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5-09刘羽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刘羽

摘 要: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家书屋为全民阅读提供基础性设施和关键性保障的同时,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建设模式化,缺乏管理和资金;定位不清,融合度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农家书屋可通过推进书屋智慧化转型,构建“农家书屋+”的文化共建体系以及深化书屋全产业链融合的方式升级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家书屋;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14

2005年12月,全国首批15个农家书屋试点挂牌,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工程正式开始。2007年3月,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启动。此后,为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我国相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等文件,助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农家书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尚未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农村的“营养屋”。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新时代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1 农家书屋的主要类型

农家书屋与一般公共图書馆不同,它不仅服务原住民,也融合了当地特色,为旅行者提供一定服务。因此,农家书屋存在多种类型。

1.1 基础阅读型农家书屋

基础阅读型农家书屋以服务当地原住民为主,更多地体现了一般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此类型农家书屋主要以培养原住民阅读习惯,改善农村文化环境为目的,设施配备、图书配送等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属惠民工程,多是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工程初期建设,采用统一的建设标准,由农民自己管理。

1.2 文化传承型农家书屋

文化传承农家书屋融合当地农村文化特色,除了服务当地原住民,也帮助旅行者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此类农家书屋多由个人或公益组织出资筹建,以乡村原始书院、祖宅等建筑遗址为雏形,结合“图书+文化旅游周边产品”的经营模式。如,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的“作家书屋”;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的“天涯书院”;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的“平民书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林家村的“薄荷香文苑”等。该类农家书屋多集中在乡村旅游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发展乡村旅游而产生,具有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承性质。

1.3 数字网络型农家书屋

数字网络型农家书屋多依托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旅行者都可通过书屋内的电脑或个人的电子设备查阅所需资料。该类农家书屋采取“互联网+”的模式,更具科技感,多受当地年轻人的欢迎。如,安徽数字农家书屋(如图1)。该类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的“数字推广计划”,多与其他相关产业联手共同建设。如,河南多终端全资源阅读平台(又叫扶贫数字农家书屋)。

1.4 休闲旅游型农家书屋

休闲旅游型农家书屋以服务旅行者为主,除拥有丰富阅读资源外,更具服务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愈发成熟,“农家书屋+茶社”、“农家书屋+民俗”等模式随之产生。该类农家书屋完善了公共图书服务体系,融合了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的茶社或民宿,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更具时尚感。如,安徽省宿松县程岭乡杨辛村“书香茶馆”;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的“农家小书吧”;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庞家湾的“书邻小境”等。

2 现阶段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建设的农家书屋已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农家书屋多次被媒体爆出“沦为形象工程”“门庭冷落”“闲置荒废”。因此,现阶段我国农家书屋在建设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建设模式化,缺乏管理和资金

组织配置格式化,建设过于模式化。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家书屋的房屋应充分利用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农家书屋的出版物由政府统一配备”。这种由相关部门利用乡村公共设施统一配备书屋,整体制定必备书目的模式,保证了农家书屋在启动初期的正常运作,保障了原住民的基本阅读需求。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出现图书借阅率较低的情况。

数量激增,缺乏规范管理。截至2012年8月,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600449家,基本覆盖我国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如图2)农家书屋数量的激增,导致管理与维护困难,出现“充数”建设的情况。2011年底,河南省审计厅公布的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17个市部分农家书屋未安排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13个省辖市部分农家书屋借阅登记管理不完善,出现图书长期不还或丢失情况。

经费有限,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依据《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农家书屋2万元的配置标准,分别给予中部地区50%、西部地区80%的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解决。以2012年建成的农家书屋数量计算,全国约60万个农家书屋共需专项资金1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60亿元,剩余60亿元由地方财政部门承担。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承担这部分专项资金有巨大困难。如,2011年,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公布,河南7个省辖市部分农家书屋专项资金525万元未及时配套到位,影响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施进度。

2.2 图书供给陈旧,活动内容单一

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基础阅读型农家书屋内可供农民观看、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产品不少于100张;且“所配出版物首先要保证必备目录规定的出版物”。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每年制订农家书屋的重点推荐目录,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区域农村经济情况发展不同,对书籍资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统一”的购书要求和规范的必备书目,使得部分地区采购的书目未能符合当地发展的需要。

基于农家书屋图书消费的主体情况看,“25至40岁的青壮年人群是农村的主力军,也是农村图书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大都希望通过读书获得更高的追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农民群体对与图书种类的需求较多的是农业科技类图书,技能培训类图书;对农村学生群体而言,对图书的需求较多的是教育文化类图书。但根据相关规定“统一”采购和“必备目录”中,却忽略类这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故而,初期建设的农家书屋未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图书的合理分配。

除此之外,虽然农家书屋多为一处相对独立的公共场所,开展的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书屋对于原住民抑或旅行者来说,影响力和吸引力并不大。如,绝大多数农家书屋仅作为“图书储藏室”或“阅览室”使用,少部分农家书屋提供寒暑假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和会议活动支持。

2.3 定位不清,融合度不高

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工程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项目之一,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书屋尝试改造融合,将城市元素、科技元素注入其中,将自己打造成“网红书屋”。很多人以游客身份到达书屋,只是拍照、发个朋友圈,并不读书或查阅资料。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不应定位不清,一味追逐书屋“颜值”,只求“打卡”的人流量,而忽略服务农民的基本要务。

