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协同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0-05-19柴丽芳杨洪利柴小艳

贵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雾化协同护士

柴丽芳 杨洪利 柴小艳

(1.韩城市人民医院,陕西 韩城 715400;2.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内窥镜室,陕西 西安 71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气流阻塞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导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COPD是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2]。临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降低或延缓其病情进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雾化吸入治疗是COPD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其实施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护患医患医护协作质量的影响[3]。本方案采用全面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雾化吸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治疗疗效及相关重要指标改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COPD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雾化吸入治疗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9~75 岁,平均(64.73±6.75)岁;病程(5.42±1.03)年。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0~74岁,平均(64.77±6.79)岁;病程(5.38±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4]中对COPD的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均符合雾化吸入治疗指征;患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者;入组前1个月内采用其它药物治疗者;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协同护理。两组患者均观察随访至雾化吸入治疗疗程结束。全面协同护理:(1)构建合作型医患护患医护关系:对入组患者及其主治医生、责任护士进行全面协同护理相关知识教育,使各方理解全面协同护理的含义、具体操作流程,治疗护理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协同解决方式,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来,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各项工作,明确自身应担负的治疗护理责任;(2)对患者实施强化健康宣教:根据患者个体特征、病情、治疗方案等,综合制定健康宣教方案,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确COPD病因、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自身病情观察;(3)指导患者治疗性锻炼、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及需自行操作项目的学习,确保患者掌握各项配合及操作技能并考核合格;(4)指导患者日常饮食、活动方案的指导,呼吸锻炼等,确保患者建立符合病情要求的生活饮食习惯;(5)指导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责任护士向患者演示雾化吸入装置的装配、治疗过程,确保患者掌握该项操作;(6)医护协同治疗护理:护士及时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检测指标反馈至主治医生处,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实施,主治医生通过查房等方式指导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时的重点内容及关键控制指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遵医遵护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完成物化吸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积分下降率超过85%,肺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上述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积分下降率45%~84%,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无效:完成治疗后达不到显效和有效判定标准者。总有效率=显现率+有效率。遵医遵护率测评:两组患者均由其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遵义率评价和遵护率评价,满分100分。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428,P<0.05)。

2.2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FEV1(1.17±0.68)L、FEV1/FVC(54.27±6.31),观察组FEV1(1.18±0.65)L、FEV1/FVC(54.36±6.37);治疗后对照组FEV1(1.48±0.81)L、FEV1/FVC(60.74±6.83),观察组FEV1(1.91±0.89)L、FEV1/FVC(63.51±6.97)。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325、3.635,P<0.05)。

2.3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H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742、4.648、3.2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4遵医及遵护率比较 对照组遵医率(69.53±6.72)%,遵护率(64.02±6.25)%;对照组遵医率(82.48±3.96)%,遵护率(78.53±4.67)%。观察组患者遵医率及遵护率均高于对照组(t=6.593、6.426,P<0.05)。

3 讨 论

雾化吸入是通过高速氧气气流,将药液形成雾状,经过正常的呼吸途径进入呼吸系统,发挥治疗呼吸道感染、炎症、水肿、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作用[5]。雾化吸入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医生及护士,才能完成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达到治疗效果[6]。雾化吸入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经护士或医生在首次健康宣教中进行讲解后,由患者及家属完成相关操作,很多情况下,物化吸入治疗操作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又不能每次雾化吸入治疗都由医生或护士全程操作[7]。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患者及家属对操作的便利性,获得有保障的治疗操作,成为临床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协同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基础为责任制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强化健康宣教,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治疗技能,并通过一定措施充分调动患者参与治疗护理过程中,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提升治疗护理效果的目的[8]。协同护理模式可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予以发挥,从而提升护理治疗质量[9]。本方案对行雾化吸入治疗的COPD患者实施全面协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护理,全面协同护理的患者在遵医及遵护率方面得到明显提升,说明该护理模式有效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其直接的效果则体现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均得到全面提升,显示了护患医患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所具有高度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雾化协同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