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2020-05-11何宽

知识文库 2020年5期
关键词:聋儿律动发育

何宽

近些年,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残疾人却很难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已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其中聋儿占比相当大,如何帮助他们尽可能的恢复健康,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些年,国内开始研究音乐教育对聋儿的康复作用,但相关的论文与实践研究较少,本文对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音乐是全人类精神的财富,也是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教学组成,因为不断革新的教育理念与迭代进步的技术手段,音乐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愈发获得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聋儿并不等同于听不到任何声音,大部分聋儿都有残存的听力,这就为音乐治疗提供了更大的运用价值。通过音乐训练,可以补偿聋儿的残存听力,还能帮助聋儿在听力残缺的情况下克服语言与心理障碍。

1 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应用

科技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着医学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众多生活辅助器械,让残疾人能够尽可能的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大部分聋儿都能够恢复不同程度的听力,让聋儿能够以更接近正常人的起点进行各项康复训练。对聋儿进行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是帮助聋儿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包含音乐、歌唱、灯光、震动、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视觉、触觉与听觉的结合,帮助聋儿感受和体会音乐;通过音乐帮助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让聋儿的心理能够尽量健康发育成长。

由于自身听力的缺失,聋儿在语言学习、身心发育、融入社会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障碍。在进行语言练习时,由于听力的缺失,聋儿对自己的发音、音调、语速、音量得不到明确的认知,很容易出现说话语速过快、音量过高、吐字不清等现象。残疾对于聋儿不仅仅是听力与表达能力两方面的影响,还有心理方面的影响。聋儿通常是被迫认识到自身的缺陷的,这就容易使聋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聋儿的身体发育,最终使得聋儿身心发育愈加残缺。在聋儿的幼儿阶段就对其进行音乐律动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教师能够通过音乐律动教学帮助聋儿进行发声训练,通过音乐引导聋儿的心理,以音乐活动为跳板,减轻聋儿的社交恐惧心理,让聋儿的生理与心理能够得以恢复与健康发育。

2 有助于聋儿克服发声障碍

对聋儿进行音乐律动教学有助于聋儿克服发声障碍,培养聋儿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是聋儿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指帮助聋儿进行语言听与说的康复训练,帮助聋儿学习口语表达,并促进聋儿听力最大程度恢复。在进行语言训练时,除去听力较差这一方面外,聋儿的发声原理与普通人别无二致,都是以声带振动发声。但由于聋儿很难对自己发出的声音形成反馈,因此聋儿的发声训练会比普通幼儿遇到更多的困难。

聋儿本身难以良好的运用气息配合发声,以至于发音、节奏都异于常人。面对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音乐律动教学中配合使用歌唱训练技巧中的呼吸方法,以特殊形式帮助聋儿学会运用气息配合发声。首先教师需要教导聋儿进行良好的呼吸方法,即闻花式呼吸法。教师准备具备香气的物品或者花朵,引导聋儿放松肩部与颈部的肌肉并微挺胸膛,让聋儿在身心放松的状态深吸“花香”,体验肺部充满空气的感觉。随后引导聋儿在这种状态下发声,通过多次练习,帮助聋儿学会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做到气息平稳,发音持久。

除去气息这一难题,聋儿在发声训练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音量与音调的不稳定。聋儿无法对自己的音量与音调做出反应,对声带震动的幅度和强度的感知也并不足以帮助聋儿进行自我调整。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使用一些音乐软件以视觉的形式帮助聋儿进行调整并养成习惯。在训练中,教师教导聋儿建立音乐软件、声带震动和说话音调、音量之间的联系,在练习中帮助聋儿寻找最为合适的说话音调与音量,并通过合适的音乐律动训练帮助聋儿养成习惯。

当聋儿能够发出合适的声音时,还会遇见语速上的问题,语速快慢都会从发音、表义等方面对语言表达造成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帮助聋儿体会音乐在表达情感时的节奏,并引导聋儿将音乐的节奏感移植到语言表达中,让聋儿在语言表达时更够更加清晰与连贯。

3 有助于聋儿身心健康发育

聋儿的身心发育比普通儿童更加困难,由于听力上的差异,聋儿难以通过声音来理解事物,也就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快速的掌握语言能力。普通儿童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来收集信息,用语言进行交流、社交活动;聋儿只有视觉一种收集信息的方式,手语虽然也能交流,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两者间难以交流,学习生活自然也就割裂开,甚至有部分兒童或成人对聋儿会有排斥感和恐惧感,这些状况很容易使聋儿的身心发育病态化。据学者研究,聋儿在生理结构上与普通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聋儿的精神状态容易引起身体状态的变化,心理较为压抑的聋儿身体发育更加迟缓,并可能会出现一些功能性障碍。

音乐律动教学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歌唱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聋儿体会生活的美好,用音乐促进聋儿身心健康发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能力对聋儿的音乐律动教学进行更大的投入。现阶段的音乐律动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大部分律动教室都拥有灯光系统、多媒体、钢琴、鼓、木质地板等教学所需事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听觉上的音乐转化为视觉、触觉上的内容,将抽象的音乐内容形象化,通过灯光、动画、舞蹈、乐器震动、地板震动等方式展现给聋儿,让聋儿通过这些方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引导聋儿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铃儿响叮当》为例,这是一首节奏较为简单且曲风欢快的西方节日歌曲,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灯光系统营造节日的氛围,通过敲鼓或者踏地板的形式将歌曲的节奏教给聋儿,让一些聋儿敲鼓伴奏,另一些聋儿编队模仿圣诞风俗进行舞蹈。这个内容丰富、有趣的活动,有益于锻炼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助于化解聋儿内心中由于缺陷产生的负面情绪。聋儿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让身心得以健康发育。

4 有助于聋儿融入社会

在实际生活中,聋儿之所以难以融入社会不仅是因为听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更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一些聋儿由于成长环境、过程等因素,容易出现暴躁、失落等负面情绪,导致普通人更加抵触聋儿。对聋儿进行音乐律动康复训练有助于聋儿融入社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音乐向聋儿展示生活的美好,消解聋儿的负面情绪,改善聋儿的心理状态;通过歌唱训练最大程度的恢复聋儿的残存听力,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舞蹈及各种音乐的配合让聋儿身体动作更加协调,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意志,让他们学会交往的技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聋儿的康复过程中音乐律动教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律动教学中歌唱、舞蹈等众多环节,聋儿可以掌握足够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美好的音乐能够促进聋儿身心健康发育。通过音乐律动教学和辅助器械,聋儿完全可以成长为“健康”的公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聋儿律动发育
和谐律动
动静之间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律动之美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谈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之法
携手聋儿 奉献爱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再寻绿野仙踪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