“农家书屋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致力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内容质量和服务效能,推动农家书屋深化服务。”伴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农家书屋的读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式也在不断增多,但尚未形成各具特色的深度融合。如“农家书屋+农产品”模式,農家书屋尝试与电商融合,售卖当地农产品,提供简单的文化扶贫;“农家书屋+互联网”模式,多为农家书屋借助互联网提供图书的选择、采买、借阅管理等,但尚未深入到大数据分析借阅热点、人工智能推送读者所需等内容。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路径

农家书屋文化建设工程的运行加强了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为农村文化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农家书屋开始进行改革创新。不可否认,目前,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需推进农家书屋的智慧化转型,逐步构建“农家书屋+”的文化共建体系,深化农家书屋全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1 推进书屋的智慧化转型

推进农家书屋的智能化转型,设置一套完备的农家书屋智慧化管理(借阅)系统,使“选书—借阅—还书”等环节全部有迹可循。首先,要让原住民成为选书的主要责任人,根据所需,通过农家书屋智能化管理(借阅)系统登记或选择书目,再由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通过网络直接订购。其次,完善农家书屋智慧化管理(借阅)系统的“管理功能”。管理员可通过“管理功能”对农家书屋的所有图书进行互联网登记,对借阅人员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进行备案,并对每本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实时登记,对于逾期还书者进行短信提醒,避免书屋图书丢失。再次,根据书屋藏书情况开展“数字农家书屋”,电子图书的订阅,有声读书(听书)或视频学习等内容;也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所在农家书屋对各种类图书的需求情况,定期公布“农家书屋借阅大数据”,掌握原住民抑或旅行者对于图书种类的需求,研究不同人群的阅读喜好、阅读方式等,以便更好的推进智慧化转型。最后,农家书屋智慧化管理(借阅)系统,为原住民提供农牧业等相关专业的在线技能培训,教育培训等。

3.2 构建“农家书屋+”的文化共建体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家书屋承载随的内容已不单单只是“阅读”,它早已成为融阅读、休闲、文化、旅游等多元文化服务场所。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村的基本需求,与其它资源有机融合,构建“农家书屋+”的文化共建体系。如,开展“农家书屋+乡村小学”“农家书屋+青年之家”“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共建模式,丰富阅读资源的同时,把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和资源引入农家书屋,增强其服务功能。打造“文化地标”,开展“农家书屋+学研”“农家书屋+支教”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立足于农村,结合区域内的古今名人、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展“访古、寻迹(遗)”游学或志愿者支教等体验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文旅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一村一品”的特色农家书屋与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打造“农家书屋+最美乡村”文旅融合活动。

3.3 深化书屋全产业链融合

农家书屋的转型发展除了要从“书屋”本身出发,还应延伸“书屋”的产业链,形成具有乡村“乡村情怀”的全产业链。整体而言,农家书屋应以“书”为媒,定期开展“书屋文化公益讲座”的历史文化讲解,引入文字发展、纸张制造、技术发展等科普体验性活动,创建具有娱乐性的书屋文化体验链条。从延伸角度看,围绕农家、农村、乡愁,开发农家书屋文创产品。如制作农家书屋印章、书签、冰箱贴、笔记本、环保布袋等,既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又具有日常使用价值。亦可结合当地民俗、特产等定制相关产品,提升农家书店的文创品味与特色。如,贵州省份的农家书屋可私人定制苗族银饰;福建省份的农家书屋可定制高端茶类产品等。另外,农家书屋也尝试与电商结合,设立微店或网络商城,通过网络售卖文创产品、当地特产等。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家书屋在新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几乎村村都有农家书屋,但如何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使农家书屋给当地原住民带来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又能带来财富,并维持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农家书屋要想迎着新时代发展,就要加快智慧化转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农家书屋从“有形”转向“无形”,并向移动端延伸;更要建立多种融合模式,尝试打造“文化地标”型农家书屋,并开发属于书屋的衍生产品,丰富其产业链。同时,也需要政府各部门与各相关单位强强联合,更需要农村的优秀青年利用好农家书屋提供的资源,造福乡里。

参考文献

[1]吴才唤.建设城市书房与农家书屋要做到三个平衡[N].新华书目报,2019-02-22(A02).

[2]谢晓刚.农家书屋不能沦为形象工程[N].中国青年报,2018-06-05(A02).

[3]吴双.与时俱进真正让农家书屋“活”起来[N].佳木斯日报,2018-08-13(A01).

[4]盛瑜.莫让农家书屋成摆设[N].吐鲁番日报(汉),2019-05-10(A04).

[5]张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60万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EB/OL].http://www.wenming.cn/whhm_pd/njsw/201209/t20120928_872017.shtml,2012-09-28.

[6]陆和建,涂新宇,张晗.我国农家书屋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对策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8,(03):35-44.

[7]陶慧.农家书屋数字化模式转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8]张吉响.农家书屋选书如何避免“千屋一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5-20(A08).

[9]蒋钊,李锦华.农家读书风愈劲 书屋十年谱华章——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经验交流会侧记[J].农村工作通讯,2018,(01):48-50.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