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新冠肺炎舆情分析

2020-05-12

中国记者 2020年4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在埃博拉等流行病防控方面高度警觉、反应快速,本研究拟以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媒体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态势,特别是涉华议题的主要观点,力图为下一步中国对澳传播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舆情概况

(一)报道趋势分析

本研究使用道琼斯旗下的Factiva数据库,选取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时代报(The Age)、澳大利亚信使邮报(The Courier Mail)和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五家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搜索关键词“coronav irus”“outbreak”“pneumonia”“China virus”“ Wuhan virus”,检索时段为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2日,通过人工筛选掉无关报道和去重,5家媒体对新冠病毒报道数量依次为1638、1305、667、619和664篇,合计4893篇。其中涉华报道共计1789篇,占其总报道量的比例为36.5%。

澳大利亚5家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疫情暴发初期、中国疫情高发期、本土疫情高发期。

疫情暴发初期(1月9日至1月21日):1月9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中国爆发可能与非典有关病毒》,报道援引中国媒体称武汉当局说没有人传人现象。这一报道并未引起很大关注。此后,5家媒体的新冠病毒报道始终寥寥,仅有16篇(悉尼先驱晨报2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3篇,澳大利亚信使邮报1篇)。

中国疫情高发期(1月22日至2月29日):1月22日以后澳媒开始集中报道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阶段的周平均报道量是第一阶段的三倍。1月25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发布报道《维州官方证实澳洲出现首例冠状病毒感染者》,维州卫生部门发布消息,一名华裔澳洲男子感染了新冠病例,他在墨尔本的蒙纳士医疗中心接受治疗。澳大利亚出现本土新冠病例的报道逐渐引起重视,但是澳媒报道中并未出现本地疫情防控报道,5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主题主要是从武汉返回的澳大利亚人在圣诞节岛安置问题、新冠病毒严重程度,以及钻石公主号事件,一些专家发表了对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分析。在涉华疫情报道中,澳媒主要从新闻接近性角度出发关注中国疫情对澳大利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包括旅游、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还有一些报道涉及疫情可能造成的中国经济问题、对中国审查制度和信息控制的怀疑,中国的封城状况等,如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病毒突变导致死亡人数增加一倍》(1月23日)介绍了武汉封城后的社会状况及病毒造成的影响,报道《原爆点隔离》(1月24日)描述了武汉开展的抗疫举措。

本土疫情高发期(3 月1 日至今):3月1日澳大利亚西澳州首席卫生官安德鲁·罗伯森宣布,珀斯一名男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死亡,这是澳大利亚出现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3月2日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发布消息,澳大利亚确认首例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病例。自此,澳媒报道重心转向本土疫情的检测防治。报道主题主要为:全球各国疫情的爆发、澳大利亚出现抢购现象、政府呼吁民众冷静、澳各地活动逐渐取消、澳大利亚经济问题、新增新冠病例等,并计划应对未来几周里百万人群感染的危机。这一阶段涉华报道减少,初期质疑中国政府隐瞒信息的报道评论变少,少量涉华报道也有涉及中国疫情导致澳方遭受的经济损失等。3月12日以来,澳大利亚新增确诊病例包括正在该国拍摄影片的著名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夫妇、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彼得·达顿等,从平民到高官,澳大利亚疫情失控的风险已然来临。

(二)报道文本热词分析

本研究使用Antconc词频统计软件对4893篇文章、共计约270万字的文本进行热词频率统计,在筛选掉无意义实词后,得到前200个高频词的名词,这些高频词体现了澳媒报道的主题偏好。

根据表1显示,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疫情报道偏好与经济、政治、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其中market(s)、travel、tourism、bank(s)、investors、economy等词与经济挂钩;ban、morrison、official与政治相关;health、quarantine、epidemic等词和疫情与健康相关;education、students与教育有关。

表1:200 个高频词中的部分词

澳媒疫情报道中涉华报道占比不小,通过词频热词分析和对新闻报道的内容梳理,发现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的关注点依次为:中国疫情、本国经济、本土疫情进展。

