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对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2020-05-06朱晓红

光明中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高血压

朱晓红

高血压脑出血为一种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变,是高血压病最为最常见且最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血肿对脑组织持续性压迫,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因致残率极高[1],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部分患者因年纪大及经济困难,不能行手术治疗,为探索该类保守治疗病人经济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对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要求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2±1.8)岁;发病时间最短6 h,最长7 d,平均发病时间3.2 d;发病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4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4例, 血肿量约15~25 ml。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1±1.7)岁;病程最短6.1 h,最长7 d,平均病程3.3 d;基底节区出血33例,脑干出血5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3例,血肿量约15~25 ml。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神经内科学》诊断标准,经脑CT、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2];②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通过伦理委员会伦理要求。

1.3 排除标准 ①脑梗死等其它脑血管疾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③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治疗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①降低颅压:给予甘露醇125 ml,每6~8 h一次,必要时静推呋塞米注射液20~40 mg,2次/日;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 ml,每12 h一次静滴;10%白蛋白50 ml每天1次静滴;②调整血压:控制血压,使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收缩压<90 mmHg,及时补充血容量;③止血,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血凝酶等静滴;④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预防电解质紊乱,预防癫痫发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时观察呼吸、血压,观察瞳孔情况、神志意识等,及时告知医师,以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勤翻身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口腔护理等。

1.4.2 观察组治疗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方法具体如下:急性期中经络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出现突然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伴有头晕头痛,舌苔薄白或紫暗或有紫斑,脉弦涩或滑,辨证为中经络,风痰瘀阻证,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给予法半夏10 g,白术20 g,茯苓20 g,陈皮10 g,桃仁10 g,红花10 g,香附15 g;若出现头晕、头痛,耳鸣面赤,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或弦滑,则考虑肝肾阴虚,痰热内蕴,风阳上扰,经脉痹阻,主要以镇肝熄风,育阴潜阳为主,方药中给予天麻15 g,钩藤10 g,石决明15 g,杜仲15 g,牛膝10 g,桑寄生10 g,龙骨10 g,牡蛎10 g,龟板9 g,白芍15 g;若辨证为急性期中经络,忌食煎炒油炸助湿生痰油腻食物,可食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橘皮水;风阳上扰、经脉郁阻者,要求家属医护人员细心照料,避免语言冲突,舒畅情志,可听戏曲、娱乐节目转移注意力,给予服用菊花饼、天麻水、桑叶菊花水等。急性期中脏腑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出现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偏瘫,拘急,抽搐,有面色气粗,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考虑阳闭,给予羚羊角(冲服)3 g,钩藤15 g,珍珠母10 g,石决明15 g,胆南星10 g,竹沥6 g,黄连10 g,菖蒲10 g,郁金10 g;伴有出现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静而不烦,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沉滑,给予清半夏10 g,茯苓15 g,橘红10 g,竹茹9 g,郁金15 g,菖蒲10 g,胆南星10 g,天麻10 g,钩藤15 g,僵蚕10 g;中脏腑闭证或脱证时,要注意“护病求本,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原则,高热阳闭证给予头部冰袋冷敷,注意气息、瞳孔、脉象、神志改变,采取相应急救措施;阴闭者,注意保暖,遵医嘱鼻饲胃管饮食,给予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鼻饲胃管灌入。后遗症期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半身不遂、口歪、语言不清或失音,伴随舌紫暗或有瘀斑,苔滑腻,脉弦滑或涩。痰瘀互结,脉络痹阻,以化痰祛瘀、活血通络,方药给予熟地黄20 g,当归10 g,川芎15 g,枳实10 g,清半夏10 g,竹茹9 g,茯苓15 g,陈皮10 g;伴随有下肢无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药中给予黄芪30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地龙10 g,牛膝10 g,枸杞子15 g,何首乌10 g;伴随有肢体肌肉萎缩,肢体拘挛变形,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给予熟地黄15 g,何首乌10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0 g,麦冬10 g,石斛6 g,当归10 g,鸡血藤20 g;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偏瘫、口歪、语言不利甚至失音情况,患者情志不畅,要注意心理护理,少冲突搪塞,多疏导、移情;辨证为痰瘀阻络者可服用茯苓糕、橘皮饮,心情烦躁可喝栀子水、食用淡豆豉等;辨证为气虚血瘀者,可喝黄芪鸡汤;肢体瘫痪时,可行上下肢穴位按摩,上肢的穴、外关、合谷、内关、手三里、曲泽穴、天府穴,下肢瘫痪时选阳陵泉、血海、梁丘、昆仑、伏兔、足三里、膝眼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穴位按摩的时间均为2~3 min,按摩的力度应保持柔和、均匀;合并便秘时,可行神阙穴顺时针、逆时针按摩3~5 min,每日2~3次;每日按时翻背,沿脊柱及脊柱两侧循经拍打足太阳膀胱经,每次3~5 min,每4 h一次,预防肺部感染。

1.4.3 疗效判断标准 血肿量情况 每日晨查房时间主管护师对患者饮食、情绪、用药、中药汤剂口服情况进行逐项询问,对饮食不合理、情绪波动大患者进行正确指导。干预治疗护理14天后复查头颅CT对血肿情况进行评价,水肿体积=最大横截面长轴×最大横截面短轴×水肿层面×∏/6[3]。治疗效果评价[4]: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基本痊愈:生活自理,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IV~V级;显效:部分生活自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以扶床行走,肌力恢复到II级以上;有效:生活不能自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高为I级;无效:生活不能自理,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肿量为(13.26±1.58)ml,对照组为(19.92±1.52)ml,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1)P>0.05;与治疗前比,2)P<0.05,与治疗后比,3)P<0.05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中医学属于“中风”范畴,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与心、肝、肾、脾关系密切,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发病之标,遇到烦劳、恼怒、醉酒饱食等诱因,阴阳严重失调,气血发生逆乱而致卒中。该病为高血压病较为常见并发症,因长期高血压病,导致血管壁纤维样变性、坏死,血压继续升高导致血管破裂,最终出现脑出血[5],随出血量增多,脑实质受压,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后遗症较多;根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理论,可以看出护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保守治疗取得疗效,诸多学者发现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联合中医护理可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提高疗效等[6];部分学者发现中医辨证联合情志干预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7]。

本研究通过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45例,2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肿量为(13.26±1.58)ml,对照组为(19.92±1.52)ml,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