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粉丝”一词

2020-05-11高儒春

知识文库 2020年5期
关键词:粉丝构词流行语

高儒春

社会语言学中有很多语言变体,网络语言就是其中一种变体。而网络流行语 “粉丝”一词因为各种原因而诞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从诞生使用开始,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宣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充实了汉语言的新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粉丝”一词也因为一般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及构词选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衍生出来了像“黑粉”、“圈粉”、“路转粉”等新词。本文意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求“粉丝”一词的形成原因,借此从不同角度理解网络流行语发展的顽强生命力。

1 引言

在全球互联网普及环境下,网络“粉丝”群体的兴起与壮大为粉丝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和视角,现在社交网络上大量充斥着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粉丝”在进行交流时逐渐产生了一些只有“粉丝”才懂的词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说,可以把这种“粉丝”用语语称之为属于他们群体的“行话”,若不是“粉丝”或者关注互联网最新实事的网友,很难正确理解这些词汇的表达含义。这些网络用语不但得到了社交媒体的认同,连正规词典也有了它们的安身立命之处,例如:“粉丝”这些词在慢慢的发展中又开始不断衍生出来了新的词。有一部分还被主流媒体乃至官方媒体接纳,称为大众熟知的网络流行词,如2018年网络流行语“锦鲤”、“真香”、“PK”等。

2 “粉丝”所谓何物

粉丝与“粉丝”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在书写上相同,发音上相同,词性相同,在日常生活中间很普遍。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食物的名称,后者是一类人的总称;粉丝一词早就存在于汉语中,“粉丝”一词是外来借用词,屬于外来词。“而据第3版《新华大字典》:“粉”本是形声字,“米”为形旁,“分”为声旁。开始用于指女子化妆用的细粉,而“丝”则是由蚕丝引申出来,,指纤细如丝的东西,有极小、细微之意。后“粉”“丝”被引申合指一种用淀粉制成的食品:粉丝。”但“粉丝”作为网络流行语是由英语单词“fans”音译而来,与汉语中原先存在的“粉丝”是一对同形异义词,“粉丝”现在特指的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性组织的总称。例如:NBA粉(钟爱篮球运动的爱好者),僵尸粉(关注过自己所爱名人或明星后再没有任何动静的人)。

“粉丝”一词出现就吸引了许多关注,《新周刊》也以“粉丝”现象为题,大篇幅地进行研究探讨。就拿“粉丝”的音译规则来说,是由英语词汇是“fans”一词音译过来,为什么不译作“粉”而译作“粉丝”是因为英语词“fans”中“fan”是词根,指一个粉丝,“-s”是复数后缀。为了与汉语表达习惯符合,因此将“fans”一词音译作了英语单词的复数形式----“粉丝”。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也对此做出他的见解,他说:“把fans译成‘粉丝,这个名字取得好。如只译作‘粉,可能有歧义, 不好;加上‘丝,体现了有一群人,很贴切。倘若只有四五十人, 那就不成为‘粉丝。‘粉丝却必须是多数。而‘粉丝主要是崇拜,或者说是狂热的崇拜。其特征是:着迷,冲动,不理智,甚至有点歇斯底里。这样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某个年龄段的人群中,是社会活跃开放的一种表现,不要去苛求。有些事情,‘附庸风雅一下也是需要的。”

3 “粉丝”流行的原因

3.1 外因

3.1.1 多元开放的社会背景

我国自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汉语也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汉语桥、孔子学院等遍及全世界,汉语被越来越多人使用。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借词、外来语等也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开阔的社会环境人们形成了宽容的文化心态,网络时代权威话语权被部分下放。越来越多人能够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3.1.2 社交网络平台的蓬勃发展

“粉丝”们通过加入具有相同爱好的“粉丝圈”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群体性生产“粉丝”文化和“自我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到参与自我构建文化的快感。据CNNIC报告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并且手机网民达到38.17亿,我国网民主要以青、中青年群体为主,并持续向高年龄人群渗透,同时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这个群体主要占据了我国网民的一半以上。”在这个互联网遍布全球每一个国家的时代,及时网络不仅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发达的网络打破了以往由主流媒体“把控”社会舆论走向的局面:人们通过网络发声,粉丝圈集聚和圈层之间信息扩散,让信息得以最大化的共享。

3.2 内因

3.2.1 热词与社会文化的交织

网络热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粉丝”一词便是社会语言的一个语言变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语言是记录社会文化的活化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当下社会文化创新、多元化的反映。“粉丝”一词是在当下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外来文化的引入,社会文化创新、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可以说“粉丝”衍生出的“互粉”、“求粉”、“掉粉”、“钢丝”、“萤火虫”等网络语言,代表了当下一个时代。我们且不论“粉丝”一词的未来发展如何,但当我们回过头,会发现以“粉丝”为中心衍生的词汇确实可以代表一个多元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时代。

3.2.2 汉语的包容性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汉语词也被翻译(音译、意译)进入英语词汇,比如:Tuhao (土豪),Damn(大妈),Tofu(豆腐),Kongfu(功夫),Taichi(太极拳)等。同样,在汉语中从外来语借词的现象也很明显,例如:Fans(粉丝), Sofa(沙发),Soda(苏打),Lemon(柠檬)等等。中西方词汇互借的现象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的多元性和各自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中文的包容性满足了网络上许多人求新、求异的心理,“粉丝”借由“Fans”音译入中国,在选词上与原有仅表食物的粉丝同音同形,让许多人广为接受,并被官方媒体收录,这都汉语包容性的体现。

除此之外,在语用这方面,“粉丝”等网络用语这一特定符号系统的机制就在于它仍旧是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是以民族语言的思维为基础而创制的。粉丝在交际中始终要使用现代汉语,也就是说“粉丝”网络用语无法孤立存在,只有基于现代汉语这个母语本体,包括汉语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言语规则,才能实现粉丝网络用语的使用价值。

3.2.3 “粉丝”符合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征

网络热词、新词简短、易懂、易记是因为其经济性、排他性、形象性等特点。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征符合了现代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受其构词特征及汉语词汇的表达特点的影响,双音节式的“粉丝”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使用习惯,能很好地适应和“粉丝”相关联的新流行词汇的构词指称、衍生,例如:“圈粉”、“粉丝文化”,“原丝”等。可以说,“粉丝”催生的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等是因为网络流行语的形象性、经济性、谐音性,缩略性等特征发展而来的。

4 结语

以“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是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也是一种新生事物。总体来说以“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是社会进步、语言丰富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其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创新了语言表达方式和构词结构。但是同时也应该思考这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粉”、“丝”具有超强搭配能力,它会衍生出许多新词。由“粉”构成的词偏向非主流文化的娱乐性,由“丝” 衍生的新词,像“屌丝”等带“丝”后缀的词语带有下流、低俗的含义。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大众是不是应该对其进行约束,以促进汉语的纯洁性发展?

总之,网络流行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非正能量的现象,网上出现了许多靠低俗、色情来博得大众关注的词语。虽然我们一般认为“语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自净能力”这种自净能力在在网络用语上会显得尤其慢,因此,政府和网络相关部门应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一些有意义净化工作。同时也应该鼓励以“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多多丰富现代汉语的积极文化内涵,尽量避免那些消极的网络词语被“粉丝”大量传播,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粉丝构词流行语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走出围城路途遥 与时俱进效率高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