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0-05-21俞国和曹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列酮罗格低血糖

俞国和 曹霞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减轻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低血糖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2-4062(2020)01(b)-0078-02

现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调整饮食、长期服用降糖类药物等方式控制病情,但是,临床常用的降糖、降脂类药物种类较多,如何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成为多数患者想要解决的问题[1]。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均属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常用药物,考虑单一用药往往无法满足预期效果的情况,该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结合该院实际案例,合理分析其联合用药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82±4.57)岁;病程2~15年,平均(8.46±2.08)年。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18±4.22)岁。

诊断标准:①血糖随机测试≥11.1 mmol/L,并具有小便增多、烦躁、口渴及体重下降等症状;②空腹血糖(8 h内未进食)≥7.0 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11.1 mmol/L;④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隐匿,多有家族史及个人肥胖史。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治疗前1个月患者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③无心、肺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②药物禁忌证;③认知功能不足,伴有精神功能障碍;④未参与同期其他临床医疗研究。

该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指导干预及健康知识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4 1063)治疗,给予二甲双胍片0.25 g,口服,3次/d,若血糖控制不佳,可适当增加剂量至单次0.5 g,3次/d;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服用方式同对照组,并加服罗格列酮片(国药准字H20110005)4 mg,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低血糖发生率。

①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清3 mL,经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等血糖指标和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血脂指标;②低血糖发生率=(夜间低血糖例数+严重低血糖例数)/41×1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SP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用t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糖水平上升,其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若任由病情发展,可导致体内血管、神经等出现病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3]。其发作机制较复杂,分析其病理机制在于,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上升时,其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若β细胞功能出现缺陷时,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无法有效降低血糖;部分患者胰岛素虽然分泌正常,但机体对胰岛素敏感度不足,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即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上升。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虽然存在,但该疾病的发展受到年龄、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应激因素影响,需长期服药进行控制[4]。

该次研究选择的罗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通过增加其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升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达到降血糖功效,该药物对餐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的降低作用明显[5]。但是,部分临床研究表明,罗格列酮在实践应用中,患者体内多项血脂指标均出现上升趋势,在血脂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患者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会增加,因此,不适宜长期单一服用。二甲双胍属于双弧类口服降血糖药物,患者服用后,其药效在血浆中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经尿排泄。二甲双胍属于较为传统的降糖类药物,在应用中,可抑制肝脏葡萄糖的摄取,并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药理学证实,二甲双胍可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进行有效保护,與罗格列酮共用,可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6]。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均有效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数据显示具有优越性,且低血糖发生率表明,二者联用的安全性较为可靠。

[参考文献]

[1]  肖月星,冯春鹏,邓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胰岛素应用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607-61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3]  袁玉兰,周冬根.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166-1167.

[4]  刘洁,滑丽美,史永红.2型糖尿病肾病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690-693.

[5]  尚桂莲,代喆,邓浩华,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酶4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18,35(7):493-494.

[6]  杨菊红,孔岩,张立弋,等.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7(5):324-328.

(收稿日期:2019-10-20)

猜你喜欢

列酮罗格低血糖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