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震入园记

2020-05-19戴网君祝琴玲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餐巾纸活动室李老师

戴网君 祝琴玲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在刚入园时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分离焦虑”,这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由于个体的不同,“分离焦虑”的外在表现也会不一样。教师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重要他人”和“权威人物”,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能否安全转移到教师身上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照料态度和方式。因此教师应善用慧眼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再使用适宜的策略,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支持的环境,尽快消除他们的入园焦虑。

第一天:

小班正式開学,意料之中的哭闹如期而至。老师不停地安慰着孩子们,擦泪,拿玩具,想各种办法让他们平静下来。有个叫震震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进活动室开始他就不愿意坐下来和同伴一起玩,给他任何玩具都吸引不了他,他始终跟在老师身边。

“老师,你抱我我就不哭!”于是,小李老师抱起了他。

“老师,我要你站起来抱!”小李老师站了起来。

“老师,我要举高高!”小李老师勉为其难地举了两下,便气喘吁吁地将他放了下来。

“哇——”他大哭起来,转头便用手指着我:“我要那个老师抱!”

分析:可以看出震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表达能力,其他孩子只是一味地大声哭闹,或者不停地小声念叨“我要妈妈”,他一边哭泣一边向老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要求,而且他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在第一个要求得到满足后,紧跟着会有另一个要求出现,而当要求没有得到全部满足时,他会立即转向其他人继续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充分说明震震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没有迟疑,马上点点头:“可以啊,但是,我不抱哭的宝宝!”他一听,连忙用衣袖擦掉眼泪,张开双臂向我跑来,我俯身拥抱了他,并亲了亲他的脸颊:“你真乖,老师最喜欢不哭的孩子。”或许是听到了夸奖,震震咧开嘴笑了。这时,另一个孩子也哭着朝我跑来,我连忙对他说:“震震,去帮老师拿一张餐巾纸。”他迟疑了一下,转身取了一张餐巾纸交给我,我立即奖励他一个小贴画。接着,我边给那个孩子擦眼泪边对震震说:“你看,老师很忙,现在没有时间抱你,要不,你就拉住我的手,好不好?”他没有说话,只是赶紧抓住我的手。于是,我的身后多了一个“小尾巴”。

分析:其实在震震提出要我抱的时候,我已经明白一味满足他的要求无济于事,应该尝试用另一种方法帮助震震走出目前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在孩子摔倒后,没有立即去搀扶,而是伸出一根食指,让孩子拽着这根食指自己爬起来。我要做的是像那位父亲一样,给他一点帮助或者为他提供一个支点,让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逐步适应这个新环境。于是我先要求他不哭,看到他及时止住眼泪,让我安心了不少,说明目前他还是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在要求震震帮我拿餐巾纸时,我的心中有些忐忑,因为我的这个策略是想转移他的注意力,即“认同需要,但延时满足”。请他帮我做事,是在暗示他“自己是个被需要的人”,从而能从目前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当时没有抱起他主要是考虑如果他黏在手上不肯下来的话,那后面的工作会比较被动。幸好他的表现足以证明我的方法见效了,让我信心大增。

第二天:

早晨,震震还是在哭泣中被妈妈硬推进了活动室,一进门他便紧紧地拽住我的手。“震震,你看地上有许多积木呢,要不,我们一起把它们捡起来?”等他的情绪稍微平静后,我试探着问他。果然,他松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捡积木了。自然,我又及时表扬了他。接着我又和他商量:“震震,你看,老师的手要干很多事情,要发饼干,要给小朋友倒水,还要弹琴给大家听,不能总是和你拉手,这样,你拉着老师的衣服,好吗?”就这样,震震开始拉着我的衣角了……

下午,震震仍然拽着我的衣角随我在活动室里四处奔走,我尝试着要求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但他环顾四周后,瘪了瘪嘴又哭开了。“要不这样,现在你可以跟着老师,不过等会儿吃点心、玩游戏的时候,你得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我以退为进和他谈条件,这回他答应得挺爽快。该吃点心了,我用眼神示意他,他虽然磨磨蹭蹭,但还是回到自己的座位。

分析:当震震还沉浸在与妈妈分离的悲伤中时,我没有过多地干扰他,给他餐巾纸后,任由他拽着我的手在活动室里来来回回。我想这是孩子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一味地要求他不哭,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令我欣喜的是,今天他没有要求“抱”,而是直接与我拉手,看来昨天我的这根“食指”是伸对了,在他逐渐平静后,我继续运用昨天的方法,在商量中向他提出要求。考虑到震震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我总是先讲明道理,让他经过思考并同意后再引导他付诸行动。事实证明,震震是能够信守承诺的。

第三天:

早晨,多数孩子都已经安静下来,震震虽然和妈妈依依不舍,却没掉眼泪。晨间活动时,我坐在震震旁边,和他一起搭积木,向他介绍桌边的其他幼儿,震震显得很开心。当我起身去分发点心时,他跟着站起来想拉着我离开。于是,我轻轻地提醒他:“现在到吃点心的时间了,你看,其他小朋友……”他没有坚持,留在了座位上。

下午,震震终于能自己坐在小椅子上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了。

分析:经过三天的努力,震震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期,过程算不上特别艰难,却也是曲折不断。这几天,震震在我的引导下逐渐找到“幼儿园是个什么地方”“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干什么”等问题的答案,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正在慢慢消失,他的表现令我感到欣慰。

反思:

震震的这种行为就是心理学上的“分离焦虑”,是多数孩子来到陌生环境后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我感觉震震应该是属于那种情绪不稳定、依附性强、排斥与接纳并存的孩子。他刚入园,并不了解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妈妈离开后,他就希望老师像妈妈一样只属于他一个人,因此就试探性地对老师提出许多要求,当要求不能满足时,便用哭闹来发泄。虽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老师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我感觉对于震震来说,一味地满足要求只能加深他的误解,我要做的是尽快让他明白:在幼儿园老师是属于大家的,他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和大家一样遵守集体规则。因此我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各种方式为他提供一个支持的平台,让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来适应新的生活。

首先,正确对待不良情绪,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比如拥抱他,亲亲他,让他牵着我的手等(虽然班里准备了许多新颖的玩具、积木,但震震似乎并不为之所动)。这种具体而又直观的形体语言不仅能让震震真实地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而且能让孩子无助的心灵暂时得到安慰,使他们感到即使离开了父母亲的怀抱,他们依然是安全的。从而在心理上对老师建立起一份信任,愿意和老师一起参加活动。

其次,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在发现震震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之后,我便逐步和他讲道理,先要求他“不哭”,然后与他商量和我“拉手”,接着是“拉衣服”,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逐步消除心理上的排斥感,另一方面也让他慢慢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的不同,知道老师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从而初步认识集体活动的规则。

第三,善于捕捉闪光点,帮助他逐渐融入同伴群体。可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震震不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始终黏在老师身边。于是我便主动发出指令,比如:请他为同伴拿餐巾纸,帮助同伴一起收拾玩具,陪他和同桌的孩子一起搭积木等,当他完成了这些任务后,我总会及时地在大家面前表扬他,来自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提高和满足,更利于拉近与同伴的距离。当震震有了新朋友后,他会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也能更好地遵守集体规则。

猜你喜欢

餐巾纸活动室李老师
地板滑雪
该得奖的李老师
撕不烂的餐巾纸
宠物难伺候
两包餐巾纸
心灵鸡汤活动室
特殊的赌约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