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乌镇古镇保护实例引发的历史城镇保护再生思考

2020-05-21石褒曼

建筑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再生乌镇保护

石褒曼

摘 要 江南水乡乌镇,从传统江南古镇向特色旅游古镇的转变过程中,离不开科学严谨的古镇保护策略和具有前瞻性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通过对乌镇的古镇特色、面临挑战和保护再生三个方面分析,结合国际宪章、法规的相关内容,进而对历史城镇保护再生进行内涵解读和意义探讨,旨在加深对历史城镇特色保护、文脉传承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 历史城镇;乌镇;保护;再生

引言

近些年来,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受到持续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传统小城镇,文化旅游的不断兴盛和互联网科技的加持为乌镇古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其面临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碰撞。对互联网时代下,乌镇古镇保护实践的分析,引出笔者对城镇历史空间保护再生的相关思考,旨在加深对历史城镇特色保护、文脉传承的认知和理解[1]。

1乌镇古镇的保护再生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本节将对乌镇保护进行特色分析、面临挑战、保护再生三方面分析,解读如下:

1.1 空间特色

与大多数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整体格局是在水网形态的影响下自发生成并发展的,总体呈"十字形"平面布局,由核心区域的中心市区和四栅区域组成。河道水系构成了古镇空间的主要骨架,不仅是连接古镇内外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是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的主要场所。河道两岸为自组织生长的传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多为一层或二层,屋顶高低错落,沿河立面素雅和谐。传统街巷由主要的街道和分开的巷弄组成,呈现树状网络结构。街巷节点、广场、河埠为人们的部分常活动提供场所,促进了良好的邻里关系,也使得古镇的整体空间形态更为有机和活跃。

1.2 面对挑战

在20世纪,古镇民居建筑破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临城市化的冲击,无法阻挡劳动力的流失,乡镇发展失去活力。同时,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及发展建设理念与传统古镇的有机形态格格不入,水乡空间特色逐渐丧失。在得到当地政府和业界人士的重视后,古镇的风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维护,一跃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与此同时,乌镇又面临着容量饱和、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本土文化流失等问题。新时期,注入互联网基因的乌镇该如何破解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亟待思考。

1.3 保护再生

乌镇古镇的保护和开发,通常被人们称为乌镇模式。而乌镇模式,既包括物质层面对城镇历史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修复,又包括精神层面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的传承与延续。乌镇因其空间特色与文化魅力而具有价值,乌镇的再生也从物质空间、群体事件策划与社会网络塑造等多个角度进行回应。首先,乌镇在规划整治中,着重体现其整体风貌的谐调和特色空间的突出。乌镇的空间再生多以公共空间为核心,街巷被塑造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和临水静谧的步道;染坊、酒坊等传统生产空间设置有体验性的项目,使空间活力增强。其次,以群体事件为载体的旅游开发,不仅作用于物质空间激活其空间活力,也使古镇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模式,获得永续的发展。同时,乌镇充分发挥其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吸引新的当代艺术形式进入甚至长驻于乌镇。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加上前沿文化产业落户的优势,使得乌镇在历史古镇中魅力尽显[2]。

2历史城镇保护再生的内涵解读和意义探讨

2.1 内涵解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宪章法规中对历史城镇的保护越来越强调尊重居民的权利,强调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确保历史地区与当代生活和谐一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保护工作的关注内涵是鼓励居民参与,反映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强化城镇的个性特色。

历史城镇的概念是从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演变而来,对于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目的,ICOMOS起草的《华盛顿宪章》规定,"所要保存的特性包括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以及表明这种特征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强调了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使其适应现代生活。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历史城镇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也可以说保护就不仅仅是一项单纯性的工作,而是涉及历史城镇的调查、评估、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检查等工作,是需要按程序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再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在建筑学领域,美国历史遗产保护咨询委员会将其解释为“再生意味着将资产恢复到使用的状态,使得高效率的当代使用成为可能”,即通过适当的修复和改造使资产恢复到使用的状态,得以重新利用,包括物质空间的改建加建和使用功能的更新。

综合以上,历史城镇的保护再生则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保存并延续城镇整体空间,适应现代生活,發扬历史人文为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改造、综合利用和再开发的行为。

2.2 意义探讨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大多数城镇空间形态在持续向外扩张。随着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增强,城镇发展也从逐渐从空间领域的扩张转向空间文化品质的提升。历史古镇,作为体现地方传统文化的名片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大多数的历史城镇现状,不能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亦不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如何使古镇传统格局、地域特色得到延承,留住其特有的文化基因?如何使周边建设与城镇保护得以协调,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复合资源价值?如何使古城镇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活力,实现长久存续?这些都是历史城镇在发展转型阶段引发的思考[3]。

3结束语

我国历史城镇正存在大量的更新需求,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发展可以开始于对历史城镇所携历史信息的梳理归纳和对现状形态的调研分析,同时,在历史城镇的历史人文、生态景观、调控管理等多个价值层面上,对历史城镇保护再生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保护再生体系,以实现历史城镇的良性存续。

参考文献

[1] 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17.

[2] 肖竞.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3] 孔惟洁.城市历史空间模式与保护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再生乌镇保护
乌镇遇雪
追寻“红色”足迹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