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心肌梗死PCI治疗中的应用

2020-05-11张丽华王立君秦利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硝普钠心肌梗死血流

杜 超,张丽华,江 平,王立君,卢 炜,秦利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常见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导致的急性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起病急骤,严重威胁病人生命[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急、重类型,病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发病后早期实施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是救治此类病人的首选方案[2-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可短时间内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病人生命[4]。但有报道称,AMI病人 PCI术后有5%~50%病人可出现心肌无复流现象,影响治疗效果[5]。本研究为观察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STEMI病人治疗中的作用及对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并行PCI治疗时发生无复流的STEMI病人,在发生无复流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观察其对无复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急诊PCI时发生无复流的STEMI病人80例,入选病人诊断符合2001年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6],均以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压榨性疼痛来院就诊,病人主诉疼痛向下颌、颈部、左上臂、背或肩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无法完全缓解;心电图检查显示有≥2个相邻 ST段抬高的情况,R波降低,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实验室检查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动态升高,并高于正常范围。在PCI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 级,且无内膜撕裂、夹层、血栓栓塞等机械性梗阻。排除严重高血压未有效控制、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脑血管意外史、活动性内脏出血及曾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重建术或移植术病人,治疗前均向病人家属讲明治疗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梗死血管分布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PCI治疗,术前常规给予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及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 口服;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置入鞘管,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明确闭塞血管后,置入指引导管,导引导丝通过病变,经球囊预扩张,并植入支架,支架选择:长度为病变节段的1.3倍,直径为血管直径的1.0~1.1倍,释放支架压力为10~18 kPa;之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向冠状动脉远端注射相应药物。观察组病人注入硝普钠50~200 μg,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100~200 μg,注药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定靶血管 TIMI 血流分级。PCI术后两组均给予替罗非班0.075~0.150g/(kg·min) 输注,持续36 h,并予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术后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给药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靶血管 TIMI 血流分级。3级:病变血管处血流速与近端流速一致,造影剂远端血管可迅速显影;2级:病变血管可见造影剂通过,远端血管可显影;1级:病变血管仅可通过少量造影剂,远端血管显影不充分;0级: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未见造影剂通过且无血流灌注。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PCI术后7 d、30 d、60 d两组病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情况。于PCI术前、术后1周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TIMI分级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IMI分级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TIMI分级比较 单位:例(%)

注:χ2=6.2750,P=0.0122。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PCI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 LVESD(mm) 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60 d LVEDD(mm) 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60 d LVEF(%) 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60 d观察组4033.2±5.432.1±4.232.1±4.043.0±4.943.1±5.045.3±6.253.6±10.755.8±9.656.9±10.4对照组4037.1±4.338.4±4.539.5±4.750.4±4.952.5±4.750.7±5.851.1±10.552.4±9.651.3±10.0t值-1.5560-3.4425-3.9063-1.2204-1.0059-4.19211.31142.97623.2221P 0.5560 0.0325 0.0299 0.1999 0.0904 0.02340.22400.04220.0390

2.3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两组PCI术前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s) 单位:ng/L

与本组术前比较,①P<0.05。

2.4 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 术后2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

3 讨 论

STEMI是心血管科临床上最危急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等习惯的变化,其发病呈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7]。而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环节是挽救濒死心肌[8]。有研究表明,STEMI再灌注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1 h以内,在此时间内达到有效的再灌注,所挽救的心肌数量和生命数量是最多的[9-11]。PCI是救治STEMI病人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使STEMI病人病死率至少降低 25%以上,但是有部分STEMI病人PCI后会出现心肌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了PCI近期和远期预后[11-14]。

PCI能够恢复STEMI病人闭塞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使心肌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缺血再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细胞,改善病人预后[15]。有报道称,PCI治疗后即使罪犯血管前向血流恢复为TIMI 3级,但仍有部分病人会发生再灌注不良,影响远期疗效[16-17]。而PCI术后导致心肌组织再灌注不良发生的主要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8],①冠状动脉微栓塞: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及聚集,会对心脏微循环血流造成影响,且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亦会导致冠状动脉管壁发生损伤,并进一步诱导斑块不稳定,致使微栓子脱落,直接造成微循环的再灌注障碍;②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血栓破裂可释放缩血管因子,引起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且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兴奋心脏交感神经,诱发微动脉的弥漫性痉挛发生;③冠状动脉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聚集阻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进而导致心肌组织再灌注不良;④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破坏:在AMI发生后,在电镜下观察病变区毛细血管可见到明显的血管内皮损害,而在此时引起的无复流现象,使用药物治疗往往无反应。以上几点因素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加重AMI时的心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无复流现象发生[19]。硝普钠是速效血管扩张剂,能促进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恢复,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20]。有研究表明,硝普钠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21]。另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产生更持久的冠状动脉充血效应[22],因此,认为此法对PCI后无复流的预防具有一定效果。基于此判断,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PCI术中支架置入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注入硝普钠治疗,术后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可有效改善STEMI病人PCI后无复流现象。

有研究表明,硝普钠经冠状动脉微导管进入冠状动脉,进入血浆后,可释放一氧化氮,在血管内形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的缓激肽,进而发挥血管扩张作用,使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舒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此改变有利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心肌组织再灌注及心功能的改善[2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亦证实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可显著改善STEMI 病人心功能,利于病人预后。另外,观察组PCI术后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表明PCI术中行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可促进STEMI病人冠状动脉复流恢复及心功能改善,且能降低无复流现象,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可有效逆转STEMI病人PCI术治疗过程中无复流,改善病人微循环状态,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硝普钠心肌梗死血流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中的疗效观察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