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亲子预学的微课应用

2020-05-11李理新

考试周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家长教师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资源,在幼儿园家园联动中应用较多。基于亲子预学的微课应用,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是一种强调先学后教的教育方法。本文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谈谈教师如何将微课应用于亲子预学,落实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发展;以及家长在亲子预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实现高质量的学习陪伴。最后从三个方面正面认识微课应用的缺陷,做到“慎用、精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亲子预学;教师;家长

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资源,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现在的幼儿园家长大多是80、90后一族,这一代年轻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潜移默化的习惯让他们更愿意接受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手机端的班级微信群、小程序、App等操作,已经成为家园交流促进亲子学习发展的主要渠道。

基于亲子预学的微课应用,正是一种强调先学后教的教育方法。親子预学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态。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进行翻转:上课前,老师以微课的方式推送学习任务,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而老师则充当在集体教学中解答问题的角色。本文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在亲子预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微课,更好地以幼儿为主体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教与学,从而让集体教学活动更有效,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一、 教师将微课应用于亲子预学,落实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发展

(一)提前收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形成学情分析有助于“以学定教”

幼儿园微课时间一般为3~10分钟不等,有目标说明、玩法介绍、材料准备、过程演示、难点讲解、问题互动等版块,可以完整观看、局部回看、暂停播放与问题回应。当亲子预学后开展相关的操作,一定会呈现不同的状况,或是探索不成功,或是对某个步骤不理解等等。于是,家长就会将问题发送到班级群里或私发给老师进行询问交流。老师浏览班级群里的反馈之后,可以对本班幼儿的共性问题进行情况汇总和学情分析,其问题指向的经验水平、难点理解、规则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则是教师在设计接下来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参照,直接扣紧“教什么、如何教”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米勒《拾穗者》”,在微课学习中教师通过介绍画家米勒,提出“画面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画上的三个农妇在干什么?你在画上还看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发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自主欣赏,家长原始记录幼儿欣赏作品后对问题的回答,并将记录发送给老师。教师能获取每个幼儿对名画欣赏理解的回答,从中进行分析提炼,将相同的关注、不同的发现、个性的疑惑进行分组,这些原始的“与名画对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以学定教。

(二)直接抓住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梳理,活动环节简化聚焦有助于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基于互联网的微课亲子预学,激发了家长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集体教学更加自主、开放。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先学后教,才会让教具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具有有效性。

“关于制作‘降落伞,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你来给大家讲一讲”。

一个大班的科学活动《降落伞》中,老师提前推荐微课《学做‘降落伞》,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预学所研究的“降落伞”,如何用塑料袋和绳子配合制作,从班级微信群发送的视频来看,反映出有成功的作品,也有失败的体验。基于幼儿在亲子预学自主探究的初次体验,集体教学的30分钟内,教师以“如何选择合适的垂挂物”和“如何捆绑固定垂挂物?”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让成功制作的幼儿给予经验分享,对比观察几种不同垂挂物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不一样,针对关键技术的捆绑方法做两次示范演示,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教师更多的是抛接问题引发幼儿的批判性思考,体现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和谐统一。

基于微课应用的亲子预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为引入新知识而创设的问题情景,这一类的常规教学方式下的环节,就很大程度上省略或简化了。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给幼儿一种学习的方法支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作为教师,也要思考:怎样的内容适合使用微课进行亲子预学?预学的量的程度如何把握?哪些可以提前了解和思考?哪些作为教学聚焦?

(三)提前掌握个性问题,针对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和问题互动,有助于个性化指导的落实

因为有了微课学习,幼儿与家长的提前体验使将要接受的教学信息清晰明确,也同时暴露出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我们常说,集体教学中应该实现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获得提升,但30分钟的课时对于全班35位幼儿来说,即要开展新内容的讲解剖析,又要做到关顾个别,在时间和个体指导的密度上确实不大现实。而亲子预学提前生成的问题恰恰就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个性化指导的最好抓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个体出现的问题进行基于个体学情的活动计划预设:操作材料如何体现分层?任务设置如何体现难易不同?这些层次性的体现就是以亲子预学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幼儿的疑问为个别化指导的起点,遵循个性需求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学习,才能把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的碰撞与对话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中不断引入深入。集体教学的现场才会真正做到教师对每个幼儿“心中有数”,不断地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驱动,促进幼儿主动思考获得成就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不同层次思维水平的幼儿均得到不同的收获。

二、 家长在亲子预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实现高质量的学习陪伴

对于3~6岁幼儿而言,不能独立完成微课的学习,需要家长陪同完成。如何做到合适、有效而高质量的学习陪伴呢?

