障碍物”),顺利通过者获胜。刚开始,第一组学生磕磕碰碰,最终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余下的学生笑成一团。此时老师可发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吗?”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应该有人提醒或手牵手走,帮助他们避开障碍物。”按照学生的意愿,老师让学生各自找一名同伴,互相帮助,再次游戏。大多数学生都顺利走到了终点,获得胜利。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乐中求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三、音乐介入,让课堂教学“亮”起来

音乐具有独特的灵感和超强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打破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先声夺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集思广益,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父母多爱我”的教学中,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熟悉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回味、体验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無私的爱,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又能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他们都很爱我们!这样的新课导入,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渴望,真可谓先声夺人、水到渠成。

再者,还可以通过歌曲演唱、播放背景音乐等形式,配合进行课堂总结,启迪学生智慧,强化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更好地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中,教师先是介绍了我们伟大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然后播放《爱我中华》,音乐刚起,孩子们铿锵有力、嘹亮雄壮的歌声随声而起,培养了学生的多民族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

特别是利用音乐课堂结尾,能激发师生思想共鸣,产生高昂和振奋的精神状态。例如,笔者在讲述“法律”一课结尾时,播放了一首歌——《铁窗泪》。“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手扶着铁窗我望外看……”学生在歌声中明白失足者的心痛,进而端正思想、感慨万千,顿时课堂有了新的生机,一下子“亮”堂起来。

四、歌谣续编,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故事编排歌谣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作用。教师可借助同步歌谣进行模仿式续编和延伸性续编,将学生独特的认知和感受融入朗朗上口的歌谣中,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

如在教学“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年愿望,学生纷纷答道:“新年是作业本上工整的字迹”“新年是努力”“新年是产房中哇哇啼哭的妹妹”……在歌谣编排中学生对新年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乐观、积极、向上,使课堂教学趣味横生,学习气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课堂教学静中生动。

总之,采用“故事+”教学手段能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故事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的目的,使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在小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曦.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183.

[2]王爱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创新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8(6):13-14.

[3]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注: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故事+理念下小学思政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2020]PLZ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歌谣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