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报道需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2020-05-12

中国记者 2020年4期
关键词:舆论防控疫情

内容提要 做好疫情防治和防控报道及舆论引导,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本文通过大量的报道案例,提出要做好战“疫”报道,除了遵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实效性以外,还需要在速度、态度和温度这三个着力点有效发力,才能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 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正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全国上下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全国新闻媒体积极投身于这场战“疫”中,新闻媒体围绕疫情防控大局,全面深入宣传解读党中央政策精神和决策部署,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生动记录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全面系统科普防疫知识,围绕社会关切解疑释惑,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做好疫情防治和防控报道及舆论引导,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媒体如何有效布局?如何客观真实、理性科学地做好疫情防控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如何凝聚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些都是媒体人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疫情就是战情,做好战“疫”报道,除了遵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实效性以外,还需要在速度、态度和温度这三个着力点有效发力,才能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一、有速度:及时发声,突出解读与思辨

在新闻界,“时效性”一直被视为新闻的生命,即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短,那么新闻价值越高。此次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舆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权威信息,减少恐慌负面情绪,助力树立战“疫”信心。

(一)全面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新冠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报告并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疫情防控阻击战。此时,主流媒体应及时做出反应,精心策划、巧设议题、深入梳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面深刻的宣传解读。新华网作为国家通讯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第一,让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报道“日日见日日新”。比如新华网自正月初一至今,每天推出一篇系列解读报道,《大年初一,习近平对疫情防控作出超强部署》《4天内,习近平3次强调这个重要原则》等多篇原创报道在网上刷屏,总访问量超过3 亿,成为众多媒体转载的重要稿源。第二,除采用文图等传统报道形式外,积极运用H5、短视频、图解等全媒体方式进行传播也是各主流媒体进行权威解读的重要方式。例如,进行H5《金声来习 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和系列图解《必胜!习近平给出“最强攻略”》等产品精炼直观,推出后受到社会广泛赞誉;2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华网第一时间推出重磅微视频《人民战“疫”》,对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国各地各方力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情况进行生动浓缩呈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指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爱民情怀,激发广大民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

(二)多样态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期间,实用、权威、准确的信息不仅是广大民众最需要的,也是击破各种谣言的有力“武器”,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声筒,披露信息、发表意见、传达观点、传递态度,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事件的发展态势,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各类谣言层出不穷,因此,主流媒体应把使命与担当落实在新闻产品中,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外,还可以以移动直播为载体,结合短视频、动漫、MV 等多种产品形态回应社会关切,传递主流舆论声音,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各地落实措施成效、疫情发展动态等权威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解疑释惑、凝聚人心。例如,新华网精心制作的交互数据新闻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可实时可视化动态呈现国家卫健委、各省卫健委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等疫情数据,便于广大民众第一时间获取、随时查询疫情信息。(见图1)央视新闻发起不间断直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同时在“客户端”“央视频”“抖音”“快手”等移动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为用户提供24 小时不间断直击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信息渠道;《战疫情》特别节目,是在武汉设立前方演播室,把一线医护人员、专家学者请进直播间,为观众答疑释惑,对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二、有态度:用理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舆论

一直以来,报道事实、探究真相被视为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多,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如果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不能发出客观、专业、准确的声音,反而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失真或者放大,甚至滋生谣言,不利于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是对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媒体引导舆论能力的大考。因此,面对重大疫情,媒体人要有科学理性、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做好深度解析性报道表明态度,才能正确引导舆论,降低负面影响。

(一)做好评论,突出价值引领

疫情爆发后,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出现一些恐慌心理和消极行为。这时,媒体除了传递权威信息外,还需要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分析事件,提高公众的心理承受力,营造理性进步的正能量环境。因此,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不仅要把握时效,在“深度、调查、评说”的谱系中也要做出有态度、有深度的报道。而新闻评论可以为社会形成理性进步的正能量助力,寻找抗击疫情最前线的点点滴滴,把握其中理性价值,这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媒体力量的必然要求。在疫情发生后,人民网以每天不少于一篇的频率推出人民网评,冷静发声、犀利表达,《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疫情防控万万不可忽视农村》等作品直指舆情关注的焦点、疫情工作的重点,对引导社会舆论、消除错误思潮影响等起到了积极意义。“央视网评”也先后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掷地有声的标题、简短有力的内容,直击热点,直抵人心。《齐心抗“疫”不能嘴上喊“加油”实际“掉链子”》《返京者吃“闭门羹”疫情防控不能“一刀切”》《深夜抢购双黄连,媒体和民众应多品一品!》《喊话湖北红十字会:瓜田李下的这类“失误”不应该!》《疫情防控不容侥幸》等多篇网评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发出了主流媒体的最强音,从不同的角度和生活场景展开理性客观专业的评论,为疫情防治防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

