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2020-05-11黄永斌

中国德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青少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持社会有序运行、凝聚社会共识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基本共识。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实效的问题,如脱离实际,过于活动化和娱乐化,过于形式化和抽象化等。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就必须在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分析影响实效的原因,进一步优化推进策略。

一、原因分析

下面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原因。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新媒介的兴起使不良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影响。”[1]当前,随着无边界的新媒体的发展,西方文化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快速传播,深刻且持久地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并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有些媒体也推波助澜,不加选择地传播西方文化,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成了年轻一代的选项。西方文化的冲击,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二)长效机制的缺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非一日之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现实中的一些学校,未能考虑到它的重要意义和长远价值,未能认识到这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没有看清楚这是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方向性问题,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当作一个短期的学习任务或临时的活动来看待。“社会蓝图与现实感知存在着落差,长远目标与当下诉求不吻合。”[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有个长期的教育规划,明确实施方案、考核和评价机制,以推动这项工作不但要长期抓,而且要抓好。长效机制的缺位,也使得一些地方的各教育主体用力不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甚至出现轰轰烈烈的开始、热热闹闹的进行、冷冷清清的结束的局面。

(三)接受性的忽略

在众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或教育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都过分强调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载体,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接受性,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受教育者接受并践行,而常见的功利化、知识化和规训化的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视而不见,更多考虑的是施教者的教育目标,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接受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性的忽略,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性、知识性、趣味性等需求被忽略,这样势必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不高。

二、策略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直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探索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媒介化

信息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处于互联网的“下半场”,愈发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已经须臾离不开互联网大环境。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实现“媒介化”,依托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化。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移动网络平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网络的全覆盖。其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图像化、映像化。可以制作可视化、可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片、视频,把语言和文字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媒介实现图像化和映像化教育。这样,才能以青少年便于接受的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动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青少年的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就必须使其生动化。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通过讲故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化,可以引起受众共鸣,使其深受教育。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把国学的博大精深和优美意境通过故事讲出来,使年轻一代重新发现国学的价值,从而激起其向善向美之心。其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要想方设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所喜爱的文学读物、电视剧、电影等作品当中去。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文艺作品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当通俗文学作品、生动活泼的卡通漫画、扣人心弦的影视作品向青少年形象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地化

新时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因势而新,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彰显其意义,更具有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地化”,就是要就地取材,就近取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当地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人物(如改革先锋、时代楷模、道德人物等)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素材的“在地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青少年生活的地域场景下,更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共鸣。比如,本地道德模范现身说法,更容易使青少年受到感染,认同核心价值观;本地科学家默默无闻奉献一生的生动事迹,更能激发青少年上进心,践行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复行为和有效规范,就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教育要为人的生活而着想,为创造人的美好生活和构建有序社会而努力。在生活世界的特定情境中,生活是价值观外化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生活,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以及全社会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精神纽带,成为当前及今后社会的共同价值。首先,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可借助流行的新技术手段,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其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需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支撑,必须推进教育的生活化,在持续性上下功夫,不能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长期努力。只有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才能使其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铭彬.再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5):194-196.

[2]倪邦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3-1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黄永斌,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