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蒂芬·克莱恩在《海上扁舟》中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反思

2020-05-19高旭宏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2期
关键词:克莱恩英雄主义个人主义

【摘要】《海上扁舟》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经历了海难的四人乘一叶扁舟在汹涌的大海上艰难求生的故事。在小说著成的19世纪末,美国刚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水平迅猛提升,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城市的崛起所造就的镀金时代使个人主义及英雄主义思想在美国社会被广泛信奉。《海上扁舟》中,克莱恩对这两种思潮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定义。

【关键词】斯蒂芬·克莱恩;《海上扁舟》;个人主义;英雄主义

【作者简介】高旭宏(1995.06.0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海上扁舟》是克莱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丰富了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克莱恩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最具男性主义精神的作家”,他对于人性的反思和对人物性格尤其是男性气质的细腻刻画使得其作品在自然主义“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包围下流露出了浓郁的人性情怀,成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特别的存在。

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作为男性气质的引申和发展,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由于在英国政府的长期压迫下遭受苦难,美国公民自独立之初就崇尚自由和人权并将其纳入宪法,自此美国社会就从未脱离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英雄主义发轫于个人主义,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和事迹的塑造使英雄主义情怀深深地烙印在美国大众的血液中。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突破了许多自然和技术的桎梏,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更是在美国广受推崇。在《海上扁舟》中,克莱恩对于这种思潮进行了多维度的反思。

二、《海上扁舟》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反思

克莱恩在《海上扁舟》中对于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对三种关系的理解上。

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末的美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各种“无所不能”的机器怪物被制造出来,商业大亨和明星等偶像式人物频繁出现,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力量开始被过分夸大。人们开始相信人类不需要仰天仰地,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因此备受推崇。然而,对自然的蔑视产生了一系列恶果,人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人类曾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天空开始用它的方式报复人类。而在《海上扁舟》中,作者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提出了自己的反思,他坚信人类只是动物,无法摆脱受制于自然的命运。单是小说标题本身就描画了在浩瀚的自然和灾难面前人类渺小无助的图景。大量的情节也表明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的力量不名一文。“漂浮在海上的这条小船,许多人家的浴盆都比它大。那阵阵波涛无法无天、飞扬跋扈地翻得又高又急,每个浪头都给小船的航行带来问题。”小说开篇就紧扣这一主题,海洋的“一颦一簇”对于小舟上的生命来说都是致命的。正如这比浴盆还小的扁舟之于汪洋,人类之于整个自然也同样渺小。故事中主人公们燃起的希望总是被失望取代,因为大自然从不怜悯人类,它“并不残酷,也不仁慈,也不狡黠,也不睿智;但她却是冷漠的,绝对冷漠的”。例如当他们看到逐渐变大的灯塔时,他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而欣喜若狂;然而,随着“灯塔”形象逐渐消失,希望也随之破灭。但克莱恩并不是一味看轻人类力量的传统自然主义者。在生机渺茫的暗夜,记者竟在身上找到了四根雪茄,“搜了一阵之后,有人找出三根干火柴。于是四个漂流者悠悠然地驾着小船,心想自己即将得救,眼里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一面抽着大雪茄,一面评判着世人的善与恶。”这正是人类英雄主义的体现,这种纯粹的精神温暖而抚慰人心。“当一个人意识到自然之神并没把他当回事,就是毁掉自己也不至于损害宇宙时,他起初会想用砖头去砸那神殿,后来发现既没砖头,也没神殿,便痛心疾首。于是自然的任何动作,只要看得见的,都准会遭到他的讥笑。”此处是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类英雄主义两者关系的一处绝妙的表达,即使在自然之神隐形的“神殿”面前,人类的存在或毁灭都无关痛痒,人还是会昂起头颅以讥笑相对,比起人自以为凌驾于一切的为所欲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其次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一维度上,《海上扁舟》中暗含了作者对团队精神的崇尚。当时的社会财富急剧膨胀,许多人被自私贪婪蒙蔽了双眼,个人主义被曲解,个人利益成为判断行为价值的首要甚至唯一标准。许多同时代的自然主义作品都揭示了这一点,例如诺里斯的《麦克提格》中,好朋友因5000美元反目成仇陷入两败俱伤的残杀。此外,英雄主义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被割裂,人们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海上扁舟》中,克莱恩展示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认为团队精神是绝望境地中的希望源泉。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四个原本陌生的人一起在巨浪中挣扎,“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他们作为一个团队的协力合作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极大地帮助他们在船上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们的脊骨已经完全习惯于在船上保持平衡,现在驾驭起这条烈马似的小船,就像耍马戏的一样熟练自如”。面对灾难,人的力量虽微不足道,但团结还是使人们在困难的情况下得以生存,造就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这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类的警示,是对于偏激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深刻反思。

克莱恩还对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认为人需要走出自己的阶层,从其他阶层身上获得感悟,这显然也是一种对个人主义的反叛。到19世纪末,飞速发展的经济拉大了贫富之间的经济和受教育差距,社会看似公平,分化却愈发严重。《海上扁舟》是根据个人经历写成,其中四个主角来自完全不同的阶层。“通讯员”作为作家自身的映射,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中很少遇到底层穷人和“不文明”人,海难的经历给了他全新的人生体验。大多数美国人限制了他们在家庭和类似人群中的社交圈,故意忽视和逃避更为广泛的社交可能,而克莱恩推崇一种在开放式平台上广泛的社交活動。“在这大海上建立起来的微妙的手足之情,很难用笔墨加以形容……然而,船上确实存在着这种温暖了每个人的友情,四个人奇妙地牢牢联结在了一起……就拿记者来说,他一向所受的教育是用冷眼看人,而此刻甚至认为这种友谊是他平生最美好的经历。”通过与来自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交流,克莱恩看到了一个他从未留意的新世界,在他看来,打破阶层的固有桎梏,与不同阶层的人进行接触和思想碰撞,才能打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获得更深层的人生感悟。

三、总结

《海上扁舟》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但字里行间透射出作者对于人性光辉的别样思考,使读者在冷冰冰的自然之力下体味到人性的复杂与单纯、坚强与脆弱、孤立与关联。不同于传统自然主义文学对自然和人性的消极,也区别于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对人类力量的放大,这部作品将自然和人性的力量辩证统一起来,使读者看到在波澜壮阔的自然面前,人类精神渺小却坚韧,团队精神可以在绝望中给人带来希望,跳出固有阶级能够给人以全新的人生感悟。这些都反映了克莱恩对于如何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思考,对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反思重塑。

参考文献:

[1]Crane, Stephen. The Open Boat[J]. Perfection Learning,1979:60.

[2]Adams, John C., 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M]. Palala Press,2015:426.

[3]Gans, Herbert. Middle American Individualism: Political Participant and Liberal Democrac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298.

猜你喜欢

克莱恩英雄主义个人主义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美国作家连续出书专黑希拉里
当代美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叙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