疫情当前,不仅需要防控病毒的蔓延,更需要稳定人心,而“积极情绪的引导”是最好的“稳定剂”。纵观此次媒体的战“疫”报道,出现了不少“建设性新闻”,这不仅为受众带来积极温暖的力量,也是媒体表明自身态度的体现。“建设性新闻”的概念虽兴起于西方,但“建设性”理念一直是我们所秉持的,是媒体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的新闻实践,在以情绪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传播中,“建设性新闻”对舆论引导具有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无论新闻报道的基调还是传者心理状态,都是“积极明亮的”,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在揭露问题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给受众“向上向善”的信念与力量,让受众阅读后都会充满希望和满满的暖意。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消极情绪容易滋生和蔓延,情绪传播更需要“积极情绪”的引导。自疫情发生以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建设性新闻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人民日报制作的《最有烟火味的应援!加油,热干面!》原创海报,以武汉热干面和各地特色美食为载体为武汉加油,其独特的创意和暖心的风格直抵人心,提振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士气,成为紧张疫情中温暖的传播的经典范例。

三、有温度:以“人”为本,用“心”贴近人物和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因此,在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更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学会讲故事、讲情感、讲细节,用“心”贴近人物和生活,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亲和力。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总能看到和听到许多感动人心的画面和声音,这些正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受众关注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的“暖新闻”,传递正能量的新闻实践。面对疫情,做好典型人物宣传与群像塑造,推出有情感、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用温暖故事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是新时代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但以情动人要注意把好“度”,要温情不要煽情,否则过分渲染情绪,会适得其反。

(一)搭建服务性平台,体现人文关怀

搭建平台就是搭建希望。在疫情发生后,主流媒体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报道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搜集和信息供给服务,以应对疫情扩散、医疗咨询及便民服务等信息需求的骤增,让更多精品、优质作品传得更开更广。例如,人民网人民健康建设的“人民好医生”App 推出公益援助信息平台,精准发布疫情相关的救助援助动态信息,为全面对接、高效匹配各类援助资源提供有效渠道。截至2 月7 日,共有73 家单位加入援助联盟,捐助了超过13.89 亿的物资。2月5 日晚,央视网“战‘疫’最前线”心理帮助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主要通过心理公开课、音频微课、公益咨询等方式为广大网友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打好心理基础。目前,已有来自高校、研究所、医院等30 余名专家进驻。

(二)塑造先进典型,发挥正能量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深入挖掘防控一线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大力宣传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担当奉献精神,对于传递信心和力量、凝聚强大精神动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及渠道优势,深入战“疫”最前线,分享点滴感动,通过短视频、H5、漫画、抖音等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铸就温暖力量,传播正能量。例如,自疫情发生以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一线抗疫群英谱》等系列报道,讲述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解放军指战员等奋战在一线的故事,通过一篇篇深入报道、一条条现场视频、一场场现场直播,不仅践行了媒体人在“逆行战‘疫’”中的担当和作为,更是生动展现了基层党员、一线医护人员舍身忘我的精神,这些暖心的故事鼓舞着全民抗“疫”的斗志和士气。

(三)强化防疫知识科普,增强防范意识

在疫情防控时期,积极制作防疫科普产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防疫知识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增强受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是主流媒体履行稳定人心、消除恐慌的社会职能。向受众科普防疫知识,可以通过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宣传科普。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利用权威渠道,通过高密度对话权威疫情防控和科研专家,传播更具有价值的科学防控信息,把医学领域专业的话语圈层打通,用专业声音及时澄清谣言,舒缓社会紧张情绪。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抗击疫情 你一定要做的四件事》《使用过的口罩怎么处理?》等系列科普宣传片和科普宣传海报,不仅在直播中循环播放,更是在全国80 座城市的52 万块数字屏轮流播放,每日曝光量超1亿次,对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