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2020-05-11李承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通络脑组织证候

李 浪,李承芬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高的特点[1],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加,社会老龄化的加剧,ACI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2]。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有指南提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手段,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3];同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脑梗死病人继发损害关系密切[4],降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也成为当前研究重点。本研究运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脑病科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I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6~70(63.7±3.6)岁;发病时间1.5~48.0(11.6±3.5)h;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11例。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7~70(62.8±4.1)岁;发病时间2.0~47.0(10.7±4.1)h;合并高血压25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诊断标准[1]制定。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5]和《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6]制定,辨证属风痰瘀阻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病辨证标准;②第1次发病或既往仅有1次发病且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③年龄45~70岁;④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未进行溶栓治疗;⑤所有纳入病人均自愿参加且签订相关同意文书。

1.3.2 排除标准 ①近1个月来有服用调脂、抗血小板药物者;②合并其他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③既往脑卒中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或其他疾病影响肢体活动,影响相关量表评分者;④因其他各种原因难以完成系统化治疗,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指南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治疗,同时根据病人并发症不同,给予降压、调控血糖、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有需要者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组方:胆南星6 g,天竺黄12 g,半夏9 g,白术15 g,茯苓15 g,香附12 g,天麻15 g,酒大黄6 g,丹参15 g,桃仁9 g,红花9 g。在我院药房以煎药机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②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 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③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水平。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相关标准。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低幅度>75%,其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低幅度>30%且≤75%,其相关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低幅度<30%,其相关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FMA、BI、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FMA、BI、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BI、FMA、NIHS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2.4 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详见表4。

项目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治疗组4014.59±2.177.11±1.12①②对照组4014.25±1.639.85±1.30①TNF-α(ng/L)治疗组4029.39±3.2314.49±2.52①②对照组4028.74±3.4620.43±2.98① IL-6(ng/L)治疗组4079.37±9.5854.89±6.57①②对照组4077.69±10.0165.03±7.75①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3 讨 论

ACI是指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局限性坏死,进而引起某些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常见疾病,归于中医学中风病范围。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分类相当繁杂,包括内风、外风、血瘀、痰浊、邪热、阴虚等[7],由于“风”“痰”“瘀”三要素既可为中风病之病因,又是本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故中风病以风痰瘀阻证为最常见证型[8],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故予以化痰祛瘀汤。

化痰祛瘀汤中,半夏、白术起健脾、化痰、燥湿之效,为君药。茯苓健脾且能利湿,脾健则生痰无源;胆南星与天竺黄能清热化痰;香附理气疏肝,同时体现了“治痰先治气”思想;四者共为臣药。天麻平肝熄风,丹参、桃仁、红花三药均能活血、化瘀、通络,为佐药。酒大黄泄热、通腑、祛瘀,为使药。综合诸药,共奏化痰熄

风,活血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半夏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而血脂水平是脑卒中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9]。川芎所含的生物碱川芎嗪有明显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抵抗缺氧环境,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等诸多效用[10]。动物实验发现,本方可通过降低脑梗死模型大鼠GADD153/CHOP与JNK1基因的表达,从而对抗神经细胞的凋亡[11],还能抑制脑梗死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脑损伤、帮助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12]。

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反应与ACI出现继发损害密切相关[13]。ACI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而炎症反应正是AS发生的原因和进展的因素。hs-CRP是反映体内炎症情况的灵敏指标, ACI病人hs-CRP升高幅度与脑组织损伤情况呈正相关,并可作为病人死亡或残疾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14]。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TN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CRP)等多种因子表达,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其也是反映ACI病人病情进展情况的重要标志和独立损害因子[15]。TNF-α可促进一氧化氮(NO)等具有神经毒性的物质释放,加剧局部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造成损伤。TNF-α同样也是观察ACI病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16]。上述研究说明,hs-CRP、IL-6、TNF-α在ACI病程中起着重要的负面作用,也说明hs-CRP、IL-6、TNF-α可作为反映ACI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是减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说明化痰通络汤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两组治疗后FMA、BI、NIHSS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通络汤结合西医治疗,能有效减轻病人中医证候,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减少致残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可提高ACI病人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与降低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水平有关。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问题,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优化试验设计,提高研究质量,并探索该方的现代药理学机制。

猜你喜欢

通络脑组织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