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护理制度在颅脑外伤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0-05-14邓舒雯梁慧屏梁向明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广东茂名550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分级

邓舒雯,梁慧屏,梁向明 (. 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 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广东茂名 55000)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因具有较差的机体状态和病情稳定性,对其恢复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与护理[1]。本研究观察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感染情况、病死率及ICU入住时间等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8例)和分级护理组(48例)。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重症颅脑外伤;(2)均符合重症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2];(3)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2)肝硬化;(3)先天残疾。分级护理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5~79岁,平均(63.4±7.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6.6±1.3) h;16例为颅内出血,15例为硬膜外血肿,10例为硬膜下血肿,7例为脑挫伤。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6~76岁,平均(63.2±7.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12 h,平均(6.8±1.4) h;15例为颅内出血,13例为硬膜外血肿,11例为硬膜下血肿,9例为脑挫伤。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制度,主要遵医嘱给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皮肤进行定期清洁等。分级护理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制度,具体操作为:(1)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系统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包括急性生理学、健康状况、年龄等,患者的病情随着评分的增加而加重,10~20分、21~30分、>30分分别表示轻、中、重度,依据评分结果采用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患者。(2)在轻度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比例为1∶2,给予患者三级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定期监测呼吸、心率等,每天4次。在中度患者的护理中,将主管护师、护理人员各1名配备给1例患者,给予患者二级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第1小时内按每15 min监测1次,第2~3 小时按每30 min监测1次,第4小时后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将监测频率设定为每1小时1次,第2天将监测频率设定为每4 小时1次。在重度患者的护理中,将2名主管护师配备给1例患者,给予一级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监测频率与中度患者相同。依据每天APACHEⅡ评分结果适时调整护理内容,协助医师及时处理患者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11个项目,如意识程度、视野、上下肢运动等,总分0~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3]。同时,统计两组的感染、压疮发生率及病死情况。此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并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宣传、专业技能、病房管理与消毒,每项0~100分表示[4]。

1.4 疗效评定标准

护理后,患者能够独立生活,则评定为优;患者恢复了部分功能,但是行走时仍然需要辅助,则评定为良;患者具有清醒的意识,但是需要卧床,则评定为可;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评定为差[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校正χ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情况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以分级护理组更为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的比较(±s,n=48,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的比较(±s,n=48,分)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1;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bP<0.01

images/BZ_129_1313_795_2242_866.png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27.9±5.4 27.1±6.0 13.3±4.1ab 22.1±7.1a

2.2 临床疗效

分级护理组优、良、可、差的例数分别为27、14、5、2例,常规护理组则分别为12、15、12、9例,分级护理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Hc=12.923,P<0.01)。

2.3 感染、压疮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

分级护理组发生感染、压疮、病死的例数分别为4、2、2例,常规护理组则分别为12、7、5例,分级护理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8.3%vs25.0%,P<0.05),两组的压疮率和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分级护理组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n=48,d)

表2 两组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n=48,d)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aP<0.01

images/BZ_129_1313_2250_2242_2320.png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5.1±1.1 7.2±1.8 a 11.9±1.6 14.5±2.5 a 16.8±2.3 20.1±3.6 a

2.5 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组的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宣传、专业技能、病房管理与消毒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见表3。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占较高的比例,由于该类患者病情危险程度较高,极易有感染等各种恶性事件发生,影响其恢复[6]。基于此,临床应该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护理。分级护理制度在评价患者情况的过程中对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应用,同时依据其情况规范患者的监测标准,将有效依据提供给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在分析患者病情过程中将业界公认或现行权威的标准充分利用起来,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有效干预与控制患者的各项情况,降低患者感染、压疮等发生的几率,进而为患者及时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最终将良好的护理效果获取过来,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患者的医疗成本节约下来[7]。

表3 两组的护理质量比较(±s,n=48,分)

表3 两组的护理质量比较(±s,n=48,分)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aP<0.01

images/BZ_130_204_445_2271_512.png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91.5±8.4 76.7±9.0 a 91.8±7.2 71.6±7.9 a 90.2±7.8 80.4±7.9 a 90.8±7.3 76.8±8.9 a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分级护理制度能够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8-10]。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级护理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ICU入住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宣传、专业技能、病房管理与消毒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分级护理制度较常规护理制度更能提高临床护理效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分级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