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荒野中走出的胜利者

2020-05-13贺仙

求学·理科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人类猛兽害虫

贺仙

人类,是在近十几万至几百万年间才出现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的。从在树上爬来爬去摘果实的古猿,到开始能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再到如今掌握了高科技的地球霸主,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都有哪些关键的特点,让人类在这场进化的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呢?

特点一:不挑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对食物非常不挑剔,无论果实、植物根茎,还是肉类、鱼类,甚至是螃蟹这种“奇形怪状”的食物都来者不拒,在饥荒时期更容易存活,同时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营养。很多猛兽由于食物单一,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种群。根据从生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在同一片区域内,老虎所捕猎的鹿、兔子等动物种群数量大量减少,老虎就很有可能要饿死。而且,人类为了获得更稳定的食物来源,还发展出了农业和畜牧业,培育各种植物,饲养各种动物,大大降低了因为自然原因而陷入饥荒的风险。

观点①:“老虎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老虎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对还是错?(参考答案见文末)

特点二:工具的使用

在自然界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数量极少。赤手空拳的人遇到猛兽凶多吉少,但是得益于灵巧的双手,我们可以制作长矛等工具有效地对付猛兽。后来,人类还发明了弓箭这种“逆天神器”,可以在不近身肉搏的情况下从容射杀猛兽,这是猛兽无法做到的。如果是捕猎的话,人类还会设置陷阱。除此之外,人类还学会了利用火,这对猛兽具有极强的震慑力;人类还学会了驯化动物,从而大大减少了自身的伤亡。

观点②:“古人类经常使用双手,所以双手才会变得如此灵巧,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对还是错?

特点三:语言及传承

人类的组织能力要比动物强得多,尤其是人类有复杂的语言系统,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进而形成更复杂的组织,便于实施更为复杂的战术。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社会性导致人类的经验可以不断传递下去,一个出色的猎人可以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根本没有打过猎的其他人,无论是器材还是战术,捕猎工作中的每一点改进都可以传递下去。猛兽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和眼前的人类对抗,它们的对手是这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人类。

观点③:“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对还是错?

特点四:社会分工

在古人类群体中,女性负责收集果实、编织衣物、照顾孩子老人,男性则全力以赴在外捕猎。而很多猛兽,比如狮子,母狮既要照顾幼崽又要捕猎,任务繁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分工进一步细化,捕猎所需的器材也逐渐由专门的人员制造,产量和质量逐渐提高;人类的伤员也有医护人员的照顾,存活率要比野生动物高得多。人类的发展史,实际就是工具和组织能力的发展史。从刀耕火种到铁制工具,再到蒸汽动力和电力,每一步都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观点④:“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对还是错?

结语: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就是我们有些天生不幸的同胞,他们或许在出生时伴有先天性的疾病或者残疾,但是他们依旧可以在人类社会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也许,在人类进化的初始时期,人类的智商只比动物高一点,但人类比动物高出的这部分智商给了我们更强的生存能力、更丰富的物质、更完善的社会组织和更多的同情心,最终让人类成为荒野中走出的胜利者。

参考答案:老虎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老虎和鹿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观点①正确。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因为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观点②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观点③错误。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響,观点④错误。

猜你喜欢

古人类猛兽害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无天于上2035“猛兽”(下)
寓言二则
枕上千秋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山东省青州市南王孔发现古人类栖居洞穴遗址
猛兽的委屈
猛兽威力无比
为什么啄木鸟不得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