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促进幼儿入园公平有序

2020-05-19甘文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淳服务区入园

甘文

南京市高淳区地域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47万,下辖8个街镇。截至2019年底,高淳區共有68所幼儿园(含办园点),其中公办幼儿园64所,民办幼儿园4所(1所为民办惠民园),在园幼儿1.2万人左右。“十二五”以来,高淳区新改扩建幼儿园66所,新增学位8330个,全区平均每7000左右人口配套1所幼儿园(点);所有新建幼儿园均按省优质园标准建设到位,办园点按市定新标准100%建设到位。目前,在公办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为90%,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

在南京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根据高淳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特别是城区学前教育状况,2013年,高淳区开始摸索并初步形成《高淳区学前教育入园指导意见》,探索幼儿新生入园按区域公开透明招生,2015年,这一政策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学前教育服务区政策,以确保高淳区幼儿入园更加公平有序。

立足实际,科学分析入园现状

民生需求是价值取向。2013年以前,各幼儿园自行组织入园招生工作,区教育局不直接管理,老百姓对此反响很大,投诉也很多,核心内容是“几天前去幼儿园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报名还没开始,过几天再去,得到的答复是幼儿园已经收满了”。很明显,老百姓需要得到准确的入园信息,需要得到公平的入园机会。政府举办学前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于此,高淳区教育局局长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并确定区教育局要尽快出台全区学前教育入园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幼儿园入园相关信息并事先向社会公开。

公办、普惠幼儿园学位保障是关键。要出台全区学前教育入园工作指导意见,首先要有一个基础前提,即学位有保障。高淳区以创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新改扩建幼儿园,新增学位,大幅度提升全区所有幼儿园(办园点)的办园条件。按照每7000左右人口配套1所幼儿园(办园点)的标准,城区设有公办幼儿园8所,每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且其下辖的幼儿园(办园点)能满足就近入园的需求。以上措施的有力保障,奠定了高淳区出台学前教育入园指导意见的坚实基础。

顺应形势,初步试行指导意见

提供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政策越来越明朗。《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细则》中明确“3~6岁幼儿基本实现就近入园,流动人口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有保障,建立幼儿园施教区管理制度”;《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苏教基﹝2015﹞15号)中明确“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从注重解决群众急需向解决群众急需和追求入园方便公平并举,从注重项目推进转向项目推进与机制构建并举。……优化布局结构,重点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由此可见,构建较为完善的机制,建立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入园方便公平,是当前以及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明确指向,高淳区探索学前教育公平入园办法是顺应政策的明智之举。

充分激发办园活力,不断创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2015年,明确高淳区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事业性质;按师生比1:16的比例,全区共核编588个,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明确每年新进在编幼儿教师人数占当年新进在编教师总数的30%;建立不在编幼儿园教职工收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不在编教师的工资水平,进一步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学前教育的需求。

初定意见下水试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4年4月,高淳区教育局出台《幼儿入园意向登记指导意见》,明确幼儿园参照小学施教区招生政策,规定统一的时间进行入园登记、名单公布、办理报名手续,规定各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和收费标准。《幼儿入园意向登记指导意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招生范围、入园流程、招生规模、收费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幼儿园招生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高淳区探索入园机制走出了第一步。

