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支持结合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5-19龙艳郭淑莉邹正荣

贵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胃出血胃肠道脑出血

龙艳 郭淑莉 邹正荣

(1.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咸阳 712000;3.安康市宁陕县医院内科二病区,陕西 安康 711699)

原发性脑出血(ICH)临床特点为病情凶险、变化极快、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1]。ICH患者发病时处于高代谢水平,且大多伴随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状态,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机体营养所需[2],导致大部分ICH患者均处于营养风险状态,对患者预后康复极为不利。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对具备胃肠功能的ICH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方式。如何提升ICH患者肠内营养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方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护理,观察其对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ICH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51例,女性24例;年龄45~71 岁,平均(63.52±6.73)岁。观察组中男50例,女性25例;年龄43~72 岁,平均(63.61±6.75)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3]中对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年龄18~75岁;胃肠道功能符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指征,无肠内营养禁忌症;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GCS≥12分,或NIHSS评分≥25分者;既往有脑出血、脑部肿瘤、严重脑外伤病史、脑部手术史、胃肠道手术史或严重胃肠道疾病影响本次评价指标者;入组后2周内死亡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营养护理:(1)收集整理患者信息,结合医生及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方案,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护理措施;(2)向患者讲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和对病情的影响等;(3)肠内营养期间针对性护理[4]:鼻饲时确保胃管在胃内适宜位置;鼻饲过程中加强观察患者生理、表情反应,及时调整鼻饲速度,以患者易于接受的速度鼻饲,降低对胃肠道及呼吸道的刺激。仔细操作预防空气进入胃内,每次鼻饲完成后,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床头高度15°~30°,尽可能避免误吸及返流。做好患者口腔护理,每次鼻饲后漱口,避免病原菌定植发生感染,防止口臭。在肠内营养期间操作应以稳准轻为基本原则,避免伤及胃黏膜导致胃出血。随时观察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反应,避免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合适控制营养液温度,避免过热伤及胃黏膜,过冷致腹泻等。(4)加强患者营养状况监测:对患者的体力、面色、眼底等体表营养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结合营养指标的监测,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配合营养师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护理观察2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入组时、入组2周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进行检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估并比较,统计两组患者观察期内胃肠道不良反应(肺部感染、胃肠道菌群失调、消化道感染、胃出血、胃潴留、腹泻等)情况。

2 结 果

2.1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入组2周后,两组患者ALB、HB、PA、TP均较入组时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831、4.984、5.136、4.032,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GCS、NIHSS评分比较 入组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427,P<0.05);GCS评分较入组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5.582,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2周后GCS、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菌群失调2例、消化道感染2例、胃出血2例、腹泻2例、肺部感染2例、胃潴留3例,不良反应率为17.33%;观察组患者出现胃肠道菌群失调1例、消化道感染1例、胃出血1例、腹泻1例、肺部感染1例、胃潴留2例,不良反应率为9.33%。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427,P<0.05)。

3 讨 论

肠内营养成为具备胃肠道功能ICH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虽然肠内营养为ICH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及热量,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但大多数ICH患者在病情康复期内采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为鼻饲,只有很小部分患者可通过口服[5]。但鼻饲时需要在食道内留置胃管,改变了正常的消化道生理环境,留置胃管对食道末端括约肌的关闭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较易出现食管返流,食管返流进而导致呛咳、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6],同时在进行鼻饲时,若操作粗放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可导致胃出血,营养液的温度、流速、量掌控不好可导致胃潴留、胃肠胀气、腹泻等并发症[7]。因此对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H患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确保有效营养支持效果,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对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ICH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护理,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护理,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在降低鼻饲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更具优势,从而促进了脑出血患者神经的康复效果。故肠内营养支持结合个性化营养护理更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营养摄入效率,降低患者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胃出血胃肠道脑出血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
优质护理应用在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