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文化表征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
——基于文化循环模型

2020-05-13潘小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介符号中医药

潘小毅,孙 晶

(1.湖北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3.湖北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2)

表征是文化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义在符号领域流通的途径,是社会个体形成认同的符号资源[1]。中医作为一种实践医学,其文化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意义重大、价值影响深远。而这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于新时代下被更有效地挖掘、阐释、传播和分享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表征及效果对构建和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对文化表征的理解

斯图尔特·霍尔在其一系列的文化研究中以“representation”(表征)概念为核心,吸收借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文化符号学及权利话语理论等,进而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表征理论。至今,该理论在文化研究领域内仍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有学者甚至指出文化研究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围绕“表征”概念及其理论进行论述和表达[2]。

文化表征理论对表征的界定和理解突破了哲学认识论范畴中的“表象”“代表”“再现”等单一概念,其更加强调表征所扮演的文化建构作用。自此,文化表征所关注的就远非是现实表象问题,而更注重的是对表象的深层意义进行表征阐释,始终关注文化意义是怎样被建构、流通和认同的[3]。关于事物文化意义的来源,霍尔强调事物本身没有意义,其意义是经由语言的运作而产生和建构的。因此,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文化表征所建构的意义并非仅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是取决于表征实践者对两个系统的运用,即用以表征历史人、物、事的概念系统和广义语言符号系统的运用。在第一个系统中,客观对象即人、物、事经过心理表象成为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图;在第二个系统中,这些概念图经过符号系统产生可以沟通和分享的意义,符号系统既包括文字符号,又包括语言符号、视觉符号等。

故此,我们可以将文化表征理解为:是一个将事物、概念、符号相互连接,实现文化价值及意义的生产、流通的过程,其具有表意实践和文化认同构建之功能。文化表征实践既包括历史叙事,又包含了媒介的文化表征活动,见图1。其中,历史叙事属于一种基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事实反映,从而形成一系列概念体系,其更加偏向于representation的“再现”含义;媒介文化表征则是将历史叙事形成的内容或所谓的概念体系借助媒介系统与一系列符号相结合,通过再符号化完成概念到意义的过程,其多作representation的“表征”理解。从文化表征过程的两个系统看,我们认为历史叙事同样生产意义,是文化表征的方法。此外,由于媒介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故媒介文化表征则是文化表征的方式或途径。

图1 文化表征的过程

2 媒介文化表征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中,文化亦被视作一种实践、一个过程,它涉及意义的给予与获得[4],即意义的生产和流通。文化表征实践一贯强调对现实记号、符号和叙事的分析利用,而正是由于现代社会所拥有的各种文化表征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网络媒介,表征实践者才能把在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各种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通过符号发掘与叙事创新等表征实践进行再生产、再表达和再流通。在本文中,媒介文化表征是指通过媒介实现文化的表征的活动。它把“此时”已经具有文化意义的事物(已经过历史叙事的内容)通过媒介符号的作用“转换”(再符号化)到文化文本之中,从而在符号领域重新产生、创造和流通来自历史生活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观念[1]。如果说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解决的是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的特征和事项“真实”“客观”“恰当”地传承、整理和记录,那么,媒介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则解决的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中医药文化历史叙事内容进行再呈现。

由于一方面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与中华民族认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另一方面,国内外现有研究又普遍缺乏文化表征的测量量表,加之中医药文化表征测量的复杂性和难度,以下将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基于文化循环论模型来分析媒介文化表征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过程和机制。

文化循环是由霍尔等人[6]在研究文化实践于社会生活中是怎样发挥重要作用时提出,其是指文化在生产流通的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规范(Regulation)、表征(Representation)、生产(Production)、消费(Consumption)和认同(Identity),各个阶段和环节间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循环的封闭回路[7]。随后霍尔又用一个索尼随身听的案例展示了文化表征是如何贯穿于这五个环节中的。霍尔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索尼随身听成功利用视觉符号如广告将自身表征为时尚、健康、互动、前卫的物品,努力建立与年轻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共鸣以寻求价值的认同。这一表征实践一方面反映了彼时社会中已经形成的某种亚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也在利用表征的形式来构建或强化这类文化认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媒介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涉及中医药文化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效果产生,根据文化循环模型,这一文化表征实践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同样可能表现在规范、表征、生产、消费和认同五个方面或环节之中(见图2)。

图2 基于文化循环的媒介表征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过程

作为文化表征的方法,历史叙事经由还原式叙事与拟情式叙事呈现中医药历史面貌和情节,形成其文化事实和价值规范(规范阶段);而媒介表征作为文化表征的主要途径或方式,通过各种媒介形式的再符号化处理实现中医药文化历史叙事内容的转化(表征阶段);这种转化再呈现、再生产的是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的中医药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生产阶段),其能与受众共情互动,易于受众接受及理解(消费阶段);在意义与价值被受众解码之后转化为他们的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促成互相间的分享及参与实践,最后实现中医药文化认同(认同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中,受众具有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身份,其解码后的再编码使得中医药文化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尤其是凭借着近年来新媒体以及移动媒介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广泛渗透和活动空间的深度嵌入,代表着中医药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可被轻易嵌入到民众生活实践中,同时人们又能够以媒介为中介力量,通过中医药文化实践创造更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叙事,并最终也会为未来中医药历史文化叙事提供最佳素材[8]。至此即由认同阶段回到规范阶段,完成了中医药文化的媒介表征循环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影响。

3 结语

综上,媒介文化表征通过广义语言符号系统言说或代表中医药文化事实和价值规范,采取系统的信码或符码,生产或增值与这些事实和规范相关,且易于受众接受理解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促进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共鸣互动、流通分享,构建和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在新时代媒介文化表征过程中,如果说通过大众媒介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遵循的是“推式”逻辑下的“历史叙事-媒介表征”路径,展现的是一种“真实-再现”的框架,那么借助新媒体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则遵循的是“推拉结合”逻辑下的“媒介表征-互动分享”路径,呈现的是另一种“再现-参与”的框架。这两个框架最终构成了中医药文化媒介表征实践的全景。在此全景框架下,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应该正确处理历史叙事(概念图)、媒体媒介系统(广义语言系统),以及符码沟通规则(信码或符码)等。其中,历史叙事应同时取道于理性知识立场和共情理解立场,通过还原式叙事与拟情式叙事呈现中医药历史面貌和情节,形成其文化事实和价值规范;媒体媒介系统的应用宜基于媒体融合理念,整合利用多类型媒体媒介,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符码的生产、沟通应在准确分析分层受众的沟通偏好及各种属性基础上,建立一套简洁易懂、生动有效的,并有利于促进互动、分享和传播的规则。

猜你喜欢

媒介符号中医药
学符号,比多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符号的由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