二、舆情热点话题

(一)涉华疫情

澳媒对中国疫情的报道集中于中国疫情爆发的中后期,涉华报道倾向总体偏负面。2月17日澳大利亚人报刊发文章《九号娱乐公司因为宣传陷入麻烦》,称九号娱乐公司因在其刊物中转发中国日报夸赞中国抗疫的成功作为,备受澳媒批评。这一文章集中体现了澳媒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澳媒对中国疫情的集中报道在1月22日以后,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中国疫情进展和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作为。涉华报道中有对中国抗疫措施的正面报道,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许多人认为冠状病毒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但是中国政府可能会证明它是错的》(2月27日),澳大利亚信使邮报报道《关注亚洲》(2月28日)均认为吸取SARS教训的中国在此次疫情中采取的措施是及时且有力的,并对中国政府疫情数据的公开透明表示赞许。同时也有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国制度进行批评的负面消息,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质疑中国官方隐瞒疫情信息的分析《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中国报道的冠状病毒中有多少实际上是真实的?》(2月7日);澳大利亚人报文章《共产党人自顾不暇》(1月31日)、《200年前便有民主权利》(2月10日)和《中国的致命掩盖行为必须停止》(2月22日),这些文章将疫情中出现的种种悲剧归咎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批评色彩鲜明。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大流行揭示了中国致命缺陷》(1月28日),弱化中国应对疫情的有力措施,放大环节瑕疵,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国政府进行抨击。

(二)澳大利亚经济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国,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游客和留学生来源国,长期为澳大利亚的两大支柱产业——留学和旅游做出贡献,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在澳媒疫情报道中一目了然。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到本土疫情大爆发之前,澳媒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中国疫情给澳大利亚造成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报刊发文章《领导人联合支持中国》(2月8日)称,澳大利亚的大企业高层计划在疫情过后组团赴华表示支持。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在经济领域讨论的话题大多涉及中国。其一,澳大利亚在中国疫情爆发后不久就对中国发出禁入令,这使得很多中国留学生无法回到澳大利亚,这对澳大利亚高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大学可能会损失20亿学费》(2月7日)对因为禁令造成的学费损失进行了初步评估。其二,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刻影响澳洲的生产出口以及旅游收入问题,澳大利亚人报在《中澳贸易关系因为病毒损失十亿》(1月29日)一文中,称澳大利亚因为病毒将可能损失10亿的交易额,其中涉及龙虾及农产品的出口;该报报道《从农民视角看这次的确比非典严重》(1月29日),较客观地评价了澳大利亚的经济损失。此外,澳媒报道也涉及对本国政府官员的批评,如时代报评论文章《莫里森必须采取行动》(2月22日),严厉批评首相莫里森在森林大火中的无所作为并希望他可以采取行动以解决澳大利亚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

(三)澳本土疫情

澳媒对于新冠肺炎的大量报道是始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之后的,3月以来随着本土出现死亡病例,本土疫情报道量迅速攀升,在报道中可以见到公众的恐慌情绪有所上升。

