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型高血压病人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尿酸的相关性

2020-05-11钟欣静黄翠娟林蓓佑罗君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准差高尿酸心脑血管

钟欣静,黄翠娟,林蓓佑,陈 坚,白 净,罗君婷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心脑血管的疾病,随着血压的升高,冠心病和脑卒中等风险也不断增加。“H型高血压” 是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Hcy≥10 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1],我国目前H型高血压的比例高达75%[2],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3],血尿酸(SU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逐渐改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不断上升,但Hcy与BPV、SUA相关性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Hcy、BPV、SUA三者间的关系,以期为治疗H型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160例,剔除脱落病人5例(病人自行退出),其余15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所有入选病人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且不合并严重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障碍。本研究已取得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所有病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55例病人中男86例,女69例;年龄(63.3±11.7)岁;糖尿病89例(57.4%),冠心病35例(22.6%);Hcy(11.46±4.20)μmol/L。Hcy≥15 μmol/L组28例(18.1%);Hcy≥15 μmol/L组年龄、血肌酐、SUA水平均高于Hcy<15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

表1 Hcy<15 μmol/L组与Hcy≥15 μmol/L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病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肌酐酶法测定肌酐,氧化酶法测定SUA;酶比色法测定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采用修饰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Hcy的浓度,结合我国人群Hcy的特点,以血浆Hcy>16 μmol/L为判读标准,南方为7%,北方为28%,以血浆Hcy>10 μmol/L为判读标准,南方则为32%,北方则为58%,平均45%[5],且我国高血压人群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Hcy均值约为15 μmol/L[6],因此,本研究将病人分为Hcy<15 μmol/L组与Hcy≥15 μmol/L组。

1.2.2 血压及BPV测定 所有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Spacelabs Medical公司生产的 90207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左上臂,白昼(06:00~22:00)每15 min自动测压1次,夜间(22:00~06:00)每30 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有效测量值>80%为有效,记录以下指标:全天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全天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BPSD)、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

2 结 果

2.1 Hcy<15 μmol/L组与Hcy≥15 μmol/L组血压变异性、SUA水平比较 Hcy≥15 μmol/L组24hSBPSD、24 hDBPSD、24 hDBPCV、nSBPSD、nDBPSD、nSBPCV、nDBPCV高于Hcy<15 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SBPCV、dSBPSD、dDBPSD、dSBPCV、dDBP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15 μmol/L组SUA水平高于Hcy<15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项目Hcy<15 μmol/L组(n=127)Hcy≥15 μmol/L组(n=28)t值P24 hSBPSD(mmHg)13.5±4.015.3±5.6-2.0050.04724 hDBPSD(mmHg)9.3±2.410.4±3.6-2.0730.040dSBPSD(mmHg)13.3±4.4 14.5±3.8-1.4290.155dDBPSD(mmHg)9.1±2.49.9±3.5-1.2370.225nSBPSD(mmHg)10.8±4.3 14.6±11.0-3.0140.003nDBPSD(mmHg)7.5±3.211.1±8.7 -2.1100.04424 hSBPCV0.10±0.030.11±0.03-1.6880.09424 hDBPCV0.12±0.030.14±0.05-2.1680.032dSBPCV0.10±0.030.11±0.03-1.0830.280dDBPCV0.12±0.030.13±0.05-1.2400.223nSBPCV0.09±0.030.11±0.07-2.9700.003nDBPCV0.11±0.050.16±0.12-2.2400.033SUA(μmol/L)342.43±102.59438.95±156.71-3.1150.004

2.2 Hcy水平与BPV、SUA的相关性 Hcy与24hSBPSD(r=0.210,P=0.009)、24hDBPSD(r=0.158,P=0.050)、24 hSBPCV(r=0.183,P=0.023)、24 hDBPCV(r=0.166,P=0.039)、dSBPSD(r=0.172,P=0.033)、nSBPSD(r=0.227,P=0.005)、nDBPSD(r=0.259,P=0.001)、nSBPCV(r=0.228,P=0.004)、nDBPCV(r=0.286,P<0.001)、SUA(r=0.308,P<0.001)均呈正相关。

2.3 Hcy水平与BPV、SUA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24 hSBPSD、24 hDBPSD、24 hSBPCV、24 hDBPCV、dSBPSD、nSBPSD、nDBPSD、nSBPCV、nDBPCV、SUA为因变量,Hcy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1:没有调整任何因素;模型2: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糖尿病、冠心病。结果提示,随着控制因素的增加,Hcy与nSBPSD、nDBPSD、nSBPCV、SUA仍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3。

表3 Hcy水平与BPV、SUA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①P<0.05;②P<0.01。

3 讨 论

高血压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靶器官的损害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脑卒中和脑出血等息息相关,Hcy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是人体内重要的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高Hcy可加重高血压病人血管疾病的发生,且Towfighi等[7]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高Hcy同时存在时,脑卒中风险明显增高。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其变异性越大,对靶器官尤其是心脑血管的损害越大[8]。

有研究显示,Hcy有影响BPV的可能,H型高血压病人24 hSBPCV、24 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与Hcy均呈正相关[9],而本研究显示,Hcy≥15 μmol/L组24 hSBPSD、24 hDBPSD、24 hDBPCV、nSBPSD、nDBPSD、nSBPCV、nDBPCV明显高于Hcy<15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BPV密切相关,其机制考虑是:①Hcy可以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内皮的受损[10],而血管内皮受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原因[11];②作用于低密度脂蛋白(LDL),将其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单核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吞噬后,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集和泡沫细胞的形成诱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12];③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13]等,其共同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动脉弹性减退,血管顺应性下降,导致BPV波动增加。由此推断,Hcy的改变是BPV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控制血压稳定性的同时需兼顾降低Hcy。

SUA为体内核酸中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末产物,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与SUA密切相关[14],而张亚玲[15]通过对1 645名健康人员调查研究亦得出,高尿酸血症病人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SUA正常水平者,而高血压病人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正常血压体检者,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危险度存在相关性;更有研究证实,SUA对BPV有较强的预示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Hcy、BPV与SUA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人Hcy与24hSBPSD、24hDBPSD、24 hSBPCV、24 hDBPCV、dSBPSD、nSBPSD、nDBPSD、nSBPCV、nDBPCV、SUA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Hcy水平增高,nSBPSD、nDBPSD、nSBPCV、SUA水平升高。其机制考虑为:Hcy升高后会导致HBV增大,而HBV增大会引起肾小管灌注增加,损伤内皮细胞[17],肾小管缺血缺氧后会导致乳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后潴留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18],进而加重了高血压,从而相互影响促进,形成恶性循环。由此推断高血压病人Hcy水平越高,BPV越大,SUA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H型高血压与BPV、SUA呈正相关,为了更好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合理降压同时降低Hcy才能更好获益。临床上首先必须增加叶酸的摄入,积极控制Hcy;其次应选用长而有效的降压药,除控制好血压的平均性外,还需减少血压的波动性;此外,应减少嘌呤的摄入及抑制嘌呤的合成,积极降尿酸治疗。总之,要重视Hcy、SUA、BPV等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测,及早发现异常,通过健康饮食与适当运动及早进行干预,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最终能更好地预防心脑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标准差高尿酸心脑血管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订正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abdominal complication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