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劳技课中加入“家常味”
——谈小学一年级劳技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5-18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劳技剪刀工具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 唐 雯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 年7 月7 日,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地区教育部门集中师资力量,编写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配套教材,并在大中小学开设了劳技课。然而,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最为突出,直接导致劳技课堂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以讲代劳”“以课代劳”“以看代劳”“以考代劳”等现象。以我所在区域的小学为例,专职劳技课教师仅为1 人,其余均为语数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语数学科教师兼职进行劳技课学科教研,很难做到全身心投入。同时,兼职教师观摩学习的劳技课教研展示课都是经过打磨的精品课,这样的课,往往需要开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要照展示课来上,也未必适合劳技兼职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劳动教育的实践者、普通一线的劳技兼职教师,该如何上劳技课,尤其是一年级的劳技课该怎么上?本文对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课例进行了研究,总结在小学一年级劳技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学生上课习惯的培养

不管是什么学科,什么年龄段的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都是其学习品质的保证。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踏入校园,自我管理能力弱,上课的时候容易思想涣散,也经常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而劳技课作为一门动手实践操作课程,在课上学习的时候又会使用到各种材料与工具,这些物品更容易成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吸引物,造成一年级小学生只顾关注材料工具,忽略教师的教学指导。因此,在一年级的劳技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首先要花精力在学生上课习惯的培养上。

课前,建议任课教师提早几分钟到达班级,将示范作品、投影等准备工作完成,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先将各项材料一一分发到位后,和学生自备使用的工具一起放入桌肚内,桌面保持整洁。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课时做小动作或因缺少材料工具而发生小纠纷。同时,教师可以再次重申课堂学习的一些要求。此类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自编一些儿歌来巩固,例如:“铃声响,上课啦,材料工具放桌肚,小手放放好,眼睛看老师,上课认真听,作品仔细做,学好小本领,我是最棒的!”

在上课过程中,不管是学生的自我探究环节,还是教师的示范操作环节,教师都要多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注意力是否集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其他不遵守纪律或容易引起小事故的情况。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控制自我言行的时间短暂,教师就可以运用小组比赛、口头表扬等形式不断激励学生,以延长学生专注听讲、实践的时间。例如,“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最专心”“看一看,谁的小眼睛亮闪闪”;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贴小红旗等让比赛更直观;对于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为其在教材上画个笑脸进行表扬。

在学生实践环节,教师也要有明确要求,例如,不能一边讲话一边操作,工具正确使用等,并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之一。在作品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将工具收好,垃圾分类处理好。千万不能让劳技课成为垃圾产生课。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在下课前巡视全班,对整节课都做得不错的学生或表现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学生劳动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就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快乐地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在劳技课上,兴趣的激发更是重要。

不同形式的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玩一玩古代益智玩具——七巧板、孔明锁、九连环的实物,来导入《十五巧板》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翻一翻再拆一拆自己完成的范作,来导入《动手手翻书》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示范奇妙的折纸魔术,来导入《折小鸟》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成都大熊猫基地憨态可掬的熊猫玩耍的视频,导入纸黏土《大熊猫》一课的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学习都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有好胜心,喜欢玩闯关游戏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通过一些闯关小游戏来调动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系鞋带》一课为例,教师将每一个学习步骤化作竞争环节:闯关一“鞋带穿小孔”→闯关二“小小蝴蝶结”→闯关三“花样穿鞋带”。打蝴蝶结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闯关前,教师可以使用投影来进行示范操作,为了不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每一位小学生都紧紧注视大屏幕,生怕自己错过操作细节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说完全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在实践练习中,学生也能积极投入练习,希望自己所在的队伍可以获胜。

一年级的小学生往往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设置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风铃》一课为例,上课伊始,就告诉学生,这节课上制作的最好的风铃将用来布置教室、布置校园,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致怎么会不高呢?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小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劳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劳动技能。

三、注重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

劳技课上会使用到许多工具。常见的工具如剪刀、美工刀、针线、尖嘴钳、锉刀、切菜刀等。这些工具往往比较尖锐,如果操作不当,容易误伤自己或他人,造成事故。因此,作为劳技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指导,做到防患未然。

一年级上册的《十五巧板》一课,是小学劳技课上第一次使用到剪刀。教师在上课前提醒学生尽量携带有剪刀帽的安全剪刀;如果剪刀没有剪刀帽,可以教学生用废旧报纸折一个小小的剪刀帽。有了剪刀帽,剪刀放在书包或桌肚内,都不容易戳破其他物品,取放时也更加安全。在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取下剪刀帽,剪的时候,一手捏着材料纸,稍稍远离剪切线;另一手握住剪刀,剪刀头部要沿着黑线,这样才能剪得正确。同时提醒学生,剪刀头部不能用手摸,也不能对着别人或挥舞,使用完毕后一定要重新套上剪刀帽,放回原位保管。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传递剪刀,既不能将刀头对准别人,也不能对准自己,应该刀头朝下,握剪刀的刀身进行传递。

在《风车》一课的材料袋中出现了珠针。教师可以建议每一位学生用黏土捏一个山形的小针插,将珠针插在其中,等上课要用时再取出。珠针较小较细,学生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不能伤到手指头。教师指导学生一手拿住材料纸,一手的拇指、食指捏在有顶珠的上端,用下端轻刺材料纸打孔处。提醒学生使用完毕后插入针插,并在课后将珠针连同针插一起放入材料袋中。

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对小学生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使其养成细心的习惯。

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劳技教师往往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表面看,这样“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比较“高效”——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制作。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思考、缺乏探究、缺乏信心,不敢求异,更不会有创新。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劳技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放慢教学速度,在“探究—实践—拓展”等环节,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自己的不断尝试中,发现问题,和老师伙伴们一起去解决问题。

以《十五巧板》为例(见图1),材料纸内有30 个小部件,需要将小部件剪切之后,一一对应粘贴,形成正反面一样的15 个小巧板。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位于中心部位的圆形部件不用剪开,可以直接对折后粘贴,就能形成半圆小巧板了。教师立刻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很快,又有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更简便的制作方法,材料纸中间的小正方形内的6 个小部件是完全对称的,可以在直接对折的基础上进行粘贴后,再剪开,这样一下子就能完成3 个小巧板部件,大大节约制作时间。教师抓住时机,对其进行了表扬,并让其他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通过“比一比”的形式来验证哪一种制作方法更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这一节课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图1 十五巧板材料纸图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劳技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求异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帮助学生展示智慧的成果,使学生在劳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普通的劳技课兼职教师而言,如果能做好课堂纪律的把控,运用小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尊重学生的创新求异,那么这样的一节“家常”劳技课就是成功的课,也一定会吸引一年级小学生,从而真正能让他们从小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身体力行地去进行劳动实践。

猜你喜欢

劳技剪刀工具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风有一把剪刀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