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沿革

2020-05-06阴永鑫

锦绣·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作霖陆军东北

东北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停办,先后存续了24年。在此期间东北陆军讲武堂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清末初创时期、民初动荡时期、张作霖主政东北时的发展时期以及张学良主政东北时的鼎盛时期。

近代东北军事教育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之后在盛京和吉林设立的盛京武备学堂和吉林武备学堂。而东三省最初的军事教育应始于盛京武备学堂。

1905年,清政府任命赵尓巽为盛京将军。1906年,为了培养统兵军事人才,赵尓巽在奉天大北关万寿寺胡同老将军府内设立了“奉天陆军小学堂”,并聘请了刚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蒋方震,担任学堂总办一职。后又因“所招之学生,年均二十岁以上,与定章不符”,故此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了“奉天陆军速成学堂”,由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担任速成学堂总办一职。

1907年4月,清政府下诏东北改设行省。同年9月,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遵照清政府的命令,创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作为东三省各营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并招收首期学员80余人入堂学习,学期为一年。

1908年2月,徐世昌上奏清政府裁撤吉林讲武堂,以示统一,并制定《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其中包括学员入学资格、待遇、毕业去向和课程设置等36条。这一章程可以说是清政府开办讲武堂的一个标准范本。

清末时期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是在匆忙之间筹办的,因此暂时借用了奉天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供首期学员使用。与此同时,东三省督练处开始在奉天省城内物色新校址,最终选定了原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所占的一处旧军营,在原有军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维修,扩建后的讲武堂的房间为388间。

清末时期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自1907年9月至1911年8月共创办了7期,培养了1100余名学员。

1912年10月,赵尓巽离任。奉天都督一职由张锡銮接任。张锡銮上任后,大力提倡续办讲武堂,并征得了张作霖的同意,于是续办的讲武堂于1913年4月1日开设成立。但是辛亥革命后,东北的政局不稳,财政紧张,续办的讲武堂于1914年4月再次停办。

讲武堂停办之后,再次开设的动议始于张作霖出任东三省巡阅使。1918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一跃成为奉吉黑三省的军政首脑,总揽东三省的军政大权。

此后,张作霖为了实现其驱兵关内,进而主政全国大事的政治野心,开始在东北大肆扩充军备,并提出“为振作军才起见”,续办讲武堂,于是首期的东北讲武堂于1919年4月26日正式开堂成立。首期的讲武堂在教学管理上基本沿袭了民国初期的模式,在堂长和教育长之下,设立了总队长和各科区队长。

首期的东北讲武堂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沿袭了清末时期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所设的学科科目,其后逐渐发展为战术、地形、兵器、筑城、交通与军制六科,并将学员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五科。而少帅张学良也是我们首期讲武堂炮兵科的一名学员,并在这里开启了他职业军人的生涯。

第二期講武堂于1920年4月20日开始着手招收学员,并在第一期五科的基础上,将学员分为9个区队,委派车经久、李子衡和洪大光等担任新设区队的队长。与此同时,第二期讲武堂还在学员毕业之时,奖励在学期间成绩优异的前10名学员郝玉璞、王绍昌、暴书林等人望远镜、军刀和金表等物品。

第二期讲武堂开设之时,恰逢直皖战争的爆发。1920年7月,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军阀和以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军阀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统治权在京津冀地区展开了军事争夺战。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出了其主力部队第27、28师直接奔赴战场,投入战斗。在奉系的支援下直系部队打败了皖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我们讲武堂各期均有学员参加了这次的直皖战争。

第三期讲武堂的学员招募对象不再局限于东三省地区,而是扩展到热察绥各地驻军的中下级军官,学员人数为400名。同时还开设了警官传习所,招收现役军官和警察。在此期间,张作霖还对讲武堂的校舍进行了扩建和翻修。他将讲武堂东侧的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买下,修建校舍,用作学员的宿舍、炮厂和讲堂。第三期讲武堂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如黄显声、冯战海和耿继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作为打响了抗日第一枪的黄显声同期毕业的耿继周共同组建了辽宁抗日义勇军,因此黄显声被称作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缔造者。而冯占海,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吉林组建了吉林民众自卫军,被称作是吉林抗战第一人。第三期讲武堂开设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着中国政局的重大事件,即第一次直奉战争。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直系和奉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在此期间,两派系在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等人事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政权,两派系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使得张作霖重新联合了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政府共同组成了“反直三角联盟”。1922年4月,张作霖开始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第一次直奉战争一触即发。但是由于奉系军队存在着老将指挥无能、军士素质较差等问题,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系的失败而告终。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的东三省巡阅使一职位被罢免,于是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至此,张作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对第四期东北讲武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在堂长和教育长之间,添设“监督”一职,由其爱子张学良担任,负责教学管理等重要决策。其二,聘请了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萧其煊担任第四期教育长,并续聘了张桂年、潘毅、关洵等担任教官。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首次将中学生这一阶层纳入到招生范围中来,为讲武堂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学员整体素质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923年12月开设的第五期讲武堂的学员招募对象为现役中下级军官、军士教导队学兵和中学生,共351人。并且这期的讲武堂还将学员分为3个中队和6个分队,委任何柱国、戴联玺等3人担任中队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由张政枋、张景翼等6人担任分队长。第五期的讲武堂可谓是人才济济,培养了一大批像吕正操、管松涛、马本斋等这样的优秀毕业生。第五期讲武堂开设期间,又爆发了第二次的直奉战争。1924年9月,战争爆发。新派的将领成为了奉军的主力。奉军此番入关作战,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广大地区,并将势力渗透到了长江以南。1924年11月,历时两个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军的胜利告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时,讲武堂下令在校学生和教官暂停上课,参加对直系的战争,并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尤为出色。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一年的1925年11月,原奉军第三方面军副军长郭松龄在滦州车站起义,发表反奉宣言。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夫妇兵败被杀。张作霖下令将其二人的尸首运回奉天,在小河沿陈尸三天,并将尸首拍成照片张贴在省城各处,以示警告。这就是轰动全国的郭松龄反奉事件。

