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人本思想

2020-05-06张子妍

科学与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思考,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对人本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梳理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有利于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以及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人本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形成的思想背景

在欧洲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以及文化思潮的变化和发展下,马克思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

(一) 马丁·路德的影响

16世紀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肯定了人的价值,抨击天主教和教皇权威,提出人内心信仰的重要性,批判宗教权威对人的桎梏。但马丁?路德的改革仍有其局限性,虽然他肯定了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仍限制于宗教信仰里。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这样评价的“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①马克思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虽然批判了天主教和教皇,但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人仍受制于宗教的信仰枷锁中。

(二) 康德的影响

马克思在实践观上虽然与康德不同,但是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康德的理论的积极方面。

康德主张先验的,唯心主义的道德观,认为实践的主体是人的理性,康德提出了主体论的思维,其“哥白尼革命”强调主体性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马克思将主体论引入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三) 黑格尔的影响

此外,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在马克思大学时期到早期在《莱茵报》撰稿时期,他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理性、价值与尊严的思想,可以解决马克思对于康德哲学中抽象和具体之间以及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对立的思想,以至于他早期的文本中有大量法哲学批判理性的烙印。

黑格尔主张思辨唯心主义, 但是由于唯心主义的本质限制了黑格尔哲学的发展。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说道;“帷幕降下来了,我最神圣的东西已经毁了,必须把新的神安置进去。我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②马克思欣赏的是黑格尔从“现有之法”出发去理解事物的辩证法,但是黑格尔追求的绝对理念,脱离了实际的原则、思维,也使得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进行的扬弃。

(四) 费尔巴哈的影响

马克思同时又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里汲取到了新鲜的理论营养。

黑格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费尔巴哈的思想扫清了一道障碍,而后费尔巴哈正是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从而确立了唯物主义。

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 他对宗教神学展开了人本主义的批判, 强调宗教异化源于人的本质的异化, 天主教中的神是人自己创造出的, 是人的意识异化的产物, 费尔巴哈用人本思想代替了宗教中神的权威, 将人从宗教解放出来。但是费尔巴哈最后又将人的本质抽象化为精神的东西,在社会历史领域却走了唯心主义的老路。

马克思循着费尔巴哈的思想,看到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不能够脱离社会交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人。

二、 马克思各个时期经典著作中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人本思想形成于他的《博士论文》中,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许多对人的发展和命运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为了理想中的社会状态,他不断完善人本思想的理论模型。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阐述了大量,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人依赖自然,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此外,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指出犹太人问题并不是纯粹的宗教问题, 而是政治问题, 马克思在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了政治解放问题, 最终上升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写道“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马克思到布鲁塞尔之前,实际上,马克思的思想观念一直在不断转变,那时候的人本思想还处于启蒙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进一步完善,提出要满足人的需求,要解放人的自身就要革命等观点。之后,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讨论了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发展目的、人的本质属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实的人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经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繁衍后代、从事社会关系生产。

首先,人马克思认为,人们要能够生活并创造历史,生存下来之后就需要衣食住行等其他物质条件的支持。人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为了生活,必须进行一系列吃穿上简单的生产活动。人们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对物质资料的追求,本质上是对生存的渴望,从而人们才能开展其它历史活动。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进行活动,也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

其次,人们为了继续生活,就必须坚持长期的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这是人们生活基本条件。同时,对于吃穿住行以及其他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也是长期的,为了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人们就必须进行再生产。

此外,人不仅仅只是要生存在自然界的,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是到个体生命结束就为止了,是通过繁衍不断将生命延续,将人类延续下去,不断在延续生命中得到发展。

最后,通过以上三点,人们就构成了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不断重复着以上的物质生产和繁衍,从而使社会也在生产中不断得到发展。

2. 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

首先,在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条件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人们生活的起点。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满足了自身的需求,但是需求是无止境的,不断发展下去,人们开始交往,相互交换所需要的物品,社会得到发展。

其次,生产与需要之间,人们没有需要就不会有生产,需要促进人们的生产,需要促使了人类活动的不断多极化发展。马克思认为需要和生产是相互影响和彼此促进发展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人类需要的起点,而需要也是人们开始进行生产活动的起点,二者互为源头。

