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舌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0-05-20郑欣雨马晓娟程印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舌骨经皮原发性

郑欣雨,马晓娟,顾 鹏,程印蓉

(1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舌是口腔内重要的发音器官,舌疾病主要包括炎症和肿瘤,也有较少见的异物刺入等。其中舌鳞癌发病率居口腔颌面部肿瘤首位[1],其浸润性强,恶性程度大,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由于其经济便捷、易于操作、无放射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原发性舌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超声诊断舌疾病目前主要有经皮及经口腔内超声检查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舌癌的应用价值,并作一综述如下。

1 疾病诊断现状

舌是口腔内重要的发音器官,舌疾病主要包括炎症和肿瘤,也有较少见的异物刺入等。其中舌鳞癌发病率居口腔颌面部肿瘤首位,其浸润性强,恶性程度大,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通常转移至刻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2-3],舌鳞癌5年生存率约为50~60%[4]。因此,早期诊断舌癌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师根据舌外形、色泽等虽能直观检查舌部包块大小、形态等,但不能对病变深度、内部结构及范围进行准确判断。目前诊断舌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主要依靠CT及MRI,CT及MRI能较准确对病变进行定位,也可以明确病变的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但因其具有放射性及检查费用高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超声检查因其无辐射、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好等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患者的青睐。

2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兄弟首次发现了压电效应,并提出了压电传感器,为之后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提供了理论依据[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奥地利学者杜思科首次将超声波探测技术运用到临床医学领域颅脑的结构观察中,自此超声成像在医学领域里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6]。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超声成像已经是临床上一种非常成熟且及其重要的医学影像方式。超声成像主要通过研究超声波的基本物理特性,通过对不同生物组织间的声阻抗差异对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行显像。因其实时、价格低廉、安全无辐射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3 经皮超声检查

原发性舌癌超声表现[7]依据瘤体大小不同及病变类型不同而异(见表1)。

表1

经皮超声检查指的是经皮舌骨上区扫查法[8],患者头后仰且舌平放口底之上,将探头横置舌骨上区平行扫查,从后向前分别显示舌根、舌体、舌尖横切面图像,然后探头改为纵置舌骨上区获取舌正中纵切面及正中旁纵切面图像,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与舌中线的关系、浸润范围及活动度等,并测量病灶区及双侧舌深血管的彩色血流分布及各项血流频谱参数。

1999年叶真[7]等教授通过对31例舌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研究显示,应用高频超声经皮舌骨上区检查法,舌及口底重要结构可清晰显示,舌癌病灶检查率高达100%,根据癌体大小进行T分期,准确率为93.54%,对术前评估分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年叶真等教授[9]再次通过对54例舌癌的超声诊断研究表明,用高频超声经皮舌骨上区检查法对舌癌病灶显示率为98%,其中位于舌根部的病灶比舌尖部病灶显示更清晰,位于舌腹侧病灶比舌面侧病灶更易显示,超声检查亦能发现0.5cm以上舌面表面病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吴宗美[10]等通过对50例志愿者口腔包含不同剂量造影剂对舌的经皮检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最佳造影剂约30ml左右,经舌骨上区实时高频探头与腹部探头联合应用检查,能有效排除口腔气体干扰,提高舌超声图像清晰度,为舌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4 经口腔超声检查

由于舌根部位置较深,经舌骨上区检查法利于显示较深病变全貌,而口腔内超声则能更直观接触病灶表面,更准确测量肿瘤厚度,同时更好地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1]。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头向后仰状态,嘱患者舌部伸平,张开嘴巴,直接将探头置于口腔内肿物表面,此过程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测量肿瘤表面到深度侵袭部位,对病变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周围组织等进行观察,测量并分析其内动脉峰值流速和收缩期阻力指数特点[12]。王丽杰[13]通过对110例疑似舌癌患者检查结果发现,超声检查对肿瘤厚度、大小的测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其在舌癌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86.67%,漏诊率为3.16%,误诊率为13.33%,在舌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性,对舌癌术前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杨玲[14]对30例原发性舌癌患者术前评估分析中指出:利用口腔内超声检查可充分了解肿瘤生长的特点,明确肿瘤和四周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国内学者[15]通过对舌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发现,超声诊断淋巴结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7%,准确性为88%,对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诊断价值。

在口腔超声检查过程中,探头直接置于患者病变部位,图像显示更为直接,对舌癌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尤其是舌小病灶的发现,优于CT及MRI检查[16],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另有学者[17]提出通过制备高分子超声微泡联合穿膜肽,使舌癌及其颈部淋巴道转移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届时口腔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诊断亦能用于治疗舌癌,为传统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原发性舌癌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少病死率至关重要。经口腔超声检查不仅能检出原发性舌癌包括小舌癌的部位、大小等一般情况,并能利用多普勒血流图测量其内动脉相关参数,对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敏感性,提高了原发性舌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舌根部位置较深,口腔内超声不能很好显示肿块的全貌,这就需要配合经皮舌骨上区检查法显示肿块的全貌,两者结合扫查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并能为术后随诊复查提供肿瘤是否复发及有无新发淋巴结转移等重要信息,值得推荐为原发性舌癌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舌骨经皮原发性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腋窝腔镜手术中发现肩胛舌骨肌变异1例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咽期舌骨运动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