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 有法 有魂
——“部首识字”教学例谈

2020-05-08周伟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构字部首字旁

□ 周伟英

“部首识字”是一种跟汉字本身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理解部首的音形义来领悟所从诸字的音形义,以一个部首带出一串汉字,让学生从源头上掌握部首,了解构字方法,传承文化密码。实践证明,“部首识字”可以让识字教学有序、有法、有魂。

一、有序:部首溯源,解读字之基因

部首识字要有序。识字的先后顺序要合理:先认识“字之母”,即部首,再认识“字之子”,即该部首所孳乳之汉字。汉字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衍变,有的字形体变化非常大,其最初的构形理据基本丧失。要从根本上了解部首的音形义,必须对其进行溯源性解读。最常见的溯源方法是形体激活法、图片激活法以及故事激活法。

(一)形体激活

形体激活,是指教学时出示部首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分析字体的演变过程及细节变化,让古老的形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可感的形象。

【案例一】二年级上册《场景歌》之“旗”字

生:好像树上有东西在飘。

师:是的,这是一面旗帜在飘动。左边直立部分,表示旗杆;右边弯曲而下垂的一笔,表示飘动的旗帜。

生:这是象形字。

生:旗子在风中飘动。

生:其,“其他”的“其”。

(二)图片激活

图片激活,是指借助诠释部首内涵的图片,演绎部首造字之初的形象,把抽象的形体还原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案例二】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之“示”字

“示字旁”的构字能力极强。该部首所孳乳之汉字,是学生很容易写错的字。因此,在识字之初,讲清楚“示字旁”显得尤为重要。“示字旁”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是什么意思?笔者在教学生字“示”时,突出了它的部首意义。

1.借助图片,知晓“示”之形义

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图上画着什么?

生:有三个人在跪拜。

师:他们的前面放着什么?

生: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很多东西。

2.动画演示,了解“礻”之来源

师:“示”这个字还可当作部首,我们叫它“示字旁”。想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吗?(动画演示“示”变成“礻”的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示字旁”是几点?

生:“示字旁”只有一点,是“示”字右边那个点。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重要!“示字旁”只有一个点!凡是和“示字旁”有关的字大都和“祭祀”有关。

3.列举汉字,印证“礻”之含义

师:(出示“祝福”)还记得这两个字吗?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生:《难忘的泼水节》。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哪一幅是“祝”?哪一幅是“福”?

生:第一幅是“福”,那个瓶子跟“福”字的右半边很像。

师:那个瓶子是个酒樽。人们用手举起酒樽,向祭台——也就是“示”浇祭,以求保佑。

生:第二幅图上有一个人跪在地上拜。

师:对的,“祝”是指向神灵祈祷求福。

与“示字旁”有关的字大都和“祭祀”有关。对学生来说,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含糊的印象。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联,通过什么产生关联,是需要教师花力气讲明白的。学生如果彻底明白了“示字旁”与“示”字在音形义上的关联,就不会写错字了。

(三)故事激活

故事激活,是指在形体激活的基础上,赋予部首以故事。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能让那些枯燥的字变成一个灵动的世界。

【案例三】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之“尿”字

“尸”是一个有着较强构字能力的常见部首。“尸”部之字是否都跟“尸体”有关?如若不是,又跟什么有关?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去仔细探究。在教学这个部首时,笔者分如下两步。

1.设疑导入,矛盾促思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个字的意思跟它的部首有关。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尾”“居”“层”“屋”“尿”“屎”这些字,跟“尸”是什么关系呢?谁来说说看?

(生陷入沉思)

师:我们试着给字分分类。哪几个字的“尸”属于同一类?

生:可以分为两类。“居”“层”“屋”一类,“尾”“尿”“屎”一类。

师:按什么分?

生 :“ 居 ”“ 层 ”“ 屋 ”都 跟 房 子 有 关 ;“ 尾 ”“ 尿 ”“屎”都跟身体有关。

2.故事释疑,分类讲述

师:为什么同一个部首可以表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出示“”)这是“尸”的甲骨文,猜猜,像什么?

生:一个人!

师:他在干什么?