澳媒对本土疫情的报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首先,在中国疫情高发期,澳媒依据本土专家和医生观点,对病毒的危险性和高传染性出现低估,虽然澳大利亚发布对华旅游禁令,但是本地的防护措施很不到位。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曾发布新闻《冠状病毒医师提醒澳大利亚很可能出现更多病例》(2月1日),提及墨尔本市的彼得·杜赫提感染与免疫研究所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中有了重大突破,成为除中国外全球首个复制出该病毒的实验室。该研究所副主任、病理学家迈克·卡顿称,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医疗设备,足以应对此类病毒爆发事件。虽然它很危险,但不具有埃博拉病毒那样的致命性。此后,没有其他媒体跟进报道。时代报报道《总体没有危险》(2月24日),主要依据澳洲首席卫生专员布兰登·墨菲的判断,认为没有社区传播的风险;澳媒对本土出现的首例病例进行了持续追踪报道,也对政府将从武汉回来的澳洲人集中隔离点定于圣诞节岛一事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一隔离点选址备受争议,时代报的文章《现在我们将成为麻风病人的殖民地》(2月1日)报道了当地民众认为将圣诞节岛作为隔离检疫点将影响旅游业,给该岛带来巨大损失。出现新冠肺炎集体感染事件的钻石公主号,也广受澳媒关注,澳大利亚人报的报道《从海洋巡游到病毒噩梦》(2月6日)对钻石公主号上数千隔离者的状况进行了生动描绘。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疫情高发期,澳媒报道中“黄祸论”借尸还魂,把公众的恐慌心理嫁接到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澳大利亚的亚裔尤其是中国人因为病毒遭到不公正待遇,尽管澳大利亚官方表示反对这种“恐华”行为,但是通过澳媒报道依然能看出种族歧视情绪在澳大利亚的蔓延,如澳大利亚信使邮报的文章《中国人乞求冷静一下》(1月30日)、《种族主义者拒绝亚洲医护人员服务》(2月27日),时代报刊发报道《大流行性的恐慌带有种族主义元素》(1月31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华人社区因为冠状病毒恐慌被排斥》(2月5日)等等,从华人的种种遭遇映射着白人种族歧视的丑恶,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文化包容和平等价值观,在灾难面前被践踏于地。

其次,在疫情出现全球传播后,澳媒疫情报道主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社区病毒传播难以遏制,澳大利亚官方承认疫情发展迅速。3月6日澳大利亚人报刊发文章《保持冷静做个咖喱》,援引卫生专员墨菲发布的信息“几百万人在几周内被感染”;3月7日该报报道《郊区潜伏致命疾病》,宣告澳大利亚郊区也不再安全。二是入境管制措施实施后发生的抢购事件。3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信使邮报报道《大抢购导致医药供给不足》。抢购事件产生连锁反应,3月7日澳大利亚人报文章《即将到来的不景气写在了厕纸上》,报道澳大利亚人掀起了囤货狂潮,一时间厕纸也成了最抢手的商品之一。针对抢购事件,3月11日信使邮报刊发文章《惊慌失措时国家集体下线的标志》,对囤货抢购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三是加强本地防控,密切关注疫情高峰的来临。随着世界各国疫情的爆发,澳大利亚的恐慌情绪被大幅点燃,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也逐步展开,对民众的疫情科普内容也多了起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官网在显著位置设置了冠状病毒板块,十分醒目。四是积极报道全球抗疫进展。3月6日信使邮报刊发文章《世界必须联合起来一致抗疫》,表达了对疫情的重视以及对国际伙伴的需求;3月10日澳大利亚人报刊发报道《澳大利亚医学协会主席称:对新冠病毒的意大利式封国可能也是澳大利亚的选择》,澳医学协会西澳分会主席安德鲁·米勒认为,迄今为止,只有中国成功遏制住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三、舆情特点及应对

基于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声音一直被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淹没。鉴于这种现实,下一步中国应结合疫情发展的变化,适时对澳开展传播。

一是在澳大利亚本土疫情爆发期,通过外交渠道和媒体渠道主动向澳大利亚伸出合作之手,向澳大利亚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物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支持中澳科技工作者合作攻关,研制新冠疫苗;暂时将澳媒前期的“黄祸论”和“恐华”行为搁置,呼吁在澳华人团结一致,支持政府抗疫。

二是在澳大利亚本土疫情结束后,应对西方媒体“大喇叭”的首要策略是在“对的地方说更多”,让中国声音先走。加强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客观报道中国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时间和做出的积极贡献;针对“九号娱乐公司事件”等类似个案,旗帜鲜明地抨击文明社会中的种族主义和排华行为,树立不可侵犯的中国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为什么澳大利亚人不爱吃辣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好大一幅画
An Aussie takes a dive
澳大利亚:机密文件进了二手店
Australians Enjoy Life 享受生活的澳大利亚人
澳联储降息至1.75%破历史新低
在澳大利亚骑行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