第六期讲武堂除了招收现役军官和中学生外,还将原郭松龄主持创立的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的部分学员归并到了讲武堂。

原教育长萧其煊因参与郭松龄反奉而被张作霖罢免,教育长一职由朱继先来继任。王纯章、刘桂、刘焕章分别为3个学员分队的队长。由于此时的讲武堂已不再局限于东三省招生,因此张作霖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更名为东北陆军讲武堂。由此,东北陆军讲武堂开始逐步走向鼎盛。

1927年已经掌握和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张作霖开始筹划扩大奉军的军事教育规模,并提议创立东北陆军大学和扩大讲武堂,以适应奉军不断扩大的军事需要。最终张作霖决定在北京设立讲武堂分校。讲武堂北京分校的教育长最初由杨正治担任,后由张厚琬继任。叶秉甲、崔鸿臣、张德山为兵器、地形、交通的学科教官,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郭克兴、董志杰担任战术教官。

第八期讲武堂,同时也是张作霖主持的最后一期。第八期讲武堂是在第六期讲武堂学员毕业不久之后就开设的。但是,在第六期开设期间,张作霖创立的讲武堂分校,因此我们习惯上将讲武堂北京分校称为第七期讲武堂,而将继第六期讲武堂学员毕业后开设的讲武堂称为第八期讲武堂。这一期讲武堂的教育长仍由张厚琬担任。总队长吴玉琳,李振彪、穆宝莹、韩梦月、白续良分别为总队之下分设的学员分队的队长。在第八期讲武堂学员在学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经到京奉、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桥处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至大帅府后,于当日9时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到这里,张作霖主政时的东北讲武堂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从未中断过,从1919年至1928年这几年了,东北讲武堂共创办了8期,培养了7000余名学员。而这些学员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逐渐成为了奉军以至东北军的中坚力量,并在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仍然活跃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成为对抗日本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进行东北讲武堂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其最鼎盛的时期张学良主政时的东北讲武堂。

1928年7月,张学良在张作相等人的推举下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在主政东北后,开始着手整顿东北初等军事教育机构并扩大讲武堂的規模,于是他决定将讲武堂迁址到沈阳东郊的东大营。东大营初建于1922年,1924年9月竣工。修建后的东大营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分为东、西、南三个院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大营被日军占领,南院部分建筑被毁,如今只留下这一座礼堂。这期,也就是第九期学员在学人数4400余名,而师生共同人数达6600人。这样的师生规模不但在讲武堂的历史上,即便在四大军校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这期讲武堂的教育长是鲍文樾,后期鲍文樾被调职到哈尔滨,教育长一职由王瑞华接任。总队付姜学海,第一、二总队队长关如春、孟际衡,洪逵、蒋希斌是教官。同时万毅、郑桂林是第九、十期讲武堂杰出的毕业生代表。

第九期讲武堂在学人数4400余人,是讲武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讲武堂将学员分为以编余军官为主的第一总队和以学生为主的第二总队,并将第一总队称为讲武堂第九期,第二总队称为讲武堂第十期。

1930年8月,讲武堂代理教育长周濂向张学良上呈了第十一期的续办方针和讲武堂的改组方案,并得到了张学良的首肯。于是第十一期的讲武堂,同时也是最后一期的讲武堂开堂成立。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夜里十点左右,讲武堂的学员被从北大营方向传来的枪炮声惊醒,他们砸开武器库,取出少量的枪支和弹药,纷纷逃往沈阳辉山方向。随后日本关东军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占领了东大营。最后一期讲武堂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被迫解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许多东北讲武堂毕业生毁家纾难,组织和参加了东北各地的抗日队伍,转战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同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东北讲武堂的许多毕业生随部队转战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拼杀。在敌后战场上,许多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参加了八路军和游击队,依靠和发动广大民众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地雷战和地道战,有力的牵制和打击了敌人。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讲武堂不仅是近代东北乃至全国军事史上的重要见证,也是新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其中“千古功臣”张学良是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员;著名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黄显声、冯占海、王德林、唐聚五、郑桂林等均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特别是新中国开国将军吕正操上将、万毅中将以及管松涛、贾陶、沙克等12位少将也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著名的八路军回民支队创建者马本斋队长,也曾在讲武堂学习。这些东北讲武堂毕业的将领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程,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东北讲武堂的辉煌历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同时对于进一步丰富东北地区特色历史文化内涵,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阴永鑫(1982.7—),男,汉族,籍贯:山东莱州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馆长,学士学位。

猜你喜欢

张作霖陆军东北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张作霖:成大业,靠演技
东北军阀有温情
张作霖与日本的恩怨纠缠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张作霖巧骗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