再者说,人们进行生产活动也决定人们的现实生活水平和现实需要,而人们的需要也会反作用于生产水平,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最后,人们的生产决定着人们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人们生产活动的提高与发展,社會发展的动力,人们进行的生产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类解放奠定了的物质基础。

3. 人具有主体性

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马克思说:“现代的普遍交往除了受全部个人支配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受一个个人支配”③。人们在生活中的交往只受个人支配,因为人是作为一切事物活动的主体,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主体地位,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最本质的属性。

(二)《共产党宣言》

在第一部分中,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批判道:“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 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 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 也是一种商品, 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④。工人的剩余价值使得他们如同货物随意被买卖。无产者创造出来越多剩余价值,反而得到的越少,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就是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 像卓别林默片中扮演的工人拧一样,每天无感情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工作。劳动违背了人的天性,人失去自由。

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人本主义的论述,马克思不吝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阶级的划分,人是自由全面的发展,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和谐互帮互助的。而且共产党是由全世界的政党共同领导,没有国与国之间的界限。

(三)《资本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以及殖民制度的批判,从而得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天性被压制。

马克思说:“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判断中世纪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始终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披上物之间即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衣。”⑤人们通过劳动、生产、交换间接地和社会发生关系,生产活动规模越大,社会发展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越显著,所以要消除私有制,消除阶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不过这个时候的人们的社会关系,既不是原始社会简单的直接的公有制,也不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直接的人身依附于奴隶主的关系,而是一种自由人联合体,是经过共产主义否定之否定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三、 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中国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的讲求人通过实践,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在社会生产、再生产中不断发展,最终得到真正的内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表面上的自由。

(一)人民的获得感普遍提升

在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在不断实施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工作,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力度环境治理、提高养老待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积等举措。以身边为例,笔者之前在省外学习四年,身份证补办程序简化了,本来需要从家里寄户口本再到当地派出所开具身份证补办证明,但是后来只需要本科学校开具在校证明,到当地派出所开暂住证就可以补办身份证;而且现在高校对在校学生都有医疗保障,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国家以人民为立场,关注人民的利益,真真正正得到一种获得感。

2007年福州已经把白马河内河治理提上日程、2009年福州发文大力推进棚屋区改造、2009年底福州开工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福州人民生活环境舒适度提高,福州城市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人民交通出行更加方便。福建的省会福州用自身发展来阐释马克思人本思想在中国地方的具体实践。

宁德为了改变过去经济落后的情况,利用沿海地区的海滨条件和山区的自然资源,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在习近平总书记“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指引下,“改产业”在宁德大力实施,初步形成了山区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现代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的“两带一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根据宁德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宁德确定了果蔬、花卉、草药等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各县市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发展产业技术,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地,渐渐地,宁德的黄鱼、白茶、海带等产品在全国热销,获得美誉。

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福建逐渐做到了“百姓富,生态美”。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的小康社会讲求“全面”,即人人小康、人人享有理想生活的权利,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社会更加繁荣和谐。在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具体实践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不断添砖加瓦,社会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们在满足自身利益同时更加要着眼大局,全面小康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 “两山论”的提出

2006年,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将两山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对自然一味索取,过渡开发自然资源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个时候人和自然关系日趋恶化,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需要解决,要留住绿水青山,但是也要发展社会经济;第三个阶段,就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个阶段正值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绿水青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人们观念转变下,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不断改善,也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彰显。

人不应该受资本奴役,经济发展要为人服务,不能以破坏人们生存环境为代价,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调节,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共赢是时代趋势,人类处在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当前,世界环境面临极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臭氧层的消耗与破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洋垃圾,处于这个生命共同体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无视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所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抓住的机遇来面对世界环境问题上的挑战。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必然环节,带领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真正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总结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经过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人民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和谐,推动人与社会共同进步。

注释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9.

②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129.

④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407.

⑤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张子妍(1997年2月—),女,汉族,福建福州,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解读
人本思想融入学前教育管理策略分析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