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涂鸦:幼儿可视化学习的图式表达

2020-05-19瞿晓烨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涂鸦符号游戏

瞿晓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从中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根据《指南》精神,我园以幼儿思维涂鸦所展现的意识和思考能力为优化学习的切入口,在研究思维涂鸦的价值、形式的基础上,从相关策略和评价两方面深入研究,帮助幼儿在学习、游戏中更加自主、切实、深入地发展,有效补充和完善日常教学活动和各类游戏。

一、幼儿思维涂鸦的价值及形式

思维涂鸦是服务于游戏与学习的工具和衍生物,能让幼儿自主记录日常学习与游戏经验,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思想,让每位幼儿独立的、个性化的思想留有痕迹,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通过他们所能理解的图案、符号等来梳理记录学习和游戏中的思考,应尽量“简而言之”。思维涂鸦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视化的,不同的渠道和领域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符号型、情节型和图表型。幼儿常常会个性化地运用符号、情景、经验、表情、行为等支持其思维涂鸦,使涂鸦具有广度和宽度、自主性和适宜性,并在体验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把握力。

(一)符号的多向指代

“真正的人类符号并不体现在它的一律性上,而是体现在它的多面性上,它不是僵硬呆板的,而是灵活多变的。”符号的多向指代即同一符号具有不同的指代意向。在幼儿的思维涂鸦中,许多动词、承接连词等都呈现出符号化的状态,且具有多变性。以大班语言活动“给兔奶奶的信”为例,在约10次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收了幼儿书写的信纸共71份,其中使用到箭头符号的有45份,可见符号运用之广泛。而这些相同或相似的箭头符号所指代的意思却不尽相同(见表1)。符号的优点在于对活动内容、要点、步骤等固定表征和状态化展示的表达快而准。相比复杂的文字或图画,任何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更轻松地记住符号,并将之转化为已有经验。

(二)情节的多重解构

情节型的涂鸦需要描画具体事物,以丰富饱满地表达个人的情绪情感、思考和理解等。例如,在“给好朋友写信”区角游戏中,一位幼儿不会写好朋友全名。她先写下已学会的好朋友的姓,接着画出人物特写,细化到发型、眼睛的大小甚至脸型等。在表达“你好”时,她画了一只摆动的双手。她还画了摩天轮、房子、食物以及两个手拉手的小女孩。这封信让同伴一目了然。在这一涂鸦过程中,幼儿把原先思维层面的东西拟人化、拟物化,再进一步结合語言表述,解读出涂鸦的实体内容,从而提高了原有的经验水平和发展层次。幼儿通过涂鸦情节理清思路,将复杂的事物条理化、结构化和情景化,有利于经验建构的深入。

(三)图表的多形创想

幼儿常常要做调查、观察记录,从中比较事物、查找历史、统计结果等,这就需要图表型的思维涂鸦来提供辅助,即幼儿通过图表,整理并罗列自己的调查所得、观察结果和问题探究,呈现思考过程和理解水平。例如,在数学区游戏中,一名幼儿运用图表来统计两人对战的结果,作为每一次挑战的记录对照,清楚地呈现数据并作出比较。幼儿自主画好表格,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经验记录。教师根据该幼儿所画的表格便可了解其对10以内加法运算的熟练程度(见下图)。

二、幼儿思维涂鸦的策略

幼儿思维涂鸦的优化发展需要相应的支持:通过游戏支架、任务驱动和创意留痕等策略,开展游戏,进行专题记录和成果展示等,让幼儿在可视化学习中提升创造力和逻辑水平。

(一)游戏支架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大量的游戏,他们带着思考和探索,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幼儿在游戏中突发的灵感易被忘记,而利用思维涂鸦把这些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疑问困惑等记录下来,可以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很多幼儿的思维涂鸦都清晰地记录着他们对群体或个性问题的探索。他们还把思维涂鸦带到游戏中去,适时地创造和调整,边玩边思。例如,在大班体育游戏“勇闯水桶阵”中,水桶和管子经常会被碰倒,幼儿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由小组推导出了一个“提示系统”:在容易被碰倒的水桶和管子上贴“○”标志,表示此处有地雷,经过需小心;在一些交叉路线中的难点处使用“×”标志,表示此处不可通过。

