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2020-05-10杨晶晶娄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

杨晶晶 娄山

[摘           要]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属新建高校,其在历史沉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与一般高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探讨其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对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提出几点对策。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200-02

文化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环境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隐性课程”的核心载体,是高校学生素质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有别于综合型高校,其校园文化应保持一定的独特性,才可避免高校分类与变革所出现的定位失衡与地位模糊的弊端,成为转型高校发展的精神指引。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教育理论界大致将其界定为以下几种:(1)将校园文化看成是一种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亚文化”。(2)将校园文化看成是学校场域的一种“群体文化”。(3)将校园文化看成是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综合文化”。(4)将校园文化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即“第二课堂”。探讨地方應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内涵,需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注重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面向地方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行业背景和办学特色;其次,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场域范围内,一种以师生为参与主体,在创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文化。所以,笔者认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即以校园为空间,依据地方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成员为主体,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构成的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综合体。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其对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校园文化在特点上与综合性高校有共通之处,如“系统性”“教育性”“时代性”“可塑性”等,也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地域性与民族性

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决定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地方文化和本民族精神的精华,增强其地方民族文化自信。如黔东南苗侗文化,质朴的民族风情,传统的蜡染、刺绣、陶艺、银饰煅制等手工艺,学习应该发掘其文化资源建设“苗侗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从“苗族古歌”“侗族大歌”等本土文化中感受苗侗文化的历史发展,在创新的同时坚守传承的精神。

(二)产教结合,协同育人

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威廉姆·洪堡在19世纪早期规定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即自由的教和自由的学、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而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已经彻底改造了人类的文明和生活世界,人类知识体系正在被快速重塑,而大学的学科建制和教学方式未能跟进改造,变得不合时宜。今天的大学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某些专业的学生被招进大学读书,毕业时发现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在这些困境面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坚持“产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将知识的实践与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高校在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育人作用。从培养目标上看,它紧跟地方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发展当地紧缺专业人才;课程设置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同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策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针对其独特性,笔者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对其提出建设对策。

(一)加强地域性、民族性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表层的一种显性文化,其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构建相关特色文化研究部门或机构,加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科学研究,深化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地域性文化形象,为校园文化提供更好的环境、氛围和资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凯里学院2006年升本迁校至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先后建设了具有苗侗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教学楼、人工湖、风雨桥、鼓楼、图书馆、博物馆等,还于2009年2月创刊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该学刊是全国第一家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命名的学术期刊,旨在宣传、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以发表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文章为主,在探讨清水江流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民俗文化研方面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凯里学院自2007年以来,招收五年制大专学生(主要为音舞、美设专业),为当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先后建设银饰煅制实训室、版画实训室、蜡染实训室、陶艺实训室和刺绣实训室。

(二)突出办学特色,提升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史沉淀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涵和意识形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包括师生的认知(思维)方式、价值观、创造力等,也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地方性、应用型等特色,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应该突出其办学特色,体现这两个特点。

首先在办学理念上,地方应用型高校要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形成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具体而言:(1)在目标定位上,地方应用型高校需以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为基准,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2)在服务定位上,要立足地方,为地方直接提供教育、生产、管理、服务等人才。

其次,重视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的建设。学校作为学生踏入社会前的预演场,属于模拟的小型“社会”,学校成员是这个“小社会”的主体,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受校园主体的影响。因此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校成员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还要加强民主观念,改善学校师生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推动优良校风的形成。例如,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学院,师生大多来自本地区,其文化背景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较突出,加之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对基础性应用人才的需求较大,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立德树人,自强奋进”作为校训,既体现了对师生树立良好品德、增强使命感和自信心的要求,也体现了自立自强、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以人为本,创新制度文化

制度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赖以生存的一套行为准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活动必须依靠一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其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必须围绕学生的客观实际,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加强改革创新。地方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教育理念,是校园制度文化的源泉。“以人文本”理念具体体现在:(1)重视学校成员的主体作用,在建设制度文化上,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做制度文化建设的参与者。(2)根据学校实际发展现状和需求,遵循师生利益为上、科学民主的原则,完成和创新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广大师生服务。(3)就学生管理制度来说,地方应用型高校需根据当前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总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制策、决策、改策,提高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其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4)地方应用型高校还应加强校团委、校学生会、院学生会以及社团组织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中锻炼自己。这种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园制度建设和管理,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创造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相互协作和理解的和谐氛围,进而使学校规章制度和决策能被认同并得以有效实施。

高校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时更应该注重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突破教材内容的传统局限,突出实践和应用。多利用过程性考核,改变过去单一考试方式为多种考核方式并存,考查学生学习各阶段的综合表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打破分数决定能力的传统思想,采用“以学生为本”的考核方式衡量学生的能力,长善救失,因材施教。例如,擅长识记的学生可善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擅长实操的学生可采用现场模拟的考核方式,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不仅使其获得满意的分数,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实现个性发展。最后,完善评价体系,根据专业和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术业有专攻”的同时突出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异程度,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张爱红.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转型发展:以黄淮学院为例[J].天中学刊,2015(2).

[2]彭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以移通学院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6).

[3]周杰.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8.

[4]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寒露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