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

2020-05-19杨瑞军白筱晞

贵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胆囊炎肝功能胆囊

杨瑞军 白筱晞

(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9400)

临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结石阻塞胆囊管继发性细菌感染并诱导胆汁滞留在胆囊中引起。该病患者的特征是右上腹疼痛,并伴有许多症状,如恶心、呕吐和上腹部压痛[1]。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有创伤较大,并且术后恢复过程长,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2]。也就是说,该疾病的患者由于胆囊有更明显的充血和水肿,并且周围组织粘附严重,因此被认为是微创手术的禁忌症。随着微创医学研究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断成熟,可以有效弥补开腹手术的不足之处[3]。因此我们研究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2日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5例。对照组男123例,女93例;年龄27~63岁,平均(42.42±4.42)岁;发病时间为4~21 h,平均(7.52±2.32)h;观察组男120例,女96例;年龄28~64岁,平均(41.12±4.21)岁;发病时间为4~22 h,平均(7.18±2.62)h。纳入标准:患者均经通过胆囊B超和腹部X线、血常规检查被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年龄25~65岁,男女不限;临床资料收集完整;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患有严重心脑系统、肝肾系统等系统功能性疾病者;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操作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右上腹部的腹直肌进行手术切口,长度约为10 cm。将腹壁依次切入腹腔,用大号“S”形钩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充分暴露胆囊管和胆囊,然后用顺反组合方法准确取出胆囊,用无菌纱布彻底吸收渗出液,并将引流管置入内部,有效地清理腹腔后,将伤口逐层缝合;术后进行常规胃肠减压,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案。术前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帮助患者仰卧;成功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后,在脐部下部切开一长度为1 cm的弧形切口;将10 mm的Trocar穿刺套管置入其中,并放入腹腔镜中以精确探测腹腔情况;主手术孔取自剑突下4 cm,长度为1 cm,并放置大小为10 mm的Trocar穿刺套管;将5 mm Trocar穿刺套管放置于右锁骨中线肋骨下方2 cm和右肋骨下方2 cm处;试管,建立第二手术孔,充分暴露胆囊管和胆囊,并进行有效地平行分离;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切除手术,从主手术孔取出标本,完全切除手术区域,依次缝合手术孔,进行胃肠减压,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

1.3观察指标 手术情况:手术后收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肝功能指标包括:包括丙氨酸转移酶(ALT) 、血清总胆红素(TBI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谷氨酰转肽酶(GGT) 。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TNF-α指数、IL-8指数、CRP指数和血清淀粉酶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 ALT、TBIL、AST、GGT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1例、心动过缓18例、体动反应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体动反应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手术创伤会促进人体产生炎症因子,进而引起组织损伤,使患者恶化。当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例如TNF-α和IL-8,并且级联反应可引起人体释放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从而形成瀑布效应的形成[4]。 TNF-α,IL-8参与人体的许多病理和生理疾病,其水平与病理状况密切相关。TNF-α可以激活、粘附和刺激血细胞,然后进入白细胞的血液循环[5],促进、诱导人体的炎症反应并介导相关的炎症因子,诱导对靶细胞的损害,然后促进疾病[6]。 IL-8衍生自单核细胞,可以单核化并以较高水平活化中性粒细胞,并导致中性粒细胞形态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促使人体发生大量的超氧化物过氧化。酶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诱发许多并发症[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功能,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状况,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清淀粉酶水平,促使肝功能尽快恢复,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囊炎肝功能胆囊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