(二)任务驱动

幼儿的主动建构需要以明确的任务来驱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行为,这便是“出发点”涂鸦:幼儿能够在强烈的问题解决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将思考的结果进行及时、认真的涂鸦记录。如为了更好地开展区角游戏,幼儿自主研究每个区角中应遵守的游戏规则,并将自己的设想涂鸦出来,使之形象化、标准化和具体化。这样一来,幼儿每每看到自创的规则信号时,便能了然于心。

(三)创意留痕

《指南》强调,“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表现尤为重要,不同的涂鸦作品能体现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内在情感,反映出他们的理解能力、经验水平和情感特征,也是教师理解不同幼儿的途径。各具特色的涂鸦作品被多方位地展示出来,才使百花齐放的创意有迹可循,让幼儿能看到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同伴的想法和创意,形成经验的互助互动,全面地提高每个幼儿的能力。如“给兔奶奶的信”活动中,有的幼儿有邀请兔奶奶来机关幼儿园玩的要求,但他们并不认识“机关幼儿园”五个汉字,这时幼儿纷纷产生了个性化的图式表达(见表2,下页)。

三、幼儿思维涂鸦的评价

(一)梳理留痕,自评助长

涂鸦留痕的作用在于更好地体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幼儿将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疑问困惑等通过记录留下痕迹,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究和思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感知和体验,如时间轴般的过程性留痕呈现了学习的轨迹,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对自我的评价也得以可视化。

1.大班“我的周计划”项目。幼兒自主规划每周的目标和心愿,通过对自我发展程度和需求的认识,记录不同分类的行动目标,这样的预设使他们有动力去努力达成计划。无论计划实现与否,都需要幼儿做好后期记录,这就形成了常态化的发展性自我评价。

2.中班“自信日记”项目。中班幼儿既具有一定的涂鸦书写基础,也具备纸笔交流的愿望,这一时期他们对简单的图画和符号非常感兴趣。因此,班里开展了“自信日记”活动,幼儿用思维涂鸦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和心愿等。通过点滴积累,《自信日记》逐渐变厚,每位幼儿都用极具创意的形式表现出自我成长的故事,这正是逐步积累的学习过程。

3.小班“心愿兑换”项目。小班幼儿涂鸦心愿卡,在一定阶段内进行集赞式自评,集赞成功的幼儿便能在实际生活中兑换心愿、实现愿望。这是一种非物质奖励的幼儿自我激励机制,也为图式表达奠定了纸笔互动基础。

(二)同伴共享,互评增识

思维涂鸦的概念已经融入幼儿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同伴互评因为有了思维涂鸦而得以更加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对同伴的评价从抽象、繁冗变得简单高效、生动活泼,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交往体验。其中,中、大班幼儿开展了“同伴集赞”项目,幼儿可以给任何一位同伴写赞美卡,将其闪光点可视化,有的幼儿因此得到了许多来自同伴的正面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涂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被幼儿广泛喜爱和灵活运用。

(三)师幼对话,支持优化

思维涂鸦改善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建立了更为立体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将思维涂鸦凝聚、提炼成一套教学活动,整合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将实验式的教学文本转化为实践中的教学活动。通过解读幼儿的思维涂鸦,教师能更为深入地了解每位幼儿的心理,掌握幼儿的内在需求,从而开展适合于他们的游戏、活动等。其中,大班创意书写活动“给兔奶奶的信”“给校友的邀请函”等,就是将传统的语言活动改编成思维涂鸦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学习图案、符号等图式表达。

(四)亲子互动,家园共识

思维涂鸦活动开展之前,幼儿园的家园互动停留在单纯的文字和照片的层面,家长参与的程度和深度有限。实施亲子互动模式后,来自家长的思维涂鸦不仅教师能看得懂,小年龄段幼儿也能读懂。如小班“家园赞美墙”活动中,家长写给幼儿的赞美卡上不仅有文字,还有家长对文字的涂鸦转化,这让幼儿也能看懂父母对自己的赞美语录。如此,小班幼儿也能通过有限的图文认知逐步积累,启蒙可视化学习的图式表达。

思维涂鸦是对前书写的园本化发展,是从幼儿的自身发展需要中提炼而得的尝试性学习方式。它已经融入园本课程之中,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了多种契机,也使得幼儿园环境成为幼儿主导的,充满童言趣语的地方。它涵盖了集体学习、个别化游戏、创造性游戏等不同形式,具有普适性的特点。通过思维涂鸦,幼儿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创意表现更为丰富,成长的基石也更为坚固。

本文系浙江省嘉兴市规划课题“思维涂鸦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编号:JC1617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涂鸦符号游戏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