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对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及摆药时间的影响

2020-05-13赖丽萍彭连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袋差错率调剂

赖丽萍 彭连共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中药房 361010

中药配方颗粒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是由提取浓缩的单味中药饮片制成,具有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药效高,药性强,且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在临床应用广泛[1]。但研究发现,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较高,摆药时间较长,其原因在于中药配方颗粒为小包装,质量轻,外包装相似,仅从外观性状难以鉴别,导致待调剂方面易出现少配、多配、错配等风险,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PDCA循环管理是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方面循环性的实施管理措施,层层推进,通过不断循环改进管理方案,可优化管理质量,在医院药学管理领域应用广泛[3]。鉴于此,本文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及摆药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3 921张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作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9 456张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由调剂人员依照处方对袋装配方颗粒进行调剂,药品核查后发放给患者。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计划(P):召开专题会议,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法,确定影响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及摆药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制度及人员三个方面,针对影响因素确定PDCA循环管理方法。(2)实施方案(D):将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区进行合理规划,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整洁干净、良好通风,并将药名按其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排序,使查找方便。按审方、摆药、核对、发药的程序严格规范调剂操作规程,审方环节:仔细核查处方书写规范,处方内容完整性,诊断与用药符合度;摆药环节:维持调剂台面整洁无杂物,依据处方数放置篮筐,并按照先左列后右列,由上到下依次调剂,且分剂时需查数药品袋数、看药名,且每袋药捻开,最后完成摆药;核对环节:由核对人员查看变质、板结情况,并对药品进行逐剂逐味核查,确保无遗漏后进行装袋;发药环节:剂数依据处方进行核对,并核查患者基础资料及发票,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练习调剂标准操作规程,转变传统调剂思维,提高调剂人员综合素质。制定奖惩措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以个人调剂处方量为依据,充分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3)检查实施情况(C):定期检查小袋装配方颗粒的调剂情况,整理、记录并反馈管理过程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4)处理问题(A):通过每月召开小组会议,及时改进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教训,将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改进重点,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

1.3 评价指标 (1)计算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共7种,包括漏装药品错误(药品装袋时有遗漏)、剂数错误(处方剂数不符合调剂的剂数)、分剂错误(分剂时的漏摆药、重复摆药)、多配药品数量、少配药品数量、错配药品品种、漏配药品品种。(2)在两组处方中随机抽取300张,计算平均摆药时间,摆药时间为处方打印时刻与上窗发药时刻的差值,平均摆药时间=总摆药时间/处方数。

2 结果

2.1 两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对比 观察组调剂差错率为0.98%,低于对照组的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367.299,P=0.000<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对比[n(%)]

2.2 两组摆药时间对比 观察组平均摆药时间为(3.92±0.85)min,短于对照组的(4.61±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9,P=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逐渐被认可,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新型配方用药,是通过多种制药工序,将传统中药饮片制成具有包装小、体积小、储存及运输方便等特点的中药配方颗粒,经中医临床医师组方,患者可自行冲服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4]。但与原来的饮片包装相比,中药配方颗粒的包装规格存在差异性,加之调剂区药品摆放不合理、调剂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技能、调剂操作规程不完善等因素,易出现调剂差,延长摆药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较低,平均摆药时间较短,提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减少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缩短摆药时间,改善工作质量。分析原因在于,PDCA循环管理是以持续质量改进为基础,通过发现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纠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制定改进计划,不断查验、总结,循环往复,从而提高管理质量,确保药房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6]。在制定计划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查找导致调剂差错的因素,可依据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进而科学、有效的开展PDCA循环管理。在计划实施阶段,改变传统的以药品功效分区,依据药名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排序,可明确调剂区、药品区的划分,利于调剂人员在短时间内查到药品,进而缩短摆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制订规范的调剂标准操作规程,严格遵循调剂标准操作流程,并对调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有效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对袋装配方颗粒的熟悉程度,进而减少调剂差错。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可充分激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在检查实施方面,定期的汇总反馈,可加强对管理薄弱环节的改进,开展下一轮PDCA循环。

综上所述,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显著缩短摆药时间,降低小袋包装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率。

猜你喜欢

小袋差错率调剂
小猪卖桃子
要不要服从调剂?
差倍问题
跟踪导练(4)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