生:好像坐在那里。

师:是的,这是一个屈膝而坐的人。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呢?原来,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很重视祭祀活动。他们在举行祭拜先祖的仪式时,要从晚辈中挑一个童子,坐在那里代替死者接受祭祀,象征死者的神灵。这个代替的人就被称为“尸”。后来用神主牌位或画像代替,不再用人作尸。所以“尸”最早的意思是——

生:代替死者受祭之人。

师:因此,有一个词叫作“尸位素餐”,比喻占着位子不做事而白吃饭。因为是身体坐在那里接受祭拜,所以“尸”后来也指身体。

生:人跟房屋有什么关系?

生:我知道!就像房屋的边。

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对部首进行溯源,利用汉字字源生动形象的特点,赋予其独特的故事,学生对汉字感兴趣就会是水到渠成之事。他们不仅学得扎实有效,能够综合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还变得灵性智慧,看见一个汉字,心灵中便会滋生出一个独特的世界来。

二、有法:部首串字,破译字之密码

部首识字要有法。教师要从一个字引出一串字,系统地教,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学生有意义地识记。教师要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展开教学,渗透象形、指事、会意等六书构字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识字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益。

【案例四】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之“线”字

教学“线”字时,教师可以从“戈”入手。“戈”的甲骨文写作“”,是古代一种长柄横刃的兵器。“戋”则是以“戈”为义符的字,甲骨文写作“”,为

左右两戈。两戈相残,引发了两种读法、两种意思:一读cán,本义为残杀,由残杀引申为铲除;一读jiān,由残余引申为细小。后来,“戋”专用以表示细小义,残杀、残余另加义符“歹”,写作“残”来表示。

带领学生了解了“戋”的含义后,笔者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长串由“戋”组成的字“线、浅、贱、盏、栈、残、钱、践”,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汉字构字的系统性让学生很容易就猜出了不同偏旁的生字的含义:“线”是很小的丝;“浅”是小水;“贱”是小贝壳做的钱;“盏”是小酒杯;“栈”是很小的木头——古人在悬崖峭壁上凿插铁钎,并在众多铁钎上铺架木料,形成绝壁之上的通道。这些通道往往很小,叫“栈道”。现在也有“客栈”一词,是指很小的客店。

这一组字中,“钱”和“践”两字,是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的:“钱”本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用来铲土。后来,以农具“钱”用作交易物,遂用来表示钱币。“践”字中,“戋”不再表意,只表音。从足,戋声,是形声字,表踩、踏之义。

由“戋”字认识了“戋”字族,学生甚是开心。师生还把“戋”字族改编成一首汉字歌:小杯盏,小贝贱;小木栈,小丝线;小小水流叫作浅。歹戋残,足戋践;戋字加金是金钱。

就这样,通过理清一个“戋”字,串起一个“戋”字族。因为对“戋”字有了通透的理解,学生掌握“戋”字族自然毫不费力。其中,对于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的分析领悟,为学生自主识字奠定了基础,使他们从“认识会的字”走向“会认识字”。

三、有魂:部首延伸,领悟字之内涵

部首识字要有魂。教师应从教汉字转化为教汉字文化。学生不光要正确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还要了解三者之内在关联,领悟其内涵,通过浸染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教师可以以部首为切入点,讲析字理,揭示内涵,通过一系列汉字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案例五】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之“夏”字

“夏”是一年里的第二个季节,也是一种姓氏。但很少有人知道“夏”字本身代表了雄壮英武的中国人的形象。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字义和部首有很大的关系。知道“夏”的部首吗?

生:下面那部分!

师:读作什么?

(生沉默)

生:“夏天”跟“左脚”有关系吗?

给你什么感觉?

生:好像一个人,下面还有脚。

师:是的,脚的部位后来演变为“夂”。“夏”的甲骨文像一个手持斧钺、高大威武的武士:头、发、眼、躯干、手、足俱全,摆出了强而有力的架势。这个顶天立地、英武雄壮的形象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夏,中国人也。”“夏者,大也。”我国古称“华夏”,便有中华伟大之意。我国第一个朝代叫“夏朝”。我国古代的历法叫“夏历”。上古时代高大的殿宇建筑也叫作“夏”(此义后写作“厦”)。夏日炎炎,万物盛壮,人也健强,所以把一年的第二个季节叫作“夏天”。

生:“华夏”是本来的意思,“夏天”是引申的意思。

汉字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基因,精神文明的基石。部首识字,正是领悟、传承这种独特基因的有效途径。它回归汉字造字之本源,使识字教学更加有序、有法、有魂。

猜你喜欢

构字部首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重叠式数量增长四字网络用语的接受度与推广分析
弄清偏旁与部首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系在绳上的“冬”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