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度分析

2020-05-21奚进李月

科教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冰山轨道交通职业院校

奚进 李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0 引言

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比2015年翻一倍,将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性化服务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基本能够根据该行业发展背景来开发该专业,本着“把就业当作导向,依托行业建专业”的思路,强调学生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特别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最终构建出了“把就业当作导向,把岗位能力作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交通运输业的人才结构与其各自知识水平结构间存在着很大的偏离,因此需要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探寻轨道交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技能与素养的需求,以此需求为导向,将相关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对教学与实践、供给与需求进行深度结合,完善教学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就业水平。[1]

1 “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回收

本文采用“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这种问卷设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2]本次问卷主要采用电子发放给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最终获得的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来进行分析。[3][4]

本次问卷共设计了13个大题,其中,第1-5题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被调查者的性别、工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级别等这些比较简单的信息),第6题中,参考“冰山模型素质能力”的理论知识,将企业员工“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划分为了15个小题,这其中涉及到了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水平、高级的专业知识水平、行业发展熟析度、对可替换行业的熟知度、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等)、一定要懂得的一些能力(包括基本操作能力、高级操作能力、创新创造力等)和一些可以进行变通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心、意志坚强力、个人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服务贡献意识等)。第7-12题为被调查对象的一种对职业的一些技能获得的某种需求强度以及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还有一些关于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着眼点和小建议。上面描述的这些调查问题均为客观选择题,第13题是被调查者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建议,当然这就归属于主观题,虽然很少有人填写这些需要文字描述的主观建议,但是已填写的一些建议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考虑和深思的。[5]

本文调研问卷共发放纸质版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那么本次的调查结果是有实际意义的。

1.2 分析“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结果因子

表1和表2分别显示相应的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提取的这4个主成分A、B、C、D,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可达到17.1%,这说明目前提取的这4个公因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表2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发现,主成分A是高级专业知识水平(0.7)、行业发展知晓度(0.8)、可替换行业熟知度(0.9)、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0.7)、基本操作水平(0.7)、高级操作水平和创新创造力(0.8),其方差贡献率为31.2%;主成分B包括了意志坚强程度力、个人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贡献意识,其方差贡献率为20.8%;主成分C包括了人际处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心,其方差贡献率为12.0%;主成分D仅包括了基础的专业知识,其方差贡献率为11.2%。[6]

表1“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的因子分析表

表2 表1的因子载荷矩阵F和旋转因子荷载矩阵M

1.3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第6大题)中所涉及的分项值越高,说明该题所包含的项目在学校越需要注重,也就是说明目前该项目的完成效果不好。从表2可以看出,主成分A包含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和提升水平的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但是这些是不容易通过学生在学校进行简简单单的课堂学习就可以获得的一种应变能力,换句话来描述,就是那些比较容易掌握的轨道交通核心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排在了主成分B、C、D中。也由此可发现,对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和高级水平的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这两大项中。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中的基础性知识显示目前需求很弱,其原因是:在科技大发展时代,轨道交通行业业务信息更新较快、获取范围及渠道也比较广泛,也就导致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需求也就变得不是那么的高了。但是像轨道交通类基本专业知识以及一定要会的一些基本能力的这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能力,如果不经过一定的专门性学习,掌握起来还是相对较为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冰山模型”中,一定要知道的一些能力、一定要会的一些是比较容易在学校通过专业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同学们提供在大学期间怎样进行学习的参考方法。

从第7题开始是职业院校(3-5年内)毕业的且工作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员工“观点建议调查表”。根据回收问卷结果的统计,被调查者在对企业职业技能的需求中:工作能力需求、自学能力需求、公司发展需求、实践能力需求、职位晋升需求这几类需求中,选择“非常需要”“很需要”的占比之和分别为86.4%、69.2%、80.8%、91.8%、72.1%;认为学校学习模式目前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占比分别为:“专业认知的程度还不够”占12.4%,“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占19.7%,“学习氛围不够浓”占12.4%,“学习内容没有吸引力”占3.7%,“学习制度还不够完善”占23.4%,“学习的导向不明确”占1.0%,“学习设施和场地不够完善”占13.3%,“实习所用资金不足”占14.2%。这些毕业生建议学校在开设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开设理论课(10.8%)、专业课讲座(45.5%)、小组座谈讨论会(40.2%)的培训方式来进行授课学习。对于学校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认为授课方式方法(37.8%)、授课的教学内容(48.7%)、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40.5%)和授课效果的进一步跟进(43.2%)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授课的组织方式(13.5%)和授课的时间安排(12.7%)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对于授课组织方式的选择,本次问卷也特别设计了一题,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培训学生(54.1%)以绝对优势获得被调查者的一致赞同,而企业组织内部培训学习(8.1%)、企业和同行业共同组织培训学习(27.0%)、培训学习完全外包(10.8%)则相对较少。

1.4 小结

由分析发现,城市轨道运营管理行业的企业员工,对于在校学习的需求很高,并且希望能给在校学子们一些发自肺腑的中肯建议。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对于职业院校分析如怎么进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非常重要借鉴和参考作用。

2 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性意见与政策建议

2.1 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性意见

从前文研究分析结果可发现,中原区域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行业存在着明显的人才大缺口。也因此,不管是从经济快速转型的这个大背景进行考虑,还是从企业对人才需求这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我们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校订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去完善和修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匹配融合度,尤其是在当今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完善人才结构更是显得势不可挡。同时问卷调研分析显示职业院校若要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按“需”进行分配供给,更加细化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因为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必须要匹配经济转型发展与实现战略规划的需要,还要求职业院校建立“动态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政策建议

结合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趋势和院校办学实际面临的挑战,对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层次、人才培养过程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指导意见,引导职业院校合理的去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这个专业,同时指导职业院校有效开展教学,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真正的技术技能人才,切合实际的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职业院校做出以下努力:

(1)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结合、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无缝对接。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对口的行车、客运岗位群的岗位任务,根据它们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这样就可以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使他们能够切身完整的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进行从单纯的学习者到经验丰富的工作者的角色转换。[7]

(2)以职业能力作为目标导向,更加注重将学生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双重目标进行培养。真正把课堂建在实训室,增强主人公感,促进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有机对接,真正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衔接。

(3)以就业质量为契机,推动教学要素高效建设。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融合,将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让校内教师与校外师傅一起合作育人,同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真正有效的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冰山轨道交通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