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0-05-2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纸鸢放风筝潍坊

“纸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筝。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唐代元稹《有鸟二十章》中的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又或是想起南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中的诗句:“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不过,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属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其实,纸鸢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心间,就像自己的梦想,萦绕心头,经久不散。我们何不“忙趁东风放纸鸢”,让自己的思绪随着纸鸢,飞向梦想中的天地呢?

【前世今生】

前世: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箏。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风筝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之后,风筝便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如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指的就是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人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4世纪,中国的风筝漂洋过海飘到了欧洲,成为王公贵族的游戏。

今生:说到今天的风筝,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世界风筝之都——潍坊。

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会议上,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博物馆就坐落在山东省潍坊市,建于1987年,系全国第一座风筝专业性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琳琅满目的风筝展品,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自此,濰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

【诗情画意】

眼下,春风习习,杨柳青青,正是踏春放风筝的好时节。而历代文人,也都写过不少生动形象的风筝诗,令人赏趣。

风筝入诗较晚,最早描写放风筝的诗歌应是唐人元稹,他写了一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其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诗风浅直易懂,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到了宋代,“风筝诗”渐渐多了起来。南宋诗人陆游就曾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这句诗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纸鸢的姿态,且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放风筝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快乐。

明代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了。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了《风鸢图诗》,现存30余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这是对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读来饶有情趣。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欢乐情景,绘成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

更有趣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的风筝”为谜底制作了一条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首灯谜是贾探春所作,以断线的风筝暗示她远嫁不归的结局,体现了曹雪芹的独具匠心。

周作人对风筝很有研究。他在一首《儿童杂事诗》中说:“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讲述的,是放风筝时最怕的就是遇上风向不定的乱头风,真可谓经验之谈了。

郭沫若对风筝也十分喜爱,并颇有研究。他在《咏风筝》诗中云:“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句意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令人回味。

猜你喜欢

纸鸢放风筝潍坊
趁着海风放纸鸢
忙趁秋风放纸鸢
“筝”艳潍坊四月天
放风筝
春暖花开放纸鸢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NO.3 纸鸢
放风筝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