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30年发展历程研究

2020-05-21刘敏

科研课题成果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儒学文化

刘敏

摘要:随着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新儒学在经历了漂流港台和海外的艰难处境后,回到自己的母国,并越来越赢得大陆学界的关注。在过去的30年里,现代新儒学研究在经历了80年代的“文化热”、90年代的“国学热”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后从重新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目前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中国文化的创造中,成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现代新儒学必将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儒学;现代新儒学;中国大陆;文化

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以来,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学术思想流派。“五四”运动以后,西化思潮风行中国,近代西方科学、民主的理念渐入人心,而传统儒家学说受到全面的否定。一批知识分子在西方思想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努力为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新的发展途径,以回应西化思潮和反孔反传统思潮,由此产生了现代新儒学。它以接续儒家统绪、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主张儒家文化传统经过“批判地继承”和“创造地发展”,与现代生活相协调,为民主、科学的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因此,“现代新儒学既是中国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新开展,也适足构成了现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部分。”[1]从20世纪初开始,现代新儒学已有三代人薪火相传,先后经历了以梁漱溟、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张君劢、贺麟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人物,和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人物的努力,并且在80年代开始了以杜维明、刘述先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的发展历程。

1978年至今,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现代新儒学发展的三十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为现代新儒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为现代新儒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陆学者开始反思“五四”运动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破坏,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西方出现了对现代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人们将目光转向重视人性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以期能够医治现代社会的弊病。再加上全球的“寻根”意识、民族意识增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到传统是批判现在、创造未来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种有利的大背景下,現代新儒学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缘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一浪又一浪的儒学研究热潮在中国大陆涌起。回顾这30年大陆儒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将会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1978年,随着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一场遍及中国大陆的“文化热”开始兴起。不论是资深专家,还是新潮学者都参与到文化讨论中,文化研讨会纷纷在各地举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文化热潮中,反对传统是当时的主流声音。以包遵信、金观涛、刘小枫、刘晓波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学者对传统进行了激烈批判,尤其批判孔孟之道,主张抛弃儒学精神,为现代化扫清思想障碍。这一时期肯定儒学的声音十分微弱。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要对儒学、孔子进行积极的反思,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1978年10月,山东大学组织召开“文科理论讨论会”。与会学者专题讨论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评价问题,多数认为对孔子和儒学要采取批判继承的原则,不应全盘否定孔子,对孔子必须一分为二,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次会议是文革后首次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的聚会。同年,庞朴先生发表《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这是“文化大革命”后较早提出要正确评价孔子的一篇有影响的论文。他认为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不是冥顽不灵的顽固派;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提出了一些符合唯物主义精神的观点;在教育上开创了私人讲学风气,提出“有教无类”。这些思想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孔子的问题上需要我们客观公正的评判。1980年,李泽厚先生发表《孔子再评价》,认为孔子是将“仁”作为思想系统中心的第一人,他的以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要素的仁学思想体系积淀和转化为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今天人们评价孔子,研究中国文化传统,应以广阔的历史视野,在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交融汇合的背景下进行才更具有意义。

在这次文化讨论中,有力地推动儒学讨论走向公开的是海外华裔学者。这些海外港台的新儒家弟子随着大陆的开放陆续前来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宣传新儒家的主张,将现代新儒学反馈、渗回大陆,促使着内地学者重新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儒学的现代转化和现代意义等新儒家所提出的问题。其中,最早来大陆的是杜维明先生。他多次到大陆讲学访问,应邀到各种学术会议和讲习班做报告,积极宣传儒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第三期发展的前景,在大陆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大陆学界开始正视新儒学的存在及其价值。1984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该组织围绕孔子、儒学及当代社会问题,先后在海内外举办一系列学术研讨与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了孔子、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工作。同年,由北京大学的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先生,联合海外、港台及内地的数十位学者,共同创建了中国文化书院,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讲学活动,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1986年,他们举办了“中外文化比较讲习班”,邀请季羡林、周一良、汤一介、杜维明、成中英等18位著名学者作演讲。儒学作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倍受重视。到场听众多达千余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1985年,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在湖北黄冈举办了“熊十力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6月,中华孔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孔子思想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尊孔与‘批孔和科学地评价孔子”,从多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孔子和儒学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儒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2020年儒学研究关键词:阐释、应用与地域化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山东省曲阜市为每村配一名儒学讲师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