臻于完善,总体架构政策保障

多层次调研。经过两年的摸索,结合省“十三五”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高淳区决定建立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并在此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指导意见。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一是听取一线园长的意见。定期召开调研会,就老办法实施后发现的问题以及服务区制度出台等听取意见;二是征求各街镇的意见。分管局长牵头与全区8个街镇镇长或分管镇长交流,就具体街镇服务区划分办法交流意见;三是听取城区社区民意。区教育局与淳溪街道共同召集社区书记就城区幼儿入园工作进行深入的座谈;四是广泛了解家长的想法。通过幼儿园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家长代表对入园工作的要求及建议。通过一个阶段的充分深入的调研,我们掌握了丰富的信息,为进一步完善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方位协调。2015年6月,区教育局认真总结近两年幼儿入园工作,决定出台服务区制度,完善入园指导意见,明确务必要做好制度出台前的协调工作。一是区教育局就制度总体构思专题向区政府分管区长汇报,并提请区政府办牵头协调区内相关部门与街镇配合;二是《高淳区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暂行)》讨论稿形成后,呈送南京市教育局并请示指导;三是就2个街道服务区划分与淳溪、古柏街道协调;四是与卫计及公安部门协调并全面掌握不同口径的人口数据;五是与房产部门协调,就新建小区业主入园问题以及相关房产证明提供等具体工作进行对接。一系列的协调工作,为构建制度争取了政府的支持、上级的指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撑,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出台《关于印发〈南京市高淳区学前教育服务区试行方案〉的通知》(高政发(2016)74号),根据高淳区学前教育现状,将全区划分成9个学前教育服务区,分别为城区学前教育服务区(以下简称城区服务区)及各街镇学前教育服务区。规定城区服务区范围为石固河以西、湖滨大道以北、官溪路以东、芜太路以南区域;街镇服务区服务范围主要为8个街镇的行政区域范围。规定服务区管辖的幼儿园为区内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不列入具体服务区,可面向全区范围招生。规定城区服务区遵循“就近入园”原则,实行“多园划片”招生,街镇服务区遵循“就近入园”原则实施幼儿招生工作。

《指导意见》更加完善。在《南京市高淳區学前教育服务区试行方案》(高政发(2016)74号)的框架下,每年都出台《高淳区学前教育幼儿入园工作指导意见》。一是要求各幼儿园提前张贴入园细则,告知登记入园的时间、程序以及各类入园对象所需的材料,进一步规范幼儿入园流程,增加幼儿入园信息透明度;二是根据《南京市高淳区学前教育服务区试行方案》明确的“多园划片”入园办法以及各服务区招生范围,较好地整合全区学前教育资源,规范全区入园工作秩序;三是进一步明确入园对象条件,特别是鉴于目前城区学前教育学位相对不足的现状,指导意见对具备不同条件的入园对象做了详细的、区别化的、相对公平的规定。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城区购房已成社会普遍现象,让遵守社会规则、购房后及时迁移户籍的群体优先登记入园。这些做法,倡导了社会公平正义,规范了入园秩序。

强化监督。学前教育招生入园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必须不断提高政策的社会知晓度,积极做好正面宣传。2015年以来,为更好实施服务区政策,做好招生入园工作,高淳区每年通过媒体、网站、微信、报纸等多种方式,宣传服务区制度以及招生政策,明确招生的流程、时间、条件。要求各园主动在校园门口、网站公布本园招生细则,并在规定的时间公布幼儿入园名单,做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区教育局对群众来访、投诉等及时予以查处,做好过程监控。通过自我检查和群众监督,营造学前教育健康的教育发展生态。

客观总结,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积极作用明显。从全局和长远考虑,高淳区出台《南京市高淳区学前教育服务区试行方案》和完善《高淳区学前教育幼儿入园工作指导意见》积极作用明显,一是奠定了全区公办幼儿园入园工作公平、有序的坚实基础,老百姓投诉大幅度减少,社会反响积极;二是政府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区政府已经促成规划、教育等部门抓紧制订全区教育布局专题规划,并对城区学前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加快解决,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三是引导社会全面、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政策,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理解、支持学前教育工作,为下阶段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反思促进提升。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入园公平,高淳区有以下思考:一是学位是基础。划定学前教育服务区,保障幼儿公平入园必须有充足的学位基础;二是保教质量是关键。要在全区各幼儿园办园条件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保教质量均衡提升;三是服务区的划定必须不断完善。要根据各服务区内幼儿园数量以及人口趋势进行调整;四是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要符合城市小区建设规划。

猜你喜欢

高淳服务区入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淳)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第十届高淳金花节开幕
存在感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高淳成为全省基层侨务工作联系点和开展国际经济科技合作示范点
爱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