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

2020-05-09李昂姚磊郑利苹黄思琦

商场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集约化对外贸易一带一路

李昂 姚磊 郑利苹 黄思琦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的大国。安徽省亳州市素称“中华药都”,在全国“四大药都”中排名第一位,长期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中药产业的一张名片,现已形成集种植、加工、储运、贸易为一体的产业经济带。近年来,亳州市中药产业和制药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在产业、产品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等。“一带一路”是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利用这一平台扩大中药对外贸易,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各国中医药文化交流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亳州市中药产业、制药企业为对象进行探究,提出促进安徽中药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药产业;对外贸易;集约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推崇,为安徽在中医药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亳州市加大中药产业投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中药材种植和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更有效利用“一带一路”扩大贸易,是中药产业及制造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为中医药深入发展提供机遇

1.发展中医药事业成为国家战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十九大提出“中西医并重”;在全国卫生健康、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均强调“振兴发展中医药,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先后对中医药工作指示批示近30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近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相继实施,发展中医药已成为国家战略,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2.中医药已被国际社会认可和青睐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有171个、103个国家(地区)使用中药产品和针灸,其中设立传统医学法律法规和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的国家(地区)分别有29个、18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王振义、陈竺将传统中药与西药结合治疗白血病疗效明显获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3.中医药产业发展国际潜力巨大

目前全世界使用中草药产品的有40多亿人,年交易额5000多亿元,年均增幅10%-20%。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等国和欧盟注册,继地奥心血康和丹参胶囊两个现代单味药通过欧盟传统药品注册后,2019年8月亳州济人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致信祝贺。据统计,2018年国际市场上传统药交易额达1000多亿美元,欧盟占50%,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中药颗粒剂占欧美市场的80%以上,而中国只占2%(不包括国内市场和出口提取物)。可见,中国中医药发展国际市场潜力巨大,若按达到全球传统药的20%计算,将有200多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可见,“一带一路”是中药产业对外贸易不可忽视的大舞台,要实现中医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范围更大、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的交流与融合,必须结合实际,解決对外贸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对策。

二、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现状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全省首批1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就包括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7年1月17日李国英省长提出“把亳州建成世界中医药之都”,上升到省级战略。现代中医药产业是亳州市首位度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产业链条长、创新潜力大,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1.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

亳州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自然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现有中药材资源171科410种,常年种植的中药材有230多种,《中华药典》上道地药材有亳菊、亳芍、亳花粉、亳桑皮四种,种植的大宗药材有白芍、白术、牡丹等30多种。亳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中药材种植经营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就有“药都”之称。

2.中药材交易稳居龙头

2018年亳州中医药交易额743亿元,约占全国的7%;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8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0%。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建筑面积120多万平米,入驻药企700多家,摊位6000多个,承租药商2万多人,日上市药材2600余种,日人流量5万余人,年交易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上市品种最多、交易最活跃的中药材集散交易、物流配送、信息供求、价格形成中心。神农谷、药通网、药博商城等中药材知名电商平台快速发展,通过京东、淘宝等大型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中药材买世界、卖世界,并探索建设中药材大宗及期货交易市场。

3.产业融合发展极具活力

亳州制定实施7个中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形成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种植方面,全市种植面积120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60%,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工业方面,现有通过GMP认证的规上中药工业企业190家,全国中药百强企业57家落户亳州,年产中药饮片100余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获批省级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5家全部在亳州。

4.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现有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1个和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CNAS认证检测中心各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高新技术企业44家。2018年申请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专利78件。现有6个中药类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和204个药品批准文号、347个待转药品批文、13个在研新药品种。九方制药牡荆素成为全省首个中药一类新药,济人药业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5.药都品牌影响逐步扩大

亳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药膳之都、首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都等国家级称号,“华佗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等名号享誉海内外。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暨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成为融经贸、文化、学术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会展品牌之一,具有广泛影响力,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及中医药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中药产业层次不高

中药工业以加工饮片为主,中成药占比仅有10%,附加值高的中药衍生品占比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优。中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及有市场带动作用的企业少、品牌建设滞后、综合竞争力弱。从150家纳入现代中药聚集发展基地的药企看,83家产值过亿元、23家低于5亿元、7家低于10亿元、4家10亿元以上,超20亿元的企业为0。缺乏高水平的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科研力量薄弱、原创性研究少、研发投入不足,全市44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到0.5%。

2.中医药贸易大而不强

中药材交易市场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但传统的交易集约功能正在减弱,有形市场急待转型升级。近年中药材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无形市场严重冲击有形市场。中药材期货市场建设滞后,中药材指数发布未得到国家认可,权威性和公信力待加强。

3.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不足

从宏观环境看,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国内产能过剩、需求矛盾突出,药企生产经营成本高,创新发展困难。从行业监管看,国家现行的中医药监管理念、方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脱节,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不利。从行业内部看,中成药名目繁杂、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导致药效不明确、药物重复使用等,且中药行业竞争无序,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严重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从文化载体看,中医药文化载体多、小、乱,没有形成龙头和体系,缺乏重量级、代表性、标志化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博会会展规模和水准不高,距举办世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大会差距很大。总之,“一带一路”下亳州中药产业和对外贸易希望与压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但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与挑战,具有发展产业和扩大贸易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四.安徽中药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策略