(一)陪学角色的定位

家长在陪学中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成效。家长不妨扮演两个“角色”,一种是“装傻型”的,时不时地提问题“装不懂”,刺激孩子在观看微课时的思考,让孩子体验理解并能告知给成人的成就感,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孩子对内容的理解情况;一种是“自言自语型”的,对其中一些关键的地方“自言自语”一番,以自然平等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切莫责备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亲子共同观看微课之外,也可以根据微课内容或幼儿情况,由家长独自进行微课学习,之后再由家长以玩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体验内容。如果是配合集体教学活动的亲子预学,家长只要让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基本流程有个熟悉,最重要的是发现幼儿的问题和需要,家长不用刻意反复地说明或者教授,只要把幼儿初次体验的最真实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如果是用于家庭任务的微课学习,则需要家长以完整观看——体验探索——要点回看的方式,根据幼儿自身的需要来决定微课观看的次数和方式,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二)材料准备的变通

家长在准备微课中涉及的材料和场景的需求时,不一定要一模一样。可以变通取材,利用家中已有的材料进行“替代”,将家中的锅碗瓢盆、纸盒纸片、棉签吸管……变身成为可操作互动的材料,以达到观后学习体验的目的。如果不能相似替代,让孩子参与“材料的收集”本身也是一个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契机,其中伴随着对材料相近程度的对比观察、对替代材料是否可行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原计划的可行性调整,这种在行动中的思考和执行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改变材料的过程中也会生成不一样的目标发展,家长要敏锐捕捉其相关的发展价值,在亲子共学中引发新的学习契机。家庭中不乏许多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在后期开展的学习或自主游戏中仍可以反复使用,因此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收纳也是游戏准备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三)微课慢学的举一反三

不同水平的幼儿在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上都有所不同,亲子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应用应围绕“幼儿个体的水平和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家长可以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将微课内容进行二次设计,根据幼儿的情况开展第二次、第三次活动,或针对其中的某一点再次进行探索尝试,给学得“慢”的幼儿多次机会,逐步掌握微课的要点。或者使用不同的材料再次体验一次,从不同的操作指向同一个目标,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发展。

在微课应用的過程,幼儿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家长成为幕后的指导者和共学者。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去挖掘哪些内容是适合以微课预学的方式推荐给家长,除了教师自拍自制微课之外,也要学会从公共资源平台上收集优秀、现成的幼儿园微课资源,从中筛选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应用。但是,对于3~6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周围生动的环境探索和材料互动仍然是非常好的学习渠道,微课在学习中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并不是十全十美,特别对于幼儿的视力保护,也要同时关注。我们要正确认识微课的缺陷和不足,合理地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添彩,为家园共育助力。

其一,亲子共学、师幼的教学互动等是一种多元且复杂的行为,带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情境性、联动性,教师或家长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这是一种智慧的教学行为,仅依靠微课教学是无法达到学习目的的。

其二,以视频讲解作为面授方式仅是为了辅助一对多人的教学密度的补充,但缺乏现成教学应有的生成性、即时反馈性。微课只能作为一种单向的学习手段,家长教育理念和水平的不同使得亲子共学取代不了师幼教学互动的作用。

其三,微课的亲子预学只是现场教学之前的经验铺垫和辅助手段,它代替不了真实直接的现场教学的经验获取。微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体现,而只是学习的开始。真正的教学智慧只能在面对面互动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不断碰撞、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因此,微课作为亲子在家庭开展课外学习的一种资源,就要做到“慎用、精用”。充分利用其为集体教学前期准备的优点,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应用的微课,结合家长的使用,不仅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发动机,更是教学以生为本的助推器。让幼儿的学习在家长高质量陪伴的参与下因微课的存在而更加精彩,集体教学质量因微课的应用而更加有效。

作者简介:

李理新,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本文系2018年度宁德市小学幼儿园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微课与幼儿园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NJYKT2018-122)。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家长教师
最美教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如何说课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