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医科大学-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骨质疏松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

2020-05-14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药理学广东省

一、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nternational Chinese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 Society, ICMRS) 骨质疏松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依托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省级重点实验室,由实验室骨药理学团队成员与ICMRS相关成员联合组成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与创新团队,其宗旨是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在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上进行联合攻关,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承担课题、博士后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我校学术影响力和科技竞争力,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ICMRS注册地是美国,目前已经与中国多所著名高校、临床医院、研究院和研究所的骨科基础领域成立联合研究中心27个,我校是较早成立的理事单位之一。

目前由崔燎教授带领的骨药理学创新研究团队先后获得骨质疏松与骨科基础研究相关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课题12余项,横向国际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9项(1项为国际联合,2项已获得转让与产业化),研制“仙珍骨宝”等医院制剂7个,国家级保健食品批文“鹿骨瓜籽胶囊”1件。该团队于2019年荣获广东医科大学“优秀科研团队”称号。

二、科研队伍

以崔燎教授为PI的广东医科大学团队有成员15人(未包括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ICMRS以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李刚教授为核心成员联系广东医科大学,李刚教授为广东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团队每年进行学术交流不低于两次,与国际成员所在单位进行联合博士培养、博士后和访问进修交流,并协助ICMRS组织每两年一次国际会议。

崔 燎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医科大学药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珠江学者设岗学科负责人,是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第六届教学名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代谢病学组委员、国际华人骨组织研究学会(ICMRS)学术委员会委员,ICMRS中国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暨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细胞生物学及其分化调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及新药药效学评价、中药和天然药物新型骨活性药物筛选、海洋生物复合材料骨和软骨修复作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厅级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SCI收录论文60余篇,主编《骨质疏松药理学动物实验与图谱》等专著2部、参编9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学会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专利转化产业化1项。是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学研究奖“学科成就奖”获得者。

李 刚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系教授、李嘉诚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航天医学中心负责人,广东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曾任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教授。兼任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国材料学会再生医学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肢体矫形与重建委员会秘书长, 国际联合骨科研究会中国代表,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洲部资深委员。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的生物学、软骨和骨组织损伤修复的基本原理及基于干细胞组织工程的软骨和骨再生的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项目、香港创新科技基金等共超过80余项项目。发表SCI 论文22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5 部,论文被引用超过5000次,H index 45。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发明专利16项。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39人。

周志昆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领域: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症及老年疾病。

徐道华药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兼任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广东省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研究领域:中药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及肿瘤药理学研究。

林思恩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青年拔尖人才,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研究领域:基于干细胞及生物材料的组织工程骨和软骨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抗骨质疏松及骨性关节炎的新药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刘钰瑜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骨质疏松药理学、骨细胞生物学及其分化调控。

许碧莲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研究领域:抗骨质疏松新药药效学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的药物防治研究。

刘衍志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研究领域:骨靶向药物制剂学、骨复合材料在骨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杨亚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基础组会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会委员。研究领域:中药复方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

陈 艳药理学副研究员。研究领域:骨质疏松症基础研究与药物防治,擅长骨药理学不脱钙骨制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吴 铁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案例版《药理学》教材主编,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建院院长,曾任广东省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领域: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与医院制剂、新药开发。

李延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食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研究领域:药理毒理学、中草药化学、生物制剂及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研发。

广东医科大学-ICMRS联合研究中心首次主办国际研讨会(中国东莞)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药理学广东省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艺术药理学
医科大学总医院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