1.打造“四大基地”,做大做强中药产业

(1)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济人、九方、华佗、珍宝岛等优势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品种规划和市场培育,推动疏风解毒胶囊等药品成为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加快北京同仁堂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促使其尽快形成产能。千方百计吸引全国百强药企来亳投资,大力开展新药创制,加快培育有行业影响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和知名大品种。

(2)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成立大型饮片企业联盟或生产集团,引导全市饮片产业差异化、精深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开发单味小包装、口服饮片、破壁饮片等新型产品,叫响“亳州饮片”品牌。推进中药饮片标准化,加强饮片生产器械、加工炮制等技术研究,主动参与研究制定全国中药饮片标准,增强话语权。

(3)打造全国最全的中医药关联产业基地。依托城区花茶专业市场,建设中国花茶生产基地;依托全市中药自然资源和“药都”、“酒乡”品牌优势,建设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基地,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融合发展。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等领域,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加强中药关联产品研发,促进药用辅料、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杀产品等配套产业发展,增强全市药业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4)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采取多种模式,扶持发展企业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和种植示范村。发展中药材订单农业,加强产销对接,完善种、产、销全套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加强道地中药材种植,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设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优质种子、种苗供应能力。

2.紧盯“五大市场”,做大做强中药贸易

(1)壮大有形市场,巩固中药贸易龙头地位。不断完善中药材交易市场,着力推进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珍宝岛中药材电商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错位发展的中药贸易市场体系,打造集交易、仓储、物流、期货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建立道地药材交易体系,引导产销无缝对接,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道地药材“买全国、卖全国”。

(2)培育无形市场,打造中药电商之都。加强与天猫、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开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馆,加快培育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动神农谷、药通网、药博商城等改造升级,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电商平台。

(3)发展期货市场,推动中药贸易创新。开展中药材商品等级分类标准研究,推进中药材大数据云智慧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加快珍宝岛药交中心、康美e药谷等平台建设,尽快形成期货交易中心,使亳州成为全国中药产业的贸易高地。

(4)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中药走出去步伐。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大力支持全市中医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品种,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境外营销网络;鼓勵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信誉的大型中药企业走出国门开展临床研究,扩大国际合作生产,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技术、有市场话语权的跨国企业集团。

(5)培育货运物流市场,增强贸易服务能力。以中药材贸易为基础,整合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招引一批国内5A级物流企业来亳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带动形成大而强、覆盖面广的中药物流企业。完善区域物流辐射系统,加快建设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物流线路,构建覆盖全国的立体货运专线网络。

3.建设“三大中心”,做大做强中药文化

(1)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心。探索设立国家级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广泛深入开展研究,传承、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开展华佗医学研究,形成华佗医学流派,开发华佗养生文化产品,推广华佗“五禽戏”。举办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论坛,提升亳州在中医药文化领域话语权。高标准谋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推介药都资源,巩固药都地位。

(2)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心。以中医药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创作中医药文化精品和创意产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动漫、游戏旅游、餐饮绘画、数字出版、演艺体育等有机融合。

(3)建设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华佗中医院为龙头,与相关国家医疗机构建立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开展海外服务贸易、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或实验室、进行联合研究和产品国际注册等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有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医孔子学院,或利用已有的孔子学院推动中医药文化教育,强力推进华佗五禽戏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力。

4.注重“五大创新”,做大做强中药体系

(1)创新中医药人才体系。建设亳州(华佗)中医药大学,大力培育本地人才,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加快科研团队、研发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发展,构筑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全国中医药技工人才基地。

(2)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体系。鼓励引导科研人员攻关,解决中药材品种选育、种苗栽培、生产加工、成分提取、新药创制等方面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产学研用有机融合,在企业建立研究院(所)、实验室或科研分支机构,形成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

(3)创新中医药科技平台体系。建设公共研发和科技服务平台、中国(亳州)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孵化。开展院地合作,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和军民合作共建融合产业园建设。

(4)创新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和云健康、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示范项目,形成与中医药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依托市、县级中医院,创办互联网中医院、掌上中医院、“智慧中医诊所”、“智慧药房”等,为城乡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服务。

(5)创新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遴选道地药材、主产且影响较大的品种、临床和民间常用品种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所需品种,采取先进分析技术和质量检测方法,科学制定中药材质量和饮片炮制标准,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业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范思敏,丰志培,陶群山.安徽中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16.

[2]李羽涵.“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中药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张谯宁.亳州中药材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商,2015(39):123.

[4]李得运,于志斌.2017年上半年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470-1475.

[5]侯晶,王萍,侯博.安徽省中药材出口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以亳州药材为例[J].价值工程,2014,33(35):29-30.

[6]王勇涛,何天江,周洪波,朱军,刘国瑛,吴传金,何羽.四川中药材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05):344-348.

[7]季琼.“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2(04):30-36+46.

[8]卢亚妹,王晓辉,王建忠,刘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2):14-15.

[9]郭小玉.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及营销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21):47-48.

[10]张路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11]孟方琳,田增瑞,赵袁军,梁静溪.中医药服务贸易在一带一路的产业融合[J].开放导报,2018(03):56-59.

[12]李羽涵,罗臻.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31-35.

[13]尚慧霞,刘慧.基于“一帶一路”建设的亳州中药企业发展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4):163-165.

作者简介:李昂(1999- ),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安徽财经大学;姚磊(1999- ),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安徽财经大学;郑利苹(2000- ),女,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安徽财经大学;黄思琦(2000- ),女,汉族,安徽省池州市人,安徽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集约化对外贸易一带一路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智能路由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