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思考

2020-05-06刘光林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意识形态安全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冲击着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高校在意识形态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工作机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高校完善意识形态领导机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矩阵等建议。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就高校加强思政政治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教育部党组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学校在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上下功夫。当前,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冲击着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互联网日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和主阵地。高校是知识传播、思想碰撞、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如何有效应对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互联网日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多元多样价值观念的冲突在互联网上争相上演、激烈交锋。从外部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自身经济、科技优势,以互联互通、交流互鉴为由,对我国高校进行全方位地渗透、干扰,他们在网络上大力推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积极宣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言论,极力蛊惑高校师生的思想,千方百计培植“代言人”,妄图动摇师生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从内部看,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而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信息化打破了高校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渠道,网络信息的爆炸性、迅速性和便捷性,使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渠道,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娱乐性、随意性容易带来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偏离,带来了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多元、文化认同多元。这些,都使得信息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交锋呈现隐蔽性、多样性和激烈性等特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复杂的态势、严峻的挑战,如果不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就可能面临着边缘化、空泛化的危险。

二、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意識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一些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严重性估计不足,工作中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形态教育,重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速的问题;一些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掌控能力也有所不足,一些网络阵地管理把握不牢,回应时事和网络热点能力不强,面对网络负面信息疏导、应对不力,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网络传播规律缺乏研究,运用网络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欠缺;一些高校思想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还停留在照本宣科、机械灌输、传达学习等浅表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地位不断遭受冲;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政治鉴别力不强,把对社会和生活的抱怨与不满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散布反动观点和负面言论,个别人员甚至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对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问题上说三道四、道听途说,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也有发生。面对严峻挑战,高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来抓紧抓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工作领导,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网络信息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高校党委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不断增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生命线,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和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以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党委领导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以媒体为主要对象,以网络为重中之重,建立党委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制度,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重大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社会舆情、思潮动向等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宣传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守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组织、学工、教务等部门都熬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增强工作合力,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防范与控制。

二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共青团干部等主力军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网络传播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掌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突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好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骨干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抓好网络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学校网络评论员、辅导员、学生意见领袖等人员组成政治可靠、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微博、微信、QQ 群等新媒体渠道,参与在线交流,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思想,始终成为引领青年学生的精神旗帜。

三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加强马克主义理论创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理论阐述和宣讲工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模拟式、实践式教学方式,着力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转变教育方式,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改变过去单向的说教、理论灌输等方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双向沟通,结合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体系和社交情况来“对症下药”,增强其说服力和解释力,实现意识形态工作春风化雨、润人心田。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广大学生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和标杆,使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爱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聆听革命先烈故事报告等活动,“动之以情”给予大学生先进文化感染和熏陶。

四要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辦法,严格执行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对在课堂教学中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和坚决处理,让高校领导干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教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管理,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要建好校园文化这个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科技竞赛等有效载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良好氛围;要传承创新大学文化,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与文化熏陶中,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矩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高校必须主动树立互联网战略思维,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探索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的特色、趋势,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把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掌握工作策略和方法,提高“微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要建设可信、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阵地,建成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两微一端”等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唱响主旋律。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把握好“时、度、效”,围绕师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主动开展网络对话,运用师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要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及时发声、主动发声,让学生认清什么应坚持、什么应反对,传递校园好声音,讲好学校好故事,传播网络正能量,提高网络公信力,掌握网络阵地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谢太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8-10-23.

[3] 李辽宁.高度警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3.

[4] 樊建武,刘光林.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实践[J].价值工程,2012-05.

[5] 孙来斌.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J].求是,2015-10.

[6] 郑洁,梅萌.网络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云梦学刊,2017:0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陕西省学校共青团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指导意义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XGQT2018ZDA02;文章为2017 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研究及实践”的成果,项目编号:17BG016;文章为2017年度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话语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Y03。

作者简介:刘光林(1